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冒著感染SARS風險,也要吃野味!揭露中國饕客對果子狸愛不釋手的背後原因

2020-10-28 11:24
為什麼中國人對野味如此愛不釋手?(截自微博)
為什麼中國人對野味如此愛不釋手?(截自微博)

2005年,科學家發現中華菊頭蝠(Chinese horseshoe bat)身上的SARS病毒與人類SARS病毒分離株的相似度介於88%~92%。然而,蝙蝠病毒因為缺少了一個關鍵蛋白質,無法與人類細胞表面的受器結合,所以不具有直接感染人類的能力,必須先找到中間宿主做為跳板。2013年,由中國、澳洲與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有了另一個重大發現。團隊在雲南省昆明市的一個蝙蝠洞裡,發現兩個新的冠狀病毒株。不同於先前的蝙蝠病毒,這些病毒株已經帶有關鍵蛋白質,能感染包含人類肺部細胞在內的哺乳類細胞。這項發現雖然不能有效證明SARS能透過蝙蝠直接傳染給人類,卻足以說明蝙蝠SARS病毒能夠感染人類,與立百病毒(Nipah)、亨德拉病毒(Hendra)等其他蝙蝠病毒一樣,皆能導致人類發病。研究共同作者暨美國非營利組織「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彼得.達薩克(Peter Daszak)指出:「我覺得人類不應該再獵殺蝙蝠,也不應該再吃蝙蝠肉。」 

人類也不應該再吃果子狸。研究人員在果子狸身上找到SARS病毒後,中國政府隨即禁止傳統市場販售果子狸,並要求相關業者嚴格落實感染管制措施,大刀闊斧的作為值得稱許。然而,中國饕客似乎難以抗拒珍稀野味的誘惑,不消多久,市場需求又讓果子狸價格飆漲到一隻200美元,看來不管當局如何禁止,餐廳菜單上還是能看到果子狸料理。為什麼中國人對果子狸如此愛不釋手?對許多人而言,果子狸是上等美饌,無論炭烤、紅燒或燉煮都無比美味。相傳果子狸也能滋補陽氣,傳統中醫理論認為,陽氣是人體內產熱的一股能量,天冷時有助保暖禦寒,因此秋冬時民間流行吃野味。

愛滋疫情爆發後,世人了解到食用叢林野味的文化與便利的國際交通,提供了人畜共通病菌感染人類、橫行全球的大好機會;二十一世紀的SARS疫情,則點出人類對外來野味的口腹之慾,加上便捷的跨國飛行,背後其實隱含不小的傳染病風險。SARS只是跟著旅客搭上飛機,就成功在30國釀成疫情,也因此被稱為「千禧世代第一個搭飛機旅行的疾病」。病毒只需要潛伏在不知情的民眾身上,就能搭著便車,輕鬆飛往新加坡、河內市、多倫多市等國際大城。病毒這次剛好在京華國際酒店找到人類宿主,只能說業者非常倒楣,但是任何一家接待國際商務旅客與背包客的香港飯店,都有可能經歷同樣的命運。一旦能以氣溶膠形式散播,病毒的傳播路徑就能連成一張密密麻麻的大網,將地球團團包圍,好比拿來一張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的航線圖,將其中節點兩兩相連,重複操作10次後得到的結果。這是人類不曾面對的可怕威脅,各界也因此體認到國際空域和國家之間的實體邊境不同,人員與病原體的往來流動非常頻繁,也造就許多防疫破口。引裴偉士與管軼所言,繼九一一事件與炭疽桿菌信件攻擊之後,SARS在在提醒了我們:「大自然仍是人類社會最大的生物恐怖攻擊威脅。」

這次疫情也提供了其他教訓,其中最寶貴的一課,也許是了解政府刻意隱瞞,可能造成全球防疫網的一大漏洞。透過網路與新興網路爬蟲科技,世界衛生組織也許能偵測遠在異地、難以覺察的流行疫情,但政府仍能以看不見的國家之手封鎖消息,甚至在國內散播不實資訊。公開資訊可能衝擊國家經濟與政治利益時,政府尤其有掩蓋疫情之虞。

作者介紹|馬克.霍尼斯巴姆(Mark Honigsbaum)

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醫藥史學家,目前在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的Wellcome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傑出新聞工作者,長期鑽研傳染病的歷史及科學。英國<觀察家報>首席記者,並定期為<衛報>、<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星期日泰晤士報>等書報撰稿。著有《1918大流感社會史》、《瘧疾的全球史》等四本書,堪稱疾病社會史權威之一。TED動畫演說影片「大流行病是如何傳播的」近300萬人次點閱。 (相關報導: 武漢肺炎是人工製造還是動物突變?專家追蹤病毒起源,驚見人類「自取滅亡」的未來 更多文章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三采文化《瘟疫啟示:流行病是歷史,也是未來》責任編輯/陳怡蓁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更多文章
《大紀元》是「散佈虛假訊息的右翼媒體」?《紐約時報》調查報導引來「姑息中共」回擊
習近平密謀顛覆美國?美媒揭露中共滲透手段,竟有逾600個統戰組織在美國境內
被爆濫用公帑寵妻!內部員工列「7大罪狀」 北市體育局長回應了
台鐵又傳「19公分斷軌」釀大誤點 綠委痛批:這樣還有人敢搭?
連勝文貼遺骸照反戰 駐德代表譏荒唐:只反車禍,卻挺酒駕?
「長大以後,你一定會感謝我!」她用一個故事,道出台灣媽媽令人窒息的教育法
DW獨家:被指協助壓迫維吾爾人的海康威視,歐盟在用!
華爾街日報》毫無收入的新創公司,估值卻高達850億元!電動汽車為何吸引投資客?
感情變質有跡可循!關係亮紅燈的十大徵兆,出現任何一項就該注意
民眾憂打疫苗不良反應!重症醫揭「致命數據」:不打更危險
「同行無礙、愛無所畏懼!」同志大遊行周末登場 文總推彩虹貼紙響應
如何判斷一間公司好壞?過來人揭5個檢視方法,做到其中一個就值得你繼續待下去
台灣人為何支持川普、卻又不信任川普?專家:他曾與蔡英文通話,卻又對習近平肯定「一中政策」
2020新北市美展頒獎 得獎作品展現當代人的特有科技情懷
最美變性模特兒!曾穿女裝直播天天被罵「對不起社會」 她勇敢現身道盡20多年來「做自己」之路
戰備周台北「靜悄悄」?憲兵雲豹甲車車隊 凌晨疾駛中山南路
民調距賴清德不到1百分點 他指鄭文燦2024出線優勢與藍營有關
日本女性參政困境:一失言或成千古恨 男性占多數的政壇中,她們是「極少數派」
反萊克多巴胺!醫怒嗆「三流成分」:牛吃死掉、豬吃發瘋
白先勇專訪》國民黨在二二八做了好事?他還原史料卻遭馬英九「已讀不回」
白先勇專訪》從小聽國民黨罵父親 他用60萬字史料洗刷白崇禧不戰污名
白先勇專訪》翻轉「兩蔣民國史」 他揭蔣介石為「輸到國土剩千分之三」卸責
為何都是執政者,蘇貞昌比蔡英文顧人怨?游盈隆點出關鍵
美麗島電子報民調 侯友宜信任度輾壓賴清德等大咖 
換照風波》他斷言「中天不會被關台」 否則將是共產黨的勝利
永續橫掃投資市場 ESG躍升當代顯學
BTS一上市股價翻倍關鍵:對粉絲、對自己夠真誠 去年最賺錢巡演、美國選用它出的韓文教材⋯⋯
義大利恐怖故事?數百女性得知自己名字出現在不明墓碑上,她們的共同點是──曾經墮胎
風評:央行「認同」房市上漲的荒唐
從撿菸屁股到大買蘋果,巴菲特寶貴一課:用3指標,看出有護城河的好股票
林建山專欄:百年大同「淪陷」─私有企業在台灣被全面共產化危機
孔令信觀點:政治操作的聽證會無助媒體專業,可惜了!
劉大年觀點:日英FTA 加速全球區域經濟整合
金融股可以繼續存?何時該撿便宜?投資達人股魚:用1指標,看公司獲利是否轉差
陳國祥觀點:川普果真敗選,台灣人不必為他哭泣!
劉性仁觀點:林為洲口無遮攔,必出麻煩
呂紹煒專欄:打敗台灣的男人─三星李健熙
觀點投書:高齡化的永續解方,從企業社會責任開始
觀點投書:拯救COVID 19的海上新難民─無法返鄉還在為世界運輸努力的船員們
陳立誠觀點:核四與缺電─兼覆阿扁總統
觀點投書:論人民日報署名文章之重要性與台灣光復的歷史意義
觀點投書:善用《調解制度》建構「互信共榮」勞資關係
劉仲敬專文(1):從封建體系到民族國家─以中印邊境衝突為例
「賣太好建商會怕」…建案半天被掃光464戶,興富發澄清:還沒開賣!
關怕了?居家檢疫趴趴走被罰百萬 男子管收後同意分65期付款
台灣產業偏食症有解?謝金河期待這間大廠打破台積電「一個人的武林」
你下單,遠傳買單!「遠傳搶付」創新商業模式正式上線
軍購貴鬆鬆讓預算破表?主計處解釋錢從哪裡來:目前仍有舉債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