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再談「第四次台海危機」,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的悲觀想定:蔡英文政府投降

2020-08-17 06:10

? 人氣

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CVN-76)甲板上的F/A-18超級大黃蜂。(雷根號臉書)

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CVN-76)甲板上的F/A-18超級大黃蜂。(雷根號臉書)

我國第一位民選總統李登輝上個月病逝榮總,他長達12年的總統任期涵蓋了三種不同樣態:因總統猝逝以副總統資格繼任、由國民大會間接選舉、由全民直接選舉。其中以1996年的直接民選最能彰顯台灣的民主進程,但中國不願流露獨立傾向的李登輝連任總統,便從1995年到1996年3月20日的選舉日前後,以連續多場大規模軍演、甚至對基隆與高雄外海進行飛彈試射等方式進行武嚇,這也就是著名的「第三次台海危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的軍事恫嚇對當時的台海情勢帶來極大衝擊,除了1994年出版的《一九九五閏八月》轟動大賣、即將被武統的猜想四處流竄,常駐台灣的加拿大籍智庫研究員暨媒體人寇謐將(J Michael Cole)更回憶,許多台灣人當時「忙著擠上飛往北美的班機」。不過中國的舉動也引來柯林頓政府派出兩個航母打擊群巡弋台灣附近海域,台灣人民在1996年的總統直選中,更以76.04%的超高投票率選出了代表國民黨參選的李登輝與連戰(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其他三組候選人還包括陳履安、王清峰;彭明敏、謝長廷;林洋港、郝柏村)。

1996年李登輝(右三)參戰台灣首次總統直接民選,並順利當選。(新新聞資料照)
1996年李登輝(右三)參戰台灣首次總統直接民選,並順利當選。(新新聞資料照)
1995、1996年發生的第三次台海危機,解放軍對台灣發射多枚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林瑞慶攝)
1995、1996年發生的第三次台海危機,解放軍對台灣發射多枚東風-15短程彈道飛彈。(林瑞慶攝)

台灣人當年無懼強權、追求民主的決心,確實鞏固了台灣的民主政治,更讓中國政府「以武逼統」的企圖為之重挫、甚至適得其反(當年就有分析認為,解放軍的武嚇反而推高了李登輝的得票率)。不過這次挫敗也引來了北京的軍事現代化與沉潛,根據中國國務院公開資料,從1999年開始,國防支出開始逐年顯著增加,每年保持成長12到20%的增幅,中國也持續朝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方向建軍;另一方面,即使在統獨光譜上更靠獨立一端的台灣總統候選人當選呼聲較高,北京也沒有再採取類似「第三次台海危機」的恐嚇手段,讓台灣在後來二十多年的民主實踐裡走得更加穩當。

「第三次台海危機」距今已有20多年,不要說今天的大學生以下都沒有經歷過這段往事,台灣許多中老年人也不一定能說清楚當年發生了什麼。「第三次台海危機」感覺就像「八二三炮戰」(發生於1958年,又稱「第二次台海危機」)一樣遙遠而模糊,兩岸之間的軍事衝突也成為一種沒有現實感的抽象概念。不過隨著台灣主體意識的深化、北京政權的日益獨裁與乖張、加上中美新冷戰的態勢已然確立、習近平意欲加速「一國兩制」的進程,發生「第四次台海危機」的可能性又再次浮現。

美日將領擔憂台海情勢

日本航空自衛隊退將、目前擔任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上席研究員的小野田治,在《台灣有事與日本的安全保障—日本與台灣是命運共同體》一書中,便設想了三種可能發生「第四次台海危機」的狀況:包括利用統派發動內亂、中美在台海擦槍走火、習近平發動戰爭舒緩內憂,這部分我已在兩個月前的專欄中介紹過了。無獨有偶,曾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代理局長的麥克・莫雷爾(Michael Morell)、以及曾擔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的退役上將詹姆斯・溫尼菲爾德(James A. Winnefeld)也在美國海軍學院的最新一期《學報》(Proceedings)期刊撰文,預測解放軍恐在明年美國總統交接期間展開行動,完成兩岸統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