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快速進步、地緣政治影響供應鏈、以及全球數位化程度提升之下,企業加速數位轉型已成必然。根據資誠《2024 台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報告》顯示,台灣企業對於數位工具的掌握度越來越高,數位工具的應用逐漸轉往中高階移動,但AI應用仍在萌芽期,使用率不到10%。
數位轉型必須克服資金壓力、組織變革挑戰
資誠邁入第四年協助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發布《2024台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報告:變革不息 重塑轉型》,綜合1200份量化問卷調查結果,
該調查指出,台灣企業目前進行數位轉型的主要目的為提升作業效率(65.6%),其次是有效管理庫存(40.9%)。未來三年的數位轉型目的,則會更加關注產品與服務的品質提升與創造新的商業模式,以及開發與拓展通路,將數位轉型的重點面向客戶與市場。
然而,數位轉型的首要挑戰在於資金壓力(54.7%),包括擔心投資效果不如預期及工具成本過高。此外,42%企業認為推行數位轉型時,組織變革如員工抗拒與營運模式複雜,也增加了執行的困難,顯示數位轉型不只是導入工具,還需要透過變革管理來推動。
AI應用處於萌芽階段 九成企業尋找切入點
調查顯示,人工智慧的採用尚未普及,僅約一成(8%)企業有明確應用AI,現階段多數應用聚焦於提升工作效率 (例如推薦學習、利用機器學習做分析等)及提升生產力 (例如自動化聊天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領先企業則已利用AI提升客戶體驗。
然而,仍有九成(92%)企業尚未使用AI,還在探索AI的切入點,對AI工具的效益仍有擔憂。調查也指出,由於訓練AI模型的成本高昂,多數企業傾向採用現成的大型語言模型或工具,避免從頭訓練AI模型所耗費的時間與金錢,並藉由外部專業廠商協助加速導入。
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長盧志浩強調,隨著技術進一步成熟,預期長期AI將逐步滲透至企業各項活動,例如提升產品品質、改善獲利能力等。企業應聚焦於痛點,設計AI基礎架構並進行員工技能培訓,以最大化AI效益。
不同產業應針對痛點採用數位工具
資誠調查分析台灣產業數位轉型現況並提供建議措施,除了服務業、製造業及農業之外,今年新增陸上運輸業、醫療保健及社工服務業。
以服務業為例,在勞動缺口下,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業透過數位轉型重塑商業模式,提升營運效率來搶佔市占率,並加速布局提升數據可視性,透過系統整合及管理價值鏈的上中下游。
製造業在各個營運面對數位工具的導入較為平均,透過數位轉型提升產品品質、作業效率。高數位化者則更專注運用數位工具應對全球供應鏈的快速變動及管理人才,積極投入進階工具如:AI、工業4.0 解決方案、智慧機器人、物聯網技術、數位孿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