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習近平訪歐結束─不能寄希望於「分化」美歐

2024-05-14 07:00

? 人氣


針對中共對俄烏戰爭的立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上個月訪華期間接受BBC專訪時警告,若中國不停止對俄出口「關鍵零部件」,美國將會採取行動。布林肯同時表明中國正在「助長」自冷戰以來對歐洲安全的「最大威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4年5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匈牙利總理奧爾班舉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2024年5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匈牙利總理奧爾班舉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習近平的回應是,中共「既不是這場危機的製造者,也不是當事方、參與方,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中共認為美方應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做出具體努力。事實顯示,美國國會在布林肯行前,批准向烏克蘭提供610億美元的新軍事援助。

中國和匈牙利、塞爾維亞兩國的關係,可以概括為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的結合。塞國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和匈國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是出席中共「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會議僅有的兩名歐洲領導人。匈塞領導人向國內選民顯示,他們奉行獨立的政策;向歐盟與美國展示,它們不是兩國唯一的選擇。

塞爾維亞是習近平此行的第二站。中塞在2009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2016年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習近平形容塞爾維亞是中國「鐵桿朋友」;而武契奇則透露,他已邀習訪塞十多次。因此,習訪問塞國受到萬人空巷的熱烈歡迎。

今年是美國誤炸貝爾格勒中國大使館事件25週年紀念日。習近平在塞國《政治報》(Politika)撰文指出,25年前的使館被炸事件是「中國與塞爾維亞用鮮血凝成的友誼,成為兩國人民的共同記憶。」習近平此行促使兩國建立了「命運共同體」的關係

中共和匈牙利於2017 年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匈牙利是歐盟中最積極擁抱「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是第一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匈塞鐵路被視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劃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習近平此行促使雙方同意升級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了充實這個關係的內涵,雙方將致力於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匈牙利「向東開放」政策的框架下,加強戰略對接,並強化經濟發展政策的交流合作。

中共在2023年已成為匈牙利最大的單一投資國,金額達107億歐元。歐爾班希望在中國投資者幫助下,將匈牙利打造成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新技術的製造中心。匈牙利是華為公司在中國以外最大物流和製造基地所在地,匈牙利很快將成為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在歐洲首家工廠所在地。在人文交流方面,匈國係首個開設當地語言與中文雙語學校之歐洲國家,匈國現有5所孔子學院及1所匈中雙語學校。

歐爾班在接受中共央視專訪時,對習近平領導下的現代化發展成就,給與高度評價,並承諾匈方在今年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後,將加深歐洲對中國的了解,並為推動中歐關係發展起積極作用。

在今年歐洲國家的議會選舉中,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表現相當突出,代表許多國家重視自身發展,把推動經濟成長視為優先課題。中共要發展對歐關係,不能寄望於「分化」大西洋聯盟,而是必須證明,中國能提供疫後經濟復甦的一個成功模式。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原標題為:習近平結束訪歐,外交因時因地制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