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從越戰到以巴戰爭─美國大學生為何同情巴勒斯坦?

2024-04-29 07:00

? 人氣

2024年4月25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舉著標語示威,南加州大學已宣布取消畢業典禮。(美聯社)

2024年4月25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舉著標語示威,南加州大學已宣布取消畢業典禮。(美聯社)

4月23日,加薩戰爭來到第200天,巴勒斯坦平民的死亡人數已經突破3萬,美國校園的反戰示威也進入新高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月開始,范德堡大學(又譯范登堡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出現反戰學生的示威營地,最後有多位學生被捕、3人被學校開除;4月12日,反戰的耶魯大學生在校內集體絕食,活動逐漸形成營地,22日警方以「非法入侵」之名逮捕了在場的60名示威者,當中有47名學生;4月17日,哥倫比亞大學的反戰學生開始在校內搭建「加薩團結營地」(Gaza Solidarity Encampment),校方隨後授權紐約市警察局突襲校園並進行大規模逮捕,營地一度被強行拆除,卻又很快恢復,而這次逮捕也標誌著自1968年反越戰示威以來,哥大首次允許警方鎮壓校內抗議活動。

4月20日,南加州大學也爆發大規模示威,背景是校方原本安排成績優異的畢業生阿斯娜·塔巴蘇姆(Asna Tabassum)在畢業典禮上致辭,卻因猶太團體公開質疑前者立場親巴勒斯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和點贊反以色列的觀點、具有「反猶」傾向,導致校方直接取消了塔巴蘇姆的致辭資格,校內輿論也因此炸裂;4月24日,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反戰學生集體靜坐示威,德州警方隨後以「打擊反猶主義」之名入校驅散學生、拆除營地,導致至少10人被捕。

但上述事件都不是孤例。放眼全美,包括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密西根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愛默生學院、塔夫茨大學、馬里蘭大學和加州州立理工大學洪堡分校,都出現了親巴勒斯坦的反戰示威。儘管各校有的是強力手段、警力奧援,能在「打擊反猶主義」的大旗下驅散人群,卻依舊無法停下學生的前仆後繼。

這種場景畫面,讓人想到1960年代的反越戰示威。當然,當年的規模遠勝今日,兩場衝突的背景脈絡也不甚相同,但毫無疑問,大學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而比較兩波運動源起,當時的大學生之所以踴躍反戰,除了越戰本身的媒體形象極度糟糕、戰事膠著多年、徵兵波及年輕人外,很大程度也與民權運動、新左派思潮、甚至是「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所催生的嬉皮(Hippie)風尚有關。

1967年,以美國大學生為主力的反越戰抗議示威在各地進行。(wikipedia/public domain)
1967年,以美國大學生為主力的反越戰抗議示威在各地進行。(wikipedia/public domain)

換句話說,對當年的大學生來說,反戰實踐既有個人意志,也不能脫離某些時代背景的宰制。時隔60年,美國這次的校園反戰示威也是同樣道理。

學生的憤怒早有跡象

首先,校方、猶太團體對學生們的「反猶」批評當然言過其實,不過觀察戰前民調數據也能發現,這代大學生與前人相比,確實是對以色列「相對沒有好感」的一代。

本篇文章共 4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