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美中爭霸 文章列表
#
美中爭霸
約 14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王慶民觀點:馬克宏訪問越印新三國─法蘭西在東南亞的歷史記憶與雄心
5月25日至30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出訪東南亞,先後訪問越南、印尼、新加坡,並出席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峰會」。這也是馬克宏首次訪問東南亞這三國,也是21世紀以來法國總統罕見的對東南亞多國的系列國事訪問。馬克宏的本次出訪,並不只就一些具體合作事宜與越印新三國商討,而是在國際局勢迅速走向險惡和不確定性之下,有著更加宏觀和長期性目標,且可能對法國與這三國及東南亞......
王慶民
2025-06-13 07:00
馬克宏
法國
東南亞
新聞
政治
科技
財經
AI
黃仁勳何以美中通吃?專家分析輝達關鍵「科技力」:兩國政府都要讓他三分
輝達(Nvidia)日前傳出計畫短期於中國推出H20降規板晶片,以因應川普政府的出口禁令。對此,科技網紅烏凌翔在節目《烏鴉笑笑》節目中分析,隨著美中科技脫鉤趨勢加劇,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一方面批評美國H20禁令,一方面以技術降規快速推出替代產品,在美中競爭中維持雙邊業務,堅守戰略目標,靈活調整手段,運用公司自身的「科技力」在兩強相爭的地緣政治局勢下,兩面通吃為公......
蔣帆威
2025-06-01 08:30
輝達
黃仁勳
H20
新聞
國際
政治
財經
軍事
大國博弈
兩岸
海峽上空陰影籠罩 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台灣為何還缺乏一場國安公開辯論?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展開第二次任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互不相讓,讓外界非常擔憂在美中衝突的情況下,可能會危及台灣的自由與安全。對此,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大政治系教授吳玉山在台灣「長風基金會」舉辦的「「川普與習近平的全球秩序之爭」座談會上指出,台灣朝野和社會各界,應該舉辦論壇來討論台灣的國安與自由問題。「長風基金會」週六下午特別邀請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管理學院「......
杜宗熹
2025-05-18 14:24
台灣政治
台美中關係
美中爭霸
評論
國際
兩岸
歷史
專欄
公孫策專欄:美中俄三國演義─中東是荊州,非洲是西川
國際秩序正加速解構中,媒體報導比較多的是美國和歐盟:美國眾院議長勉強過關,而川普陣營又傳出兩派齟齬;烏克蘭關閉俄羅斯天然氣管引致克羅埃西亞等歐盟國家揚言報復,但那可能只是「外傷」,「內傷」則是德、法兩個最大國的領導人都在下台邊緣——德國確定2月舉行大選,總理蕭茲眼看過不了關;法國總統馬克宏則內外交迫,去年換了3位總理迄今仍穩不住,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又不時給他穿小鞋。
公孫策
2025-01-07 07:00
公孫策
公孫策專欄
美國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2024劉德音不續任台積電董事長:美中爭霸將如何影響半導體業?
中國的華為(HUAWEI)是全球屈指可數的通信設備製造商,今年9月發布了搭載7奈米5G晶片的新款旗艦手機「Mate60Pro」。此消息一出,讓美國的相關人士受到很大的衝擊。因為去年10月7日美國公布半導體限制措施,禁止晶片及技術轉移中國(以下稱「10月7日禁令」),照理說中國應該無法取得如此先進晶片。豈止如此,華為正在開發的AI專用晶片和相關軟體也有長足進步,和以AI領先全球的美國輝達(NVIDIA)之間的技術差距已明顯縮短。
nippon.com
2023-12-20 10:51
美國
中國
半導體
VIP
國際
兩岸
大國博弈
美中爭霸太平洋,這個島國再度成為戰略思考中心!《經濟學人》剖析背後3大原因
美國及中國之間的競爭及緊張局勢加劇,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指出,在地緣政治的新時代,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再度變得重要,重新回到大國戰略思考的中心,大國競相爭取其支持,背後有3個原因,分別是其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在太平洋島國論壇的重量級地位。
廖綉玉
2023-08-01 09:00
南太平洋
美國
中國
新聞
國際
兩岸
經濟
美中爭霸偃旗息鼓?商務部長王文濤訪美,成雙邊關係回暖指標
目前正在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貿易部長會議的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週四已與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會晤,期間還預計會見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這被認為將是中美關係能否回暖的第一個晴雨表。
德國之聲
2023-05-26 21:13
美中關係
美中關係解凍
王文濤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大國競爭的新海洋時代!美中爭霸蔓延到印度洋,《經濟學人》剖析小國權衡之道
「自由開放的印太」是最近熱門的地緣政治口號,「印太」指的區域涵蓋印度洋及太平洋,但戰略家談論「印太」時,通常指的是太平洋,專指南海及東海周圍的最西部地區,美國與中國在這片區域爭奪主導地位的鬥爭最激烈。然而,相對受到忽視的印度洋最近開始受到關注,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在大國競爭的新海洋時代,美國及中國之間的競爭正蔓延到印度洋。
廖綉玉
2023-04-19 01:00
美中新冷戰
美中爭霸
印太區域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林繼周觀點:紅利的終結—論美中爭霸的未來展望
自人類有史以來,不論是從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方面來看,美國應該可以被稱為「最偉大的國家」,這是毫無疑問的。在一種自然而普遍的觀念下,我們把美國的強大和偉大歸功於它的制度–民主保障了自由,自由創造出繁榮–因而「民主制度」結合「自由經濟」便成為西方社會牢不可破的信仰。
林繼周
2023-03-31 15:10
林繼周
林繼周觀點
紅利
VIP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美中爭霸新戰場!中國掌控非洲豐富礦藏 《經濟學人》:美國計劃扭轉局面
非洲擁有世上約30%的礦產資源,美國認為非洲擁有的「關鍵礦物」對減少碳排及創造綠色工作至關重要。然而,中國對非洲礦物的控制持續擴張,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指出,美國正計劃打破中國對非洲礦產的控制。
廖綉玉
2023-03-03 17:00
稀土
中國
拜登 Joe Biden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經濟
觀點投書:美中爭霸之內在結構性因素─從新冠疫情下的「美元霸權」談起
美中爭霸之主要戰場除了軍事與外交等層面外,更重要是在貨幣金融、地緣政治,乃至科技創新等經濟層面。因為確保美國霸權地位之因素,主要乃是從內在經濟層面,逐漸向外擴散至軍事與外交層面。這種由內而外的綜合國力之競爭場域,乃是美中爭霸主要的結構性因素所在。
約博
2022-10-17 14:10
美元
停滯性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盧業中觀點:我們能迎來更完善的國際秩序嗎?
美中競爭、烏俄戰爭、核武擴散、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等詞彙,不斷地在國際新聞中出現,而這些令人憂慮的消息持續削弱人們對於自由國際秩序的信心,卻也成為國際關係學者持續追求解方的動力。最新一期《外交事務》雙月刊藉由出刊100年的機會,重申其對於促進外交政策議題辯論的雄心,也希望透過對歷史的理解來形塑對未來的想像。其中,兩位頂尖的國際關係學者DaniRodrik與StephenWalt的文章,試圖透過對美國外交以及強權政治的分析,探索未來美中互動模式及其對國際秩序的可能影響,值得一讀。
盧業中
2022-09-09 14:30
盧業中
奔騰思潮
國際秩序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財經
新新聞
專欄
科技
顧爾德專欄:台灣要怎麼因應布林肯提出的對中戰略
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於5月23日在東京肯定說出一旦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軍事介入,3天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發表演說詮釋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由這個演說中,可以較清楚地從美國整體對中戰略來瞭解華府如何定位台灣。更重要的是,由此思考台灣如何擬定因應美國與中國的戰略戰術。
顧爾德
2022-05-28 14:40
美中爭霸
布林肯 Antony Blinken
拜登亞洲行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一文看懂》RCEP與CPTPP有何異同、如何影響美中爭霸、台灣面臨何種挑戰
2022年元旦,以東協(ASEAN)成員國組成,最終目標是取消成員國之間90%以上商品關稅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正式生效。在15個成員國中,有10國已經通過國內審核,剩下的五國將陸續通過審核。
BBC News 中文
2022-01-15 23:00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美強權爭霸下的「台灣」
1949年8月5日「中美關係白皮書」發表,中華民國成為「棄子」,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台灣地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舉足輕重,瞬間中華民國遂成為「棋子」,起始的冷戰期間到中美關係的暖化與建交,直到2020年以來中美關係的全面對抗圍堵,「棄子」與「棋子」的宿命角色是中華民國台灣在美國國家利益中的轉換器,台灣的生存發展依附在美國國家利益之下,由不得自己更無喙置啄。
劉孟仁
2022-01-03 14:10
觀點投書
劉孟仁
美中爭霸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觀點
閻紀宇專欄:歐洲小國為台灣捋中國虎鬚,我們的「立陶宛時刻」到來了嗎?
「現在,某種意義的『冰島時刻』似乎降臨了,立陶宛將邁出勇敢、意義重大的一步,協助台灣獲得國際社會承認。過去台灣支持立陶宛的自由,這場勝利將不僅是台灣的勝利,也會是整個自由民主世界的勝利。」
閻紀宇
2021-08-17 04:59
波羅的海三國
立陶宛
冰島時刻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新新聞
今日北京如何看待華府、盱衡世局?國際關係權威學者閻學通解析「後疫情時代」中國外交政策
全球近年經歷川普人主華府力推「美國優先」、新冠肺炎從中國蔓延全球的劇烈振盪,進入一段漫長的調整期,其中最關鍵的變數則是美中雙邊關係的發展。從華府看北京,無論鷹派鴿派,精闢獨到的分析比比皆是;但吾人也非常需要「從北京看華府」的視角,理解習近平決策圈是如何看待美國、中美關係、中國在今日世局的位置、中國國家發展的真正目標。
閻紀宇
2021-07-19 18:00
新冷戰
美中新冷戰
中美新冷戰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中國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嗎?彭博專文解析:不可能
剛過完百歲生日的中國共產黨,當然希望看到它所統治的中國持續崛起,甚至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彭博新聞社6日刊出專文解析,直言這件事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日漸式微,反倒是從疫情中復甦的美國經濟強力反彈,在改革失敗、國際孤立與金融危機的利空之下,中國可能在攀頂之前就陷入停滯,甚至步上日本經濟泡沫的後塵。
李忠謙
2021-07-07 21:10
習近平
拜登
中國崛起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如果美國與中國開戰,誰會贏?美軍前北約最高指揮官:我會選美國手上那副牌,但中國確實來勢洶洶
曾官拜美軍歐洲司令部司令、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司令的儒將史塔夫瑞迪斯,日前投書《日經亞洲》談了一個台灣人都會關心的問題:如果美國跟中國打起來,贏的人會是誰?不過史塔夫瑞迪斯並未明快給出答案,而是從軍事預算、軍備數量、地理優勢、聯盟優勢、軍事科技等五個方向進行剖析,認為美軍雖然擁有優勢,但中國正快速縮小雙方差距。
李忠謙
2021-06-03 05:40
中美關係
中美新冷戰
美軍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日本自衛的關鍵決斷:該幫台灣(美國)對抗中國到底,還是引導美中爭霸「軟著陸」?
繼菅義偉與拜登在美日聯合聲明中首次提及「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後,日本媒體13日報導,「台灣穩定」對日本安全的重要性可能也將被首次寫進防衛白皮書,日本距離「戰略模糊」似乎又更遠了一點。論者以為,在今年4月的美日聯合聲明後,日中關係已經進入了新階段,今後不該再堅持「不宜刺激中國」,而是進一步思考「如何預防台海衝突」,甚至「如何遏制中國的軍事行動」;但也有反對意見指出,日本應該跟美中爭霸保持一定距離,免得被捲入不必要的衝突。
李忠謙
2021-05-15 03:04
自衛隊
美軍
台日關係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北京到底會不會打台灣?《經濟學人》從兩次美軍馳援台海談起:中國的軍事自信讓台灣身處險境
美軍第七艦隊曾在1950與1995年兩度派出航空母艦巡弋台海,以強大實力將海峽對岸的解放軍攻勢化解於無形。除了保住台灣,《經濟學人》更形容「一個由美國所主導的亞洲安全局勢,在航母身後迎浪展開」。隨著兩岸局勢與中美對立再次升高,台灣海峽近來又成為全球關注的衝突熱點:但解放軍這回還會動武嗎?美軍還會全力馳援嗎?台灣人會抵抗到底嗎?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嘗試回答了這些敏感的問題。
李忠謙
2021-05-10 18:39
兩岸關係
武力犯台
武力統一
VIP
評論
國際
新新聞
專欄
黎蝸藤專欄:美國重返東南亞,與中國下個激烈戰場是菲律賓!
全球逐步進入美中兩個陣營對抗的時代。美國的印太佈局可歸納爲三大層次:軍事同盟層次,美日、美韓、美澳紐等軍事同盟;戰略同盟層次,最新打造的美日澳印四邊安全對話(Quad);情報同盟層次,五眼同盟(美加英澳紐)。此外還有北約國家如英、法、德等在太平洋有傳統影響的國家。美、澳、紐、英、法在太平洋都還有海外領土、聯繫邦(Associatedstate)以及傳統受援國,加在一起幾乎控制了整個太平洋。
黎蝸藤
2021-05-10 15:10
南海主權爭議
菲律賓
中菲仲裁案
VIP
評論
兩岸
軍事
新新聞
專欄
揭仲專欄:華府國安高層為何反對戰略清晰
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Davidson),於3月9日出席聯邦參議院的聽證會時指出,中國大陸片面改變區域現狀、統一台灣的威脅「甚至6年內就可能顯現」;隨即引發華府國安圈與國際對中華民國國防安全的熱烈討論,且迄今並未止歇。例如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H.R.McMaster)在4月份的研討會中,就表示台灣正處於「極限危險」的時刻,關鍵時間點將在2022年北京冬奧及中共二十大之後。
揭仲
2021-05-07 15:10
戰略模糊
戰略清晰
台海危機
風影音
國際
軍事
獵殺中國海軍,美軍手中王牌是自衛隊潛艦?!日經:日本佔據深海地利,解放軍硬闖第一島鏈恐遭狙擊
美軍印度—太平洋司令部4月30日在夏威夷舉行指揮官交接,由美國海軍上將阿基里諾接替戴維森出任印太司令。美國防長奧斯丁致詞時表示,「威懾」仍是美國的國防基石,必須讓敵人了解動武的愚蠢。不過奧斯丁也強調,今後美軍的威懾將與盟軍共同合作,這種「綜合威懾」將讓對手知難而退。《日經亞洲》5日指出,美方未來可能希望日方潛艦擔起重任,掐住中國海軍的要害。
李忠謙
2021-05-06 01:00
美軍
美日關係
解放軍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習近平與普京聯手怎麼辦?智庫向拜登獻策:離間中俄,印度與北極是關鍵
無論美國的頭號威脅是中國還是俄羅斯,在俄軍集結烏克蘭邊境、中國軍機軍艦不斷騷擾台灣之後,中俄聯手的惡夢似乎已成為這個時代的現實。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旗下期刊《外交事務》3日對拜登政府建言,中俄未來合作對付美國的機會將越來越多,美國政府不該只是聯合盟友共同應對,更應嘗試分化中俄關係,削減習近平與普京聯手的範圍與可能性。
李忠謙
2021-05-05 18:00
中俄關係
中美關係
美俄關係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顧爾德專欄:地表最危險地區上演的三角戀情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區」,這是五月一日出版的最新《經濟學人》封面故事對台灣的定性定位。而在這個最危險的地區正上演著一場三角戀情。
顧爾德
2021-05-01 14:40
《經濟學人》
台海危機
台美中關係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黎蝸藤專欄:釣魚台衝突危機正在快速升溫
2012年中日因釣魚台列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翻臉,關係降到谷底。但在川普(DonaldTrump)執政中後期,中日關係一度「迴光返照」。尤其是去年底,中國外長王毅訪日,中國宣布兩國在中日關係、奧運人文交流、經濟合作、東海海洋安全、合作助力「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早日生效、疫情經濟復甦等方面達成共識。一時之間,在中國口中,中日仿似重唱「一衣帶水」好戲。然而,不足幾個月中日關係重新變冷,而關係急劇惡化的開端正是王毅訪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釣魚台問題。
黎蝸藤
2021-04-30 14:50
釣魚台
美日安保條約
《海警法》
國際
兩岸
軍事
下班經濟學
「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台灣!避免兩岸開戰,《經濟學人》建議向鄧小平取經
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腦中同時保有截然相反的想法,還能行事如常。
李忠謙
2021-04-30 08:32
戰略模糊
戰略清晰
中美關係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日經》解密「共軍6年內動手」最大原因:美軍艦艇將有退役潮,戰力缺口恐讓台灣陷入危機
即將卸任的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Adm.PhilipDavidson)上個月曾在參院軍事委員會作證,研判面對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戴維森判斷接下來10年將是關鍵,他甚至認為未來6年解放軍很可能就會動手。戴維森雖然沒有詳細解釋原因,不過《日經亞洲》指出,美軍未來幾年將有一批艦艇屆齡退役,隨之而來的戰力缺口將讓台海威懾力驟降,重度倚賴美軍的台灣因此陷入危機。
李忠謙
2021-04-30 02:10
美軍
解放軍
兩岸關係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美國不是說要挺香港,怎挺成現在這樣!那還守得住台灣嗎?」雷根的撰稿人ft.川普的國安顧問:直球對決的白宮精英論辯
《非凡知識》是一檔由胡佛研究所製作的Podcast節目(也有Youtube版本),主持人是該智庫的資深研究員彼得‧羅賓遜。這檔節目雖然是由智庫製作,但在羅賓遜充滿機鋒的提問與操盤之下,也走出了「輕鬆討論嚴肅政策」的獨特風格。兩周一集的《非凡知識》4月初迎來了兩位貴客—曾在川普政府擔任正副國家安全顧問的麥克馬斯特與博明。這三人曾在不同時期任職白宮、如今都在胡佛同事,一同討論「中國到底有多危險」(JustHowDangerousIsChina)。
李忠謙
2021-04-22 17:37
兩岸關係
習近平
拜登
VIP
評論
國際
新新聞
專欄
經濟
黎蝸藤專欄:拜登百日打造抗中陣線讓習近平難以招架
距離拜登(JoeBiden)1月21日上台將近百日,拜登政府顯示出驚人執行力,無論内政或外交,無論通過頒佈行政命令或推動立法,都重錘連連,實在無法和年近80的白髮蒼蒼老頭形象聯繫在一起。現在就連「川普黨」也無法再指拜登是個只説不做的政客了。就外交國安方面而言,這百日内拜登政府的進展主要有四方面:重返國際舞台、打造抗中陣營、團結歐洲抗俄、退出中東,本文著重於討論前兩點。
黎蝸藤
2021-04-22 14:40
美中爭霸
全球氣候變遷
拜登 Joe Biden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忠謙專欄:曾親率航母戰鬥群馳援台灣的指揮官,如何看待今日台海危機?兩位美軍退役名將談「如何防止共軍侵台」
菅義偉16日在華府與美國總統拜登一同宣示「台海和平的重要性、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並且將其正式載入美日聯合聲明,等於往「日版戰略清晰」又靠近了一點。不過菅毅偉終究沒有做出「防衛台灣」的承諾,這也意味著在台海問題上,美日領袖還是選擇留在「戰略模糊」的舊框架裡—雖然對北京擺出某種抵制與威嚇姿態,但也不願把話說死,避免過度刺激中國,甚至重申「與中國對話」的必要性。
李忠謙
2021-04-19 14:10
戰略模糊
戰略清晰
台美關係
VIP
評論
兩岸
軍事
新新聞
專欄
陳東豪專欄:7年後美艦再逼近遼寧號,中國反應變沉穩
美國海軍前陣子發布一張照片,伯克級驅逐艦馬斯廷號(USSMustin)艦長布里格斯(RobertBriggs)船舷翹腿,和副艦長一起看著不遠處的中國航母遼寧號。這張照片最讓意外之處是,遼寧號的護衛艦怎麼會讓馬斯廷號逼近到可目視距離?
陳東豪
2021-04-18 14:20
美中爭霸
遼寧號
軍事緃橫
VIP
評論
國際
新新聞
專欄
經濟
宋承恩專欄:美國會推《戰略競爭法》抗中,首度稱台灣「政府」
拜登(JoeBiden)就職美國總統後,自己及高層官員不斷宣稱,將採取有體系、有策略的方式對抗中國,但究竟採取怎樣的策略、姿態為何?外界多所猜疑,甚至批評。4月8日兩黨參議員正式提案制定《2021戰略競爭法》(StrategicCompetitionActof2021),這等於是國會為行政部門擘劃的對抗中國整體戰略。
宋承恩
2021-04-16 15:10
美中爭霸
《2021戰略競爭法》(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
宋承恩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從新疆棉事件嗅出新美中爭霸的煙硝味
近日在美國的號召下,歐美國家聯手針對新疆維吾爾族人權受迫害一事,制裁新疆部分官員,美國眾議院更於去年9月以以406票贊成,3票反對通過《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案》,未來將全面禁止疑似強迫勞動的新疆棉花產品。
呂嘉泰
2021-04-13 05:30
美國
中國
人權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忠謙專欄》一張美軍「鄙視照」說了的跟沒說的事:美軍真的怕「反介入」嗎?南海裝得下中美幾個航母戰鬥群?
由於要對抗中國對南海不當的主權聲索、保護周邊國家的航行安全,美軍在南海執行「自由航行」行動(FONOP)並非什麼新鮮事,美軍艦艇在相關海域的巡弋照片更不值得大驚小怪。不過美國海軍4日發布的一張照片,卻引發不少軍武迷以及關心南海情勢者熱議。
李忠謙
2021-04-12 14:10
遼寧號
美軍
反介入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顧爾德專欄:《台灣關係法》42年後「戰略模糊」該退位了?
42年前的今天,1979年4月10日,在美中建交3個月後,美國總統卡特(JimmyCarter)簽署了《台灣關係法》(TaiwanRelationsAct,TRA)。就在《台灣關係法》周年前一天,美國國務院發佈聲明指出,新外交指南將「鼓勵美國政府與與台灣交往,反應出我們深化的非官方關係」。聲明指出新指南著眼於台灣是個蓬勃的民主政體,也是個重要的安全與經濟伙伴,並且是國際社會良善發展的力量。
顧爾德
2021-04-10 06:50
美中爭霸
戰略模糊
哈斯(Richard Haass)
VIP
評論
國際
新新聞
專欄
黎蝸藤專欄:拜登2.3兆基建預算恐將再撕裂美國
三月份,國際政治的焦點在號稱「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即美中展開系統性對抗。其實美國國内也有「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黎蝸藤
2021-04-09 14:50
拜登新基建計劃
拜登 Joe Biden
美國預算赤字
VIP
國際
兩岸
財經
新新聞
下班經濟學
讓美國脫胎換骨!拜登65兆元基建計畫背後,與壓制中國野心有莫大關係
「這不是那種小修小補的計劃,是美國一代人僅有一次的投資。」美國總統拜登上周3月31日宣布斥資2.3兆美元(約新台幣65兆4300億元)推動基礎設施法案(又稱美國就業計劃),以實現基礎建設現代化、提振經濟、改善氣候變遷,他強調:「這將創造世界上最強大、最有韌性和創新的經濟。」
蔡娪嫣
2021-04-08 20:41
美國
中國
美中競爭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新新聞
專欄
李忠謙專欄:讓殲-20在台海上空無用武之地?已聞樓梯響的美軍次世代戰機
眾所周知,空軍戰機的動力從螺旋槳進化到噴射引擎後,如今已經來到擁有雷達匿蹤(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cruis)、超機動性(supermaneuverability)、傳感器融合(Sensorfusion)等4S性能的第五世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數擁有「最強戰機」之名的美軍F-22。在美軍的紅旗軍演(RedFlag)中,屬於第五代戰機的F-22總是輾壓F-16、F/A-18等第四代戰機,這也是為什麼F-22在2005年服役後,中國也緊起直追,在2017年讓同屬五代機的殲-20加入解放軍。
李忠謙
2021-04-05 14:10
解構時局
第五代戰機
第六代戰機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林庭瑤專欄:政冷經熱,拜登和習近平演哪一齣?
美中關係跌落冰河,歐美服裝品牌抵制新疆棉,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宣稱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揪了歐洲領袖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打群架,看似一發不可收拾。縱然如此,現在四川大學教書的美國作家何偉(PeterHessler)從細微觀察,雖然中美之間的政治局勢緊張,但在新冠疫情期間,中美在經貿上,彼此連結卻進一步加深。
林庭瑤
2021-04-03 14:10
何偉
拜登
習近平
VIP
評論
國際
新新聞
專欄
宋承恩專欄:季辛吉擦脂抹粉卻掩蓋不了習近平的野心
美國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Kissinger),是3月25日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House)所舉行線上研討會的貴賓,與英國前外相漢特(JeremyHunt)暢談自由民主的前景,以及當前的國際局勢。其觀察近日受到廣泛報導。
宋承恩
2021-04-02 14:50
美中爭霸
季辛吉
戰狼外交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新新聞
科技
這不是愚人節玩笑!《經濟學人》:對抗解放軍「航母殺手」威脅,美軍研發「飛天航母無人戰鬥群」
眾所周知,解放軍深耕「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Anti-Access/AreaDenial)能力多年,企圖將趕來協防台灣的美軍航母擋在千里之外,使其能夠遂行武統台灣的中國夢。不過美國國防部的國防先進研發計畫署其實早有對策,這個研發多種軍用黑科技的美軍部門拿出來的解方,就是能夠飛在天上的「真.航空母艦」。
李忠謙
2021-04-02 01:42
美軍
解放軍
航母殺手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黎蝸藤專欄:中國戰狼把西方逼上對抗不歸路
3月18、19日的美中阿拉斯加會議,本來未嘗不是美中關係改善的契機。然而,中方代表楊潔篪和王毅那種充滿「爆點」的表演徹底把美中關係推向另一方向。在本來應該是簡短的開場白中,楊潔篪發表長達將近20分鐘的演説,像訓話一樣給美國代表國務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Sullivan)上了「中國第一課」。
黎蝸藤
2021-04-01 14:20
台美中關係
歐中關係
戰狼外交
評論
財經
新新聞
專欄
呂紹煒專欄:1.9+3.0兆美元= 通膨再起,美帝沒落?
上月才為美國推出1.9兆美元刺激紓困方案而憂心通膨再起、跟鴿派吵了一架的人士有得忙了,根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正在擬定一個規模達3兆美元的大型計劃,1.9兆已讓通膨鷹派大驚失色,再來3.0兆,更是嚇壞所有人。
呂紹煒
2021-03-24 06:20
呂紹煒專欄
全球金融海嘯
美中爭霸
評論
國際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宋承恩專欄:抗中新「法」寶─「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上台近兩個月,美國與中國的關係未如中國原先的期望有所緩和,反而更形嚴峻。美國尋求與其在民主、人權與法治共享價值的夥伴,建構同盟關係,共同對抗威權國家。其中最大的目標即為中國。如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Blinken)所說,中國是唯一有能力挑戰現行國際秩序的國家;且中國在經貿與產業鏈上已深深鑲嵌入全球體系,民主同盟國家與中國的關係將是既競爭又合作,必要時並會演變成為敵對(adversarial)關係。
宋承恩
2021-03-21 06:20
拜登
南海
南海爭議
評論
國際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顧爾德專欄:楊潔箎「非典」外交戰,中國打什麼算盤?
美國拜登政府首場與中國的高層對話3月18日在寒冷的安克拉治展開,一開場就刀光血影、炮火四射。做為主人的美方代表國務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與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Sullivan)很坦率表達美方要討論中國不喜歡的議題──新疆、香港、台灣與網路攻擊等等;而做為客人的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中國外長王毅更是粗魯地回嗆美方:「管好自己的事!」
顧爾德
2021-03-20 06:40
楊潔篪
中國外長王毅
美中
評論
國際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林庭瑤專欄:悶燉20年,楊潔篪端出辛辣「泡麵對話」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美中關係迭宕起伏,每逢十年出現逆轉。
林庭瑤
2021-03-20 06:20
習近平
拜登
小布希
評論
國際
新新聞
專欄
陳東豪專欄:布林肯出手擋北京搶台灣友邦
拜登政府上台後,美日三月十六日在東京首次舉行外交及國防首長「2+2會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Austin)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防衛大臣岸信夫會談。這也是七年多來,美日再度進行2+2會談。布林肯、奧斯汀隨後轉往南韓進行美韓2+2會談。
陳東豪
2021-03-18 06:50
美日
台灣外交
美中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美日印澳「反中包圍網」成型,解放軍怎樣接招?第三艘航母2025年正式服役,「反介入」範圍將擴及西太平洋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大致延續了川普的印太政策,將中國視為這個地區最重要的競爭對手、甚至是假想敵。除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3月12日登場,國務卿布林肯與防長奧斯丁15日更連袂展開日韓行。雖然中美高層對話也將在阿拉斯加登場,不過國際媒體大多認為,最近美國在印太的佈局,就是為了打造「反中包圍網」或「亞洲小北約」而來。包括中日媒體最近都介紹了解放軍的因應之道,2025年則被認為是下一個中國戰力進階的重要年份。
李忠謙
2021-03-17 02:30
四方安全對話
四方安全會談 QUAD
中美關係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