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專欄:李遠哲還能為賴清德做些什麼?

2024-07-26 06:20

? 人氣

前中研長李遠哲再次出山,擔任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他稱讚倡議核綠共存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出了真心話,而他有經驗和責任告訴大家,政府該往哪裏走。(陳昱凱攝)

前中研長李遠哲再次出山,擔任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他稱讚倡議核綠共存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出了真心話,而他有經驗和責任告訴大家,政府該往哪裏走。(陳昱凱攝)

總統府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正式成軍,賴清德總統將在八月召開第一次會議,除了倡議核能不可怕的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之外,特別加聘同樣立場的兩位顧問: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和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這為賴政府能源政策調整有了更多想像空間。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委員會成員包括產官學界與公民團體,除了產業代表,官與公民團體代表基本反核,學界代表傾向非核但多著力於乾淨能源與決策溝通,這又不免讓人懷疑,這樣的組成能做什麼積極意見,讓迫在眉睫的能源爭議得以解決?是寄希望於李遠哲壓陣,說服公民(環保)團體接受「核綠共存」?還是指望官與公民團體擺平童子賢,為政府非核政策背書?

根據不具名「府院人士」的說法,委員會每三個月開一次會,主題由正副執行秘書選定總統拍板,委員也可以提案,會議做成的決議屬建議性質,供行政院政策參考,決策權還是在行政院;若有意見不同,委員會則是溝通平台,第一次會將聚焦減碳與電力供需,「府院人士」具體舉例,台電可以預測未來五年、十年的供電需求,委員會可以討論用電供需的正確資訊,如何克服挑戰,乃至區域間平衡該如何達成,「委員會可以理性討論,互相溝通與說服。」這位「府院人士」還特別引用童子賢的話,「例如童子賢也說,如果多數民意不支持核電,他也是服從、接受。」即使面對立法院三黨不過半的局勢,執政團隊仍要積極做事,就各項議題「累積正當性」,政府的施政成果最終還是交由「民意」決定。

電力供需是否失衡?靠的不是說服而是事實

首先,總統府特設委員會,不論是決策性質或諮詢性質,都是位階最高且極其嚴肅的事,對委員會的組成、召集、討論與決議內容、乃至背景說明,都應該負責任地對外說明,獨創「府院人士」而不具名發言,就不是一個負責任的態度,此為大不宜,畢竟府與院俱是政府機關,不可能既在府專任又在院專任,更不可能府院都兼任。

20240619-總統賴清德19日出席「信賴新政,時代新台灣」就職滿月記者會,針對「氣候變遷、社會韌性、健康促進」三大議題,將於總統府成立三個委員會。(顏麟宇攝)
總統賴清德成立三個委員會,其中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再次請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出山,擔任顧問。(顏麟宇攝)

其次,總統府的編制外委員會的確不宜凌駕行政院的行政決策權,但委員會慎重其事的邀請行政院八個重要部會首長列入委員,行政院副院長還是副召集人,委員會的任何「建議」,雖無強制性,但對行政院理當具有相當拘束力,否則不是部會首長對委員會虛應故事,就是行政院長卓榮泰一人獨抗委員會,這不成了政府決策的大笑話?

第三,決策需要溝通的過程,不同意見的對話非常重要,但政策問題有些難脫政治因素,用進一步退兩步的方式,或可「協商」解決,但絕大部份要靠數據與事實說話,舉例而言,總統要不要到立法院國情報告,如何報告與答覆,可以協商,但「電力供需」豈是委員會相互溝通,甚至吵完了就能拍板的?光是台電一再聲言「台灣不缺電,只是會斷電」,就說服不了人,又豈能指望委員會拿出台電不缺電報告,委員會的委員會們盍各言爾志一番,就成了「電力供需無虞的正確資訊」?更讓外界好奇的反而是,童子賢如何「說服」官員與環保團體代表正視台灣電力確實有供需難題的事實?簡單講,台灣電力充足與否靠的不是「說服」,而是發電機組的實際能力。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夏珍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