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習近平訪歐結束─不能寄希望於「分化」美歐

2024-05-14 07:00

? 人氣

2024年5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夫人碧姬在愛麗榭宮迎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美聯社)

2024年5月6日,法國總統馬克宏與夫人碧姬在愛麗榭宮迎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美聯社)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已結束他本月5日至10日展開的歐洲之行。這是習五年來首次出訪歐洲,在時間和地點兩方面,都有他特殊的外交戰略考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陸智庫在論及對歐外交戰略時強調,必須認識到歐盟目前的成員國,其中有德國、法國等傳統大國,也有中東歐、北歐和南歐國家,它們在歐盟當中及與中國的關係當中都各有特點,而「雙重性」就是中歐關係的重要特點。

習近平此行選擇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因為三國對中共而言,雖具不同特色,但共同點都是希望「戰略自主」,並願提供歐洲國家與中共合作的典範。

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習近平首站訪問法國,代表中共對這個歐洲大國的高度重視。當初戴高樂決定與中共建交,即代表法國要走自己的路。中共認為歐洲國家在美「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策略下加入「大西洋同盟」的「小院高牆」(small yard and high fence),導致歐洲在美歐關係處被動地位,而中共則要提供歐洲國家另一個戰略選擇。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奉行「戴高樂主義」,他在接受《經濟學人》雜誌專訪時說:「我希望由我來決定與美國、中國的關係,而不讓它們任一方將我推向一邊或拉向另一邊。」但馬克宏強調這並非「等距離」,因為法國畢竟還是美國的盟友。

馬克宏這次接待習近平,展現他靈活的外交手腕,讓習有賓至如歸之感;但他也適時表達法國對當前國際熱點的立場。重要的是,馬克宏邀請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參與和習近平的三方會談,表明他還是考量歐盟的整體利益。

法國與歐盟皆關切中共以補貼造成產能過剩,並藉此對外進行低價傾銷。馬克宏的立場較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更加強硬,後者顯然不願因反補貼與北京為敵,認為競爭本該公平,但歐盟不應出於自身利益的保護主義而採取行動。

馬克宏和多數歐盟成員一樣,對中共提供俄羅斯軍援進行對烏克蘭作戰也表達關切。對於其他地區的熱點問題,馬克宏表明他對包括臺海情勢在內的東亞危機感到憂慮,劍指中共不言而喻。但對於中東問題,中法則採一致立場,兩國元首在聯合聲明中表示,「反對以色列進攻拉法,以及反對強行遷移巴勒斯坦平民的行為。」習此行送給馬克宏的一個大禮是,公開呼籲全球在今年巴黎奧運會期間停火止戰

馬克宏提供習近平一個重要舞台,讓習有機會就地闡述中共對與歐洲相關的重大問題立場。針對中歐貿易不平衡的問題,習近平聲稱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事」,不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問題;相反地,他提醒歐洲國家,中國對疏緩全球通膨危機和氣候暖化問題所作出的貢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