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87年前德國人願意將選票投給納粹黨?揭秘希特勒利用「民意」成為瘋狂獨裁者的驚悚真相

2021-01-22 12:00

? 人氣

希特勒將原本一個民選體制的政黨轉化成軍事化的組織,包括建立衝鋒隊維持黨內紀律,恐嚇反對者。(圖/徐宗懋圖文館)

希特勒將原本一個民選體制的政黨轉化成軍事化的組織,包括建立衝鋒隊維持黨內紀律,恐嚇反對者。(圖/徐宗懋圖文館)

希特勒獨裁地位的樹立最特別之處,在於他不是用槍桿子武裝革命登上權力的最高峰,而是依靠民選制度,由選民一票一票把納粹黨推上執政地位。這無疑勾起一項政治哲學的深思,民選不必然等於民主。選民可能會投票支持一項非常殘酷的政策,或者實行殘酷政策的政黨。這個以選票取得最大權力的政黨,可能藉此解釋它的殘酷政策是「民意」,或者「人民的意願」。更可以宣稱這就是「人民直接的民主」。這是一個血淋淋的教訓,民主所需要的權力制衡,以及人權文明的普遍性,不能以任何名義剝奪的。用選票剝奪人權,不僅不是民主,反而是最極端的獨裁,因為它是以人民的意願作為理由,從而得以為所欲為,犯下人類史上最殘忍恐怖的罪行。這就是以民選方式取得獨裁的地位,是一種值得警惕的政治方程式,在每一個歷史階段、每一個國家都有可能以不同的規模重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下我們簡述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在歷次選舉中的紀錄:

1924年12月20日希特勒出獄,由於社會氛圍的轉變,希特勒放棄了以街頭暴動來獲得權力的方式,他轉而開始以合法手段來取得政治權力。在他出獄那年12月的國會選舉中,納粹黨獲得3%的票數,勉強取得了14個國會議席。4年後的選舉中,納粹黨僅取得了2.6%的票數,僅獲12個國會議席。1930年,全球陷入了一次經濟大蕭條之中,德國也無可倖免的受到了嚴重的經濟打擊。希特勒抓準了這次機會,並且納粹黨在1930年的國會選舉中獲得了107個席位,成為了國會第二大黨。1932年,希特勒參與了總統選舉,不過兩輪選舉中都只會得第二高票,未能擊敗興登堡。儘管如此,希特勒率領的納粹黨仍在同年7月的國會選舉中獲得230個席次,成為國會第一大黨,由於納粹黨在國會中獲得大多數的議席,沒有納粹黨的支持根本難以在國會推動任何活動,希特勒也不同意出任副總理一職。曾有人建言興登堡任命希特勒為總理,不過興登堡起初並沒有答應。接著在德國政界人士相互的矛盾衝突之下,興登堡最終任命希特勒為總理,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正式成為德國總理。1934年8月2日,總統興登堡病逝,由希特勒主導的內閣成功推動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將總統的權力授予了總理希特勒,使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令希特勒獲得掌控德國軍隊的武力,希特勒的獨裁統治正式拉開了序幕。

所以簡單說,納粹黨取得權力的過程費了10年左右,並非突然而然,而是漸進的,而且跟著德國的內外環境有關,他雖然參加選舉,但使用恐嚇和暴力的手段。以下是簡單的奪權條件評析:

1.一戰後的德國備受屈辱,經濟蕭條,人民支持能夠對付外國勢力,建立內部秩序的強人和政黨。希特勒的口號永遠只有一個:德國、德國、德國。這種簡單響亮的口號,深得人心。

2.除了外部的敵人外,希特勒製造了內部的敵人,就是全世界的猶太民族。猶太人受高等教育,生活普遍較寬裕,內部宗教凝聚力強,自成一個宗教和民族的小圈子。在貧窮受壓迫的德國社會中,把猶太人當作一切的罪魁禍首,是一件簡單的事,更何況在宗教心理上,歐洲基督教反猶太人有其歷史淵源。

3.相對於對猶太人極端的仇恨心理,納粹黨又創造了純粹的德國人是神人後代的神祕主義信仰。他們相信德意志民族是來自喜馬拉雅山的純種亞利安人,是神人之後,後來因為跟不同種族混血喪失了神性。因此必須採取種族淨化的政策,殺害汙染亞利安血統的有色人種,嚴格挑選出純種的亞利安青年,限制他們只能彼此通婚,如此經過幾代後,就可恢復亞利安祖先的神性。這種玄學之說,今天看來荒誕不經。不過當時納粹召集了一批優秀的學者,就這個理論提出各種科學的調查和論證,以至於納粹的追隨者深信不疑。這種以亞利安民族中心的種族主義,最後必然演化成對其他種族實行滅族的政策,並將之充分的合理化。

4.納粹黨的軍事化,包括利用年輕人成立納粹衝鋒隊,不僅嚴格執行納粹黨的內部紀律,而且還進行對政敵的威嚇,包括毆打反對者、當街羞辱猶太人,使得人人感到內心的畏懼,逐漸失去反抗的意願和意志。

5.納粹黨掌握國會多數後,開始修改政治制度和規章,而且都是以多數決通過,這些不利於反對力量的法律都是以人民的民意下制訂的。簡單說,納粹黨一旦取得多數後,就全面控制整個國家機器的運作規則,逐漸削弱反對的聲量,從漸漸變小到完全沒有。

以上就是納粹黨取得政權前後所使用的暴力和威嚇的手段,透過的就是高度組織性的政治機器,以灌輸排外仇視猶太人的仇恨心理,激發強大的政治行動。然而一個深刻的問題是,為何人民會用選票支持使用殘酷手段的政黨呢?除了原始的種族仇恨心理以外,沒有其他原因嗎?答案是,解決德國社會的國家尊嚴、貧窮,以及混亂是國民最優先的期待,即使納粹用殘忍的手段,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他們也會支持一個殘忍的政黨,並實行殘忍的政策。的確,在納粹取得政權的過程中,希特勒反擊了英法干預德國的政策,建立了社會的秩序,動員支援推動經濟的成長,改善了一般百姓的生活。所以德國人看見自己的生活變好,社會更有秩序,武力更強大足以反擊外國的干預時,他們選擇不去看被迫害的猶太人、有色人種、弱智族群,以及各種反對人士遭到殺害、囚禁的悲苦。當他們刻意漠視這種結果,催生恐怖的獨裁者後,最終自己也將付出慘重的代價。

1.希特勒透過民選制度實現獨裁地位

01(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納粹黨的內部集會,希特勒將原本一個民選體制的政黨轉化成軍事化的組織,包括建立衝鋒隊維持黨內紀律,恐嚇反對者。並嚴格遵守黨內的紀律,所有納粹黨集會時都穿著制服,動作一致。這種形象展現出強大的集體力量,既威攝了其他不同的政黨,也使陷入屈辱和貧窮的德國人把納粹黨看成改變德國悲慘命運的希望,從而選擇忽視納粹黨傷害人權和自由的事實,這是納粹得以依靠民選制度逐步取得獨裁地位。

2.消滅民主制度的民選法西斯政黨

02(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希特勒在興登堡總統面前宣示擔任德國總理,國會殿堂中的納粹黨國會議員全部穿著納粹制服,一開始會引起其他政黨議員的笑聲。不過他們很快就體會到這種制服黨絕非一般的民主政黨,而是民選法西斯政黨,最終的目的是消滅一切民主的機制。

3.希特勒接班人戈培爾

03(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希特勒政府的宣傳部長戈培爾,他是納粹集團的核心份子之一,專門掌握納粹的宣傳機器,深得希特勒的信賴。在納粹帝國的晚期,戈培爾曾被視為希特勒的接班人,在納粹帝國瓦解之後,戈培爾帶著全家人自殺身亡。

4.恐怖的納粹劊子手希姆萊

04(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納粹親衛隊頭目希姆萊是納粹集團中最令人膽寒的人物,他深受希特勒的信賴,相當於希特勒禁衛軍的頭目,專門監視黨內高層的思想和言論,並且控制德國國防軍。親衛隊採行了非常殘酷的屠殺政策,對許多戰爭暴行要負責最大責任,希姆萊被認為是納粹集團情報系統中最恐怖的劊子手。

5.一戰德國戰敗的慘狀

05(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一戰後德國軍人在戰俘營的慘狀,德國戰敗不僅失去許多年輕男子的生命,在同盟國的勒索下背負了龐大的債務和羞辱。這是納粹集團得以以對抗外國勢力干預德國,並重建國家尊嚴做為號召人心的方式。

6.行乞的殘障軍人

06(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一戰後德國破敗貧窮的社會,一名失去單腿的軍人在街邊行乞,社會上到處都是飢餓的現象,這是強人政治崛起的溫床。

7.帶著幼兒行乞的德國母親

7(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一戰後德國陷入貧窮和混亂,一名德國母親帶著兩名幼兒在街邊行乞。事實上這段時期的德國陷入極端的不平等,貧窮的人陷於飢餓的邊緣,富裕的人士靠著投機生意聚歛財富,夜夜笙歌,酒池肉林,這也是社會主義號召的政黨得以吸引人心的原因。

8.希特勒與他心目中的純種亞利安女童

08(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希特勒與一名女童合影。當時納粹政府宣揚德國人乃是亞利安人的後裔,是神人之後,特別推崇「純種亞利安人」,不過大多數民眾因為與它族混血而失去神力,因此要限制通婚,來逐步地恢復亞利安血統的純正。

9.希特勒與兒童的合照都有種族主義宣傳的目的

09(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希特勒與擁有純正亞利安血統的孩童合影。當時「純種亞利安人」備受推崇,納粹政府還設立了一套標準來辨別血統純正與否,血統純正亞利安人往往能獲得政府較多的資源。

10.金髮藍眼的純正血統

10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高舉納粹手勢的德國孩童。金髮、藍眼是最簡單、直觀能辨別是否有亞利安血統的特徵,此外,納粹政府還訂定嚴格的審查依據來確認血統純正的程度,某些政府機關或是納粹黨內的職務須有純正的亞利安血統才能勝任。

11.令人膽寒的恐怖納粹親衛隊

11(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納粹親衛隊(另稱黨衛軍)官兵的合影,親衛隊是納粹黨內的軍事化組織,對內進行黨員的紀律、思想檢查,對外則維護納粹黨的政權。在二戰中,親衛隊在各個德國占領區負責警政工作,清算、迫害任何可能危害納粹政權的異己。

12.德國式的機車成了納粹的某種象徵

12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希特勒校閱德軍部隊,當德軍官兵騎乘機車,右側包含單人座,通過閱兵禮車前時,希特勒擺出招牌的納粹手勢,官兵則回以眼神致敬。

13.納粹宣傳中的德國青年

13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德國圖文週刊《DIE WOCHE》封面上的德國青年,《DIE WOCHE》於1899年發行,在1916年被出版社Hugenberg Press收購,開始參與政治活動及宣傳。納粹黨熟練地操作媒體來樹立自身正面形象,並透過媒體來宣傳其理念、思想,從而能獲得德國民眾的擁戴。

14.納粹青年的機械化形象

14 (圖/徐宗懋圖文館)
(圖/徐宗懋圖文館)

德國週刊《Filmwelt》封面上的德國少年,少年五官標緻,並有著漂亮的藍眼睛,符合納粹德國對於「純種亞利安人」的定義。當時德國納粹政府追求種族優越及進化,崇尚純種亞利安人,納粹政府對於純種亞利安人有嚴格的認定,諸如瞳色、五官等皆是考量的要點。

作者介紹|徐宗懋圖文館

徐宗懋先生從事記者二十年,近年極力耕耘世界近代歷史影像,推動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和文化研究工作。過去曾在前線採訪過以巴衝突、美國轟炸利比亞、薩爾瓦多內戰、尼加拉瓜內戰等。目前是新世語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出版品以徐宗懋圖文館(臺灣)、秦風老照片館(中國大陸)為品牌。收藏珍貴歷史事件老照片,推廣老照片為近代歷史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倡議新的歷史影像革命,堅持藉由歷史原件的搜集,呈現給讀者最高畫質的視覺知識饗宴,並透過對歷史的敬畏,與品質的追求,加上對工作無限的熱愛,將以堅定的步伐,在歷史圖像的出版上,走出一條精彩的路。

責任編輯/連珮妤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9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宗懋圖文館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