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近年來被賦予「防癌」、「防失智」等健康光環。然而,如果喝錯方式,原本的益處可能反而變成健康隱憂!名醫劉博仁提醒在下班經濟學的影片中提醒,喝咖啡雖有多重好處,但若搭配錯誤的物質或不適合的族群飲用,不僅好處打折,甚至可能導致癌症。
咖啡益處多:防癌、降三高、改善脂肪肝、抗失智
劉博仁指出,多數文獻顯示,平均每天飲用3到4杯黑咖啡,可顯著降低肝癌和大腸癌的發生率約25%至35%。對於停經後的婦女,也有助於降低部分乳癌風險。
他解釋,咖啡的好處主要來自:
1.減少肝纖維化及大腸息肉產生,降低癌症發生率。
2.改善脂肪肝:促進脂肪酸釋放,提供能量,有助於消耗脂肪。
3.改善第二型糖尿病:增加胰島素敏感性。
4.抗失智:國外研究顯示,每天2到3杯黑咖啡,有助於減少大腦β類澱粉蛋白的形成,讓大腦保持年輕狀態。咖啡中的綠原酸是關鍵!這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物質,能有效清除體內自由基。
喝咖啡5大NG行為:這些東西別同時碰!
劉博仁特別點名,有五種東西千萬不要和咖啡同時搭配,否則好處恐變傷害:
1.三合一咖啡、加奶油球、過期咖啡豆:
三合一通常含大量糖、反式脂肪,甚至可能只是香精,長期飲用恐導致膽固醇飆高。
過期咖啡豆或保存不當的咖啡粉,容易受潮產生赭麴毒素,對腎臟傷害極大。建議濾掛式咖啡應在開封後10天至2週內飲用完畢,或存放在防潮箱。輕烘焙咖啡的綠原酸濃度較高,抗氧化效果較好。
2.香菸: 抽菸者若再喝咖啡,恐增加食道癌風險4到5倍。咖啡因會促進尼古丁代謝,增加吸菸頻率,且高溫咖啡本身就可能傷害食道。
3.酒精: 咖啡提神,酒精抑制,兩者混用會干擾肝臟代謝酒精的酵素反應,導致酒精濃度上升,增加脂肪肝及其他癌症風險,是「非常笨的方法」。
4.過量巧克力或含咖啡因飲品: 巧克力本身含咖啡因,若再搭配高濃度咖啡,可能導致咖啡因攝取過量,引發心悸、焦慮等不適。其他如能量飲、奶茶等咖啡因含量也可能很高,需注意總攝取量。
5.保健食品、B群、含鐵食物:
保健食品(如鈣、鐵、鎂、鋅等礦物質):咖啡因會影響這些礦物質的吸收率,導致保健品效果打折。建議咖啡與保健食品至少間隔一小時以上。
B群: 咖啡因會促進B群代謝更快,若靠B群調理身體,則B群效果會受影響。
紅肉等含鐵食物: 咖啡會抑制肉類中鐵質的吸收,若有缺鐵性貧血問題,吃完肉後應避免馬上喝咖啡。
哪些人不適合喝咖啡?7大族群要小心
劉博仁強調,喝咖啡並非人人適用,以下7大族群應特別注意或避免:
1.咖啡敏感者: 肝臟咖啡因代謝酵素較弱者,喝咖啡易出現頭痛、疲勞、腹瀉、虛弱、頭暈等症狀,應避免。
2.甲狀腺亢進患者: 咖啡因會加重甲亢引起的心悸、手抖等症狀。
3.骨質疏鬆患者: 咖啡因會影響鈣質吸收,若有骨鬆問題,應限制每天一杯,並搭配運動。
4.腸胃道疾病患者: 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者,應避免飲用,尤其加糖的咖啡會刺激胃酸逆流。
5.青光眼患者: 對咖啡敏感的青光眼病人,喝咖啡可能導致眼壓上升,影響視力,務必限制。
6.自律神經失調患者: 咖啡因會過度亢奮交感神經,加重失眠、心悸、手抖等症狀。
7.兒童及青少年: 高中以下學童應盡量少喝咖啡,因咖啡因可能抑制生長、影響鈣質吸收、導致失眠、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最佳飲用時機:起床後一小時
劉博仁建議,最佳的喝咖啡時機是起床後約一小時。因為剛起床時,人體腎上腺會分泌皮質醇,若立刻喝咖啡,長期可能抑制皮質醇正常分泌,導致不喝咖啡就沒精神。待皮質醇節律上來後再喝咖啡,既不破壞生理機能,又能享受咖啡樂趣。至於下午茶咖啡,則需評估個人咖啡因代謝速度,避免太晚喝影響睡眠。
咖啡確實是個好東西,但關鍵在於「怎麼喝」。了解咖啡的特性、避免搭配地雷,並根據自身體質調整飲用習慣,才能真正享受咖啡帶來的健康益處。
資料來源:下班經濟學 (相關報導: 5種食物千萬別放冰箱!專家曝正確保存方式,很多人都做錯了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