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的人這樣搭訕!趁女方家長不注意偷遞「調情卡」,上面是這幾句肉麻話…

2016-12-19 11:15

? 人氣

19世紀末的美國,正值社會氣氛壓抑的維多利亞時代。未婚人士要遵守嚴格社交禮儀,若要對異性展開追求,必先跨越重重障礙。有商家就從中發現商機,推出不同款式的「調情卡」(Flirtation Card)。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Outside提供)
(圖/Outside提供)

「調情卡」印有各種花言巧語和漫畫圖案,方便男士規避嚴格社會成規,在公眾場合偷偷地遞給心儀女士,為當時其中一種流行的搭訕方式。

有收藏家更發現,有寄件人和收件人同為女性的調情卡,因此不排除當時有同性戀者是借此秘密渠道交流。

調情卡,又稱為「護花卡」(Escort Card)、「交友卡」(Acquaintance Card)或「邀請卡」(Invitation Card)。根據《短期印刷品百科全書》(The Encyclopedia of Ephemera)的介紹,調情卡流行於1870及80年代,有別於商業用的正式名片,「這些卡片通常有簡短訊息,附帶簡單插圖。感覺既賣俏又有趣,交友卡營造輕鬆的氣氛,取代較正式的自我介紹。」

早前,收藏家梅斯(Alan Mays)就發掘出一批調情卡,內容各有特色,部分會用上花言巧語:

「親愛的小姐:妳既通情達理又好人,妳將所有女性魅力集於一身,妳的眼睛如天上閃爍繁星,假如我不能愛妳,我將無比痛苦。」(圖/Outside提供)
「親愛的小姐:妳既通情達理又好人,妳將所有女性魅力集於一身,妳的眼睛如天上閃爍繁星,假如我不能愛妳,我將無比痛苦。」(圖/Outside提供)
「如果妳不反對,我願當妳的護花使者。」(圖/Outside提供)
「如果妳不反對,我願當妳的護花使者。」(圖/Outside提供)
「請問我今晚有這樣的福份護送妳回家嗎?如果可以,請保留此卡;否則,請容我坐在籬笆上目送妳離開。」(圖/Outside提供)
「請問我今晚有這樣的福份護送妳回家嗎?如果可以,請保留此卡;否則,請容我坐在籬笆上目送妳離開。」(圖/Outside提供)

收藏維多利亞時代印刷品的專家盧什(Barbara Rusch)解釋,調情卡之所以流行於19世紀末,與美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壓抑社會氣氛有關。當時,很多未婚女士外出,都要由母親或其他家長陪同,以管教她們行為端莊。為規避這種壓抑保守的社會成規,男士便會偷偷摸摸把調情卡交給心儀女士,而女士可能會把卡片藏在手套內。盧什指,當時家長都非常害怕這些秘密交流,怕有意圖不軌男士接近她們的女兒。

收藏家梅斯指,他發現一張印有「你可以送我回家」的回覆卡片,意味着女性亦可能以調情卡回信。

「你可以送我回家」的回覆卡片(圖/Outside提供)
「你可以送我回家」的回覆卡片(圖/Outside提供)

大部分調情卡都以「親愛的小姐」或者「淑女」為上款。不過,部分調情卡的寄件人及收件人的性別身份則較為含糊。梅斯發現一張調情卡,「寄件人」和「收件人」同時手寫有女性姓名:

「史密夫小姐:我希望成為妳的伴侶……妳的摯愛,愛麗絲.林茜」(圖/Outside提供)
「史密夫小姐:我希望成為妳的伴侶……妳的摯愛,愛麗絲.林茜」(圖/Outside提供)

雖然她們之間的故事已經無從稽考,但在當時把同性戀視作不道德的社會,梅斯認為,不能排除有同性戀者會以調情卡進行秘密交流。

隨着社會規範進入20世紀逐漸放鬆,女性享有的個人自由增加,調情卡潮流亦走向沒落。雖然有廠商到20世紀中期仍在生產調情卡,但估計當時人是把調情卡視為新奇事物,不再在社交場合派上用場。

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Dailymail
文/LIU BOON KAN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Outside(原標題:我可以送你回家嗎?150年前的調情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