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光走廊》日據台灣珍稀影像系列(3): 太魯閣事件日軍炫耀勝利的擺拍

2020-12-13 09:14

? 人氣

日軍鎮壓太魯閣族起義行動後,將倖存的族人集中一地,包括婦孺等族人畏縮一起,日軍官兵刻意拿著刺刀指著族人,同時臉朝著鏡頭看,做出炫耀勝利的擺拍姿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軍鎮壓太魯閣族起義行動後,將倖存的族人集中一地,包括婦孺等族人畏縮一起,日軍官兵刻意拿著刺刀指著族人,同時臉朝著鏡頭看,做出炫耀勝利的擺拍姿態。(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日本統治臺灣期間,對於原住民血腥鎮壓有兩次主要事件,一是1913-14的太魯閣事件,另一是1930年的霧社事件。從事件規模和死傷人數觀之,霧社事件比較有名,因為日軍動用了飛機施灑了毒氣,而且霧社抗日領導人莫那魯道有著鮮明的形象,悲劇性的人物花崗一郎和花崗二郎,有著濃厚時代的氛圍,這些都結合成事件的主體,成為重大的歷史記載。反之,太魯閣事件沒有明確的抗日領袖,沒有太多故事的細節,所以比較不為人所知。儘管如此,就臺灣影像史的記錄而言,太魯閣事件的影像記錄卻比霧社事件要強烈的多,最重要的原因是,當時日軍沒有新聞管制的自覺,相反的,把殺戮當成勝利的表徵,因此自己出版的所謂紀念寫真帖,把日軍殘酷的殺戮赤裸裸地呈現出來,在人類攝影史中這也是極為罕見的。本期圖文故事中所使用的圖片,均取自於陸軍自己所拍攝印製的紀念畫冊,我們已經省略過於殘忍的部分,使用比較有象徵性的。即使如此,就視覺效果而言,已經令人驚駭無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895年日軍登陸台灣後,初期自然把交戰對象放在平地漢人身上;隨著平地抵抗式微,總督府開始放手強攻山區原住民。1906年日本總督由左久間左馬太繼任,曾任陸軍大將的他,將「理番」視為其任內宏願,原住民山中的太平歲月,就此來至分水嶺。

佐久間甫一上任,同年花蓮「太魯閣原住民群」就出草殺死二十五名日本警察(威利事件),隔年桃園「大嵙崁原住民群」也大肆起事,肇因於原住民認為土地受到侵略、當局推進「隘勇線」。所謂「隘勇線」,從清朝時就已設立,目的是劃分平地人與原住民的活動疆域,日本據台後將其發揚光大,佐久間上任三年時(1909),全台已築出四百七十里的隘勇線,且隘勇線越來越往山中推進,將原住民團團圍住。甚至,當局在隘勇線立起電流鐵絲網,將雲住民視為關進牢籠的動物。

1910年,佐久間又推行「五年理番計畫」,這項任務的終極目標是樹立統治者威嚴、掌控山區經濟利益,手段則是武力圍剿、連殺帶燒,逼使原住民繳出槍枝彈藥。同年,佐久間先拿大嵙崁群開刀,費時五個月攻克(戰役前期由警察擔任,推進不利後投入軍隊才鎮住反抗)。

1913年佐久間進犯日本人口中的「北部山界之最深處」,他親自前來山區坐鎮指揮,戰火先在新竹山區打響,對手是互為盟邦的「奇那基」和「馬利克灣」二群。戰事才開始,不意宜蘭的「溪頭原住民群」又與該二群串連(兩縣的深山交壤),佐久間緊急動員軍隊從宜蘭方面投入戰場。之後新竹「斜卡羅原住民群」也傾全力助戰奇那基等,戰線越拉越廣。……約一個半月後,擁有山砲和現代軍事訓練的日軍勝出,佐久間得寸進尺,再打鄰近南投廳轄下的「西卡要」、「莎拉毛」二群(今南投和台中最深山交壤處,及大甲溪上游之中橫支線通往宜蘭深山一帶,也就是雪霸國家公園其一的風景勝地「武陵農場」和梨山附近),約三週後攻陷。以下的一系列照片,就是1913年日軍於宜蘭、新竹、南投的作戰實錄,由日本人自行拍攝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

徐宗懋圖文館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