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北京對領土問題特別敏感?英國學者海頓:因爲共產黨還在「創造中國」

2021-03-03 13:10

? 人氣

反對中國擴張南海霸權的菲律賓民眾,2019年在馬尼拉的國會大廈外群聚抗議。示威者高舉一個鯊魚氣球,上頭寫著「中國滾蛋」。(美聯社)

反對中國擴張南海霸權的菲律賓民眾,2019年在馬尼拉的國會大廈外群聚抗議。示威者高舉一個鯊魚氣球,上頭寫著「中國滾蛋」。(美聯社)

當198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到達南海永暑礁的時候,這塊小小的礁岩如此微不足道,甚至不能容納數人同時立足。但是現在的人們如果打開谷歌地圖,就會發現這個島礁現在被白色砂石築就的人造陸地環繞著,上面佈滿了停機坪和飛機跑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永暑礁並不是唯一一個「創造奇蹟」的島礁,在南沙和西沙群島附近,還有7個類似的島礁,它們是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哈里斯(Harry Harris)所稱的「沙堡長城」,是中國政府在該海域主權聲索的重要手段,總花費可能超過3000億人民幣。中國稱這些島礁「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是英國學者海頓(Bill Hayton)在新書《創造「中國」》(The Invention of China)中指出,當前中國政府對邊界和領土的理解和聲索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具有民族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和社會活動家創造出來的「中國」概念,而非歷史上的「中國」。只有把握現代「中國」的概念,才能理解和應對中國在南海及其他地區強硬甚至激進的主權聲索。

海頓的研究主要基於「新清史」學派,該學派於1990年代發源於美國漢學界和歷史學界,代表人物有德州大學路康樂(Edward Rhoads)、哈佛大學歐立德(Mark C. Elliott)、達特茅斯學院柯嬌燕(Pamela K. Crossley)以及匹茲堡大學羅友枝(Evelyn Rawski)等人,他們認為清朝政府帶有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特點,並非漢族王朝的延續,而是由多個相對獨立的民族主權國家組成,這些民族保留了相當的政治自決權。

海頓告訴美國之音:「我覺得這本書值得一寫,是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當他們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這些問題並不是開始於中國共產黨1949年贏得內戰,而是源於中國現代的民族主義,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共同遺產。我也想說明,我們當下遇到的問題,是源於歷史上的某個特定時刻的政治選擇,不是天然就如此,也不是原生的,而是可以改變的。」

海頓自1998年開始為英國BBC工作,2014年他的著作《南海》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年度書籍,而《創造「中國」》的靈感也源於他撰寫《南海》時對「中國」概念和領土問題的研究。此書分為八個章節,分別從「國家」,「主權」,「民族」,「歷史」,「語言」,「領土」等多個方面論述「中國」概念在近代的形成。

「中國」概念的誕生

海頓在書中首先指出,一個一以貫之、歷史悠久、從未間斷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並不存在,至少並不是當代意義的民族和國家。他表示,在過去數千年歷史中,當代中國的領土上一直有生活著多個不同的民族,群體規模有大有小,地域分佈比較廣泛,包括藏族、蒙古族、滿族、維吾爾族、壯族、回族、羌族等等。這些民族大多有著獨特的語言和不同的文化,他們分分合合,有時自立國家,有時相互融合,有時又歸於漢族為主的王朝。因此,並沒有一個國家一直叫「中國」,也沒有一個古老的單一的「中華民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