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與經濟競爭日趨激烈,中國政府近期加強對先進技術的管控,阻止企業與技術人員外移,甚至對計劃赴印度設廠的電子供應商設下重重障礙。
北京嚴防關鍵技術外流,鴻海擴展印度產線受阻
根據《金融時報》與《Rest of World》等外媒報導,蘋果正積極在印度建立供應鏈,但其主要供應商鴻海(富士康)在將設備移往印度時卻遭遇阻力,不僅關鍵製造設備運往印度被延宕,中國籍技術人員也因出境審查嚴格,難以前往印度協助設廠,目前鴻海已停止派遣中國工人到印度工廠。
報導引述業界人士指出,部分從中國出口至印度的設備運輸受阻,而前往東南亞的貨運卻正常。
印度政府官員則透露,北京當局利用海關清關延誤等行政手段,阻止關鍵零組件與設備進入印度,並向電子產業供應鏈發出訊息,不希望企業在印度建立製造與組裝業務。
中國出手管制,關鍵技術「鎖國」
近幾個月來,北京強化對工程師與設備的出境限制,並對電池技術、稀土礦物加工等關鍵產業祭出出口管制。
中國商務部今年1月宣布,鋰礦開採與先進電池原料生產技術將受到出口限制,此舉被視為對美國與歐洲貿易戰的反制措施之一,並將影響全球電動車供應鏈。
西方曾批中國技術掠奪,北京如今以牙還牙
分析指出,北京此舉與過去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政策類似,中國政府一方面批評西方對其科技封鎖不公平,另一方面卻加強對自家企業與技術外流的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印度受影響最明顯,但前往東南亞與中東的技術與設備出口似乎未受波及,顯示中國的管制措施帶有選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