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VS個人權益,美國大學教授做了8年試驗,結果出乎意料......

2016-07-22 14:46

? 人氣

大學時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時刻,尤其在還沒正式進入社會,經濟尚未獨立的時候,大學生們在心理上不再是孩子,卻也還不是大人,他們對於公共利益和個人權益的選擇,更是許多社會觀察家研究的重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前陣子,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狄倫教授針對大學生們在期末做了一個人性的試驗 – 你在乎公眾利益還是個人權益?他寄出E-mail詢問全班同學期末成績要加2分還是6分,但若是超過10%的人選擇6分,所有的人就不會額外增加成績。也就是說要百分之90的同學都選擇加2分,全班才有加分的可能。

你會怎麼選擇呢?我先賣個關子,最後再揭曉答案。只是,我也好奇詢問身旁的朋友們,分別是高分組、中間值還有低分組的三種代表,回答的心態也十分有趣。

常常拿到高分的A      

朋友A以前在求學期間,成績常常在八十分以上。A選擇6分,這是因為他自認成績已在班上的前段班,有沒有加分對他個人的影響不大,因此若能大幅提升,加分才有意義。

我聽完笑說:「如果大家都跟你一樣的想法,那麼全班不都不能加分了嗎?」

A理直氣壯的回答:「自己的成績自己負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你夠努力,有用足夠的時間鑽研學問,那就應該不會太差。那些認為可以不勞而獲的人,心態才可議吧!」

一直都在中間值的B

B剛剛離開學校一年左右的時間,他是個理想主義者,成績平平但熱衷公共事務,是班上的萬事通,舉凡聯誼、吃飯、出遊等各項事務都是由他發起。

B聽到這個問題,第一個反應是好奇,其他人會知道你的選擇嗎?

我說我不清楚,但是教授是用E-mail通知的,因此應該會有紀錄,只是不見得會把記錄公開。他聽完後回答:「如果是我遇到這樣的狀況,我會去找全班商量,找到最需要加分的幾個人,然後再依照大家商量的結果選擇。」

「可是,這不太可行。因為這個試驗是發生在國外的大學,每個班級組織的成員不一樣,大家只會在一堂課見面,很少聚在一起……」我繼續說:「有時候甚至連上課都不見得全員到齊了,更何況就算講好了,實際選擇的時候也有可能反悔…..」

我的話還沒說完,B就打斷我,他說:「我知道啊,但不試試看怎麼知道,如果試過還是失敗,那也只能認了,但沒試過就放棄,不覺得有點可惜嗎?

低分也不在意的C

C聽到這個題目表示,他從以前就不喜歡讀書,畢業後混得也不錯,一點也不在乎加2分還是加6分,對他的影響並不大。

我說,如果不能棄權,一定要選一個呢?

他說,「一定要選,那麼就選6分!」

「可是如果大家都選6分,那麼可能全部的人都不能加分了?」我好奇的問:「如果你的成績剛好卡到59分,差一分就可以及格了,你不會想選2分嗎?」

「實際一點吧,59分的機率太低,再說如果全班都加2分,那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你還是落在同樣的級距,還不如賭一把拼一下,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概念。」

顧好自己還是世界大同?

公共利益和個人權益的選擇總是具有其爭議性。這也有點像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概念,到底是要顧好自己還是共存共榮呢?目前絕大多數的國家是選擇各自努力,只有少部分的國家是選擇齊頭並進。

這些大學生們的選擇也像是社會的縮影,而根據狄倫教授測試的結果,這項試驗從2008年開始至今過了8年,目前為止只成功一次,全班都至少加了兩分,但他認為這僅僅是僥倖成功而已。

你呢?會怎麼選擇?

冒牌生

作者最新作品:時報出版《成年禮:給不再是孩子,卻還不是大人的你

對科系所學或未來出路仍有問題,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service@stormmediagroup.com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