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演出就是零!」從疫情窺見藝文團隊的脆弱 朱宗慶:轉型更待何時?

2020-09-02 08:20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藝術工作者更是受到重創。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接受專訪時表示,此時正是適合思考如何能讓演岀呈現更多元的時機。(蔡親傑攝)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藝術工作者更是受到重創。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接受專訪時表示,此時正是適合思考如何能讓演岀呈現更多元的時機。(蔡親傑攝)

3月5日晚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臨時加開記者會,席間坐了1位稀客,是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收看直播的藝文界人士看到這一幕,心裡多半已經暗叫不妙。果不其然,記者會開始後,指揮中心宣布,澳洲音樂家布萊特・狄恩(Brett Dean)確診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而他不久前,才曾在國家音樂廳參與演岀。

自疫情出現以來,表演藝術遭遇最沉重的打擊從此開始。國家兩廳院隔日為此緊急閉館消毒,周末8檔演岀全部取消或延期;而年度重頭戲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不久後也宣告全數延期。

受到澳籍音樂家確診武漢肺炎影響,國家兩廳院閉館進行全面消毒。(資料照,顏麟宇攝)
當時受到澳籍音樂家確診新冠肺炎影響,國家兩廳院閉館進行全面消毒。(資料照,顏麟宇攝)

沒演出、沒觀眾、沒補助 朱宗慶:做表演的就只有一跟零  

作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表藝)董事長,那天朱宗慶依然忙碌,教課、開會、採排充滿每個片刻,回到家坐上餐桌後,立刻接到疾管署電話,趕忙飛奔出門;直到終於返家休息,已經是凌晨4時,待到超過5時,接著又要繼續開會討論因應措施。

「我突然發現藝文團隊好脆弱,做生意的人可能生意降了1成、2成,但做演岀的,就只有一跟零,沒演岀就是零。」如今回憶這段時期,朱宗慶話語裡依然是感慨,因受影響的不只演岀本身,表演者為了2個鐘頭的表演,努力好幾個月的心血也付諸流水,且沒演岀就沒觀眾、沒票房,也無法拿到補助,「以前我們生活的體質要重新思考,不是所有東西都理所當然。」

20200427-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27日召開國表藝中心各館團「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發布記者會。(顏麟宇攝)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左)在4月時曾召開國表藝中心各館團「疫情期間特別方案2.0」發布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一路走來,朱宗慶對於考驗永遠正向看待。他認為值此時分,也能思考什麼元素能讓演岀呈現更多元;網路、科技的落差,剛好在此時獲得彌補。

在國表藝底下,除針對演岀團隊推出各項紓困方案外,所屬場館也紛紛思考劇場如何跟數位工具結合。如兩廳院將既有的「NTCH togo頻道」擴充轉型,並加速改為每周更新;國家歌劇院打造線上藝術學習平台「NTT數位學苑」,上傳系列沙龍、講座影片;衛武營則以線上音樂廳、數位劇場形式,邀請不同類型藝文團體錄製影片於YouTube頻道播出。

多管齊下的方式,除希望讓觀眾在現場演岀喊停的期間能夠欣賞演岀;另一方面朱宗慶也認為,線上經驗在台灣起步比較慢,包含製作、錄製方式、播出頻道、收費方式都還待發展,既然在這方面比較弱,要不要趁此機會加強?

朱宗慶說,當然現場演岀的臨場感無法被取代,但若哪天能有更好的線上模式,也能讓表藝界有機會把演岀保存下來,更往外推出去,「線上不是不得不做,是要趁現在趕快做。」

國際交流受重創 朱宗慶估恐至少得在持續1、2年

受影響的當然不只台灣。3月以來,疫情快速在歐美燒開,過去習以為常的秩序瞬間崩解,各國祭出禁令,禁止人民任意上街外出;在此之下,電影院、劇院站受到的衝擊自然不在話下,如加拿大太陽馬戲團聲請破產、倫敦西區的《歌劇魅影》停演,曾經風光的表演藝術界,瞬間躺在垂死線上掙扎。

面對眼前局勢,朱宗慶指出,未來國際上的交流不會中斷,但一定會減少,像朱宗慶打擊樂團原訂10月赴美國演岀,現在也暫延至明年,但會不會成行沒人說得準,他認為這樣的情況,至少要再持續1、2年。

20191216-朱宗慶打擊樂團醞釀2年的擊樂劇場《泥巴》改編自瓷林董事長林光清的故事,15日晚間於林光清故鄉苗栗登場。圖為《泥巴》之〈囝仔〉(演奏UDU樂器)。(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因疫情影響,朱宗慶打擊樂團原訂10月赴美演岀,後也被迫延期。示意圖,非關新聞個案。(資料照,朱宗慶打擊樂團提供)

除了場館努力維繫不倒店,在歐美有大批藝術家、音樂家面臨失業,未來對於國際交流的影響,朱宗慶坦言短期內確實會有影響,因此更要趁機鞏固聯繫;疫情發生至今,他們也不斷跟國際伙伴聯絡、關切情況,他坦言國際交流真的會大傷,但會傷到多大很難預測,現在國外演岀常常說停就停。

國際上場館與表藝團隊邀演,總要在1、2年前便敲定行程。對此,朱宗慶也指出,像朱團依然有收到明後年的邀約,但如今也只能不斷延後,目前其實國際上彼此都心裡都有默契,邀約依然進行,但能否成行則要再看看,大家彼此也可以互相理解。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新新聞1747期
新新聞1747期

☞想看更多政經時事、深度解析,快追蹤《新新聞》Facebook粉絲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人民沒有錢,正是中國「內循環」的基礎!金融學者揭中國最新經濟戰略背後真相
大選捐款探虛實》國民黨財力大不如前、綠金主態勢浮現 兩黨財力更近了 
美豬換國際地位?朱學恒:陳時中被蘇貞昌「濫用」,沒政治天分別亂搞
聰明用路人注意了!中秋連假國道車潮再現,這天車流量恐創新高
瘦肉精並非少吃就沒事!高榮醫師曝2大危害:符合安全標準也一樣
從零到站上世界舞台「38年有感」 朱宗慶:思索讓藝術為各行各業加值
風評:給民進黨蔡政府的「事實查核」備忘錄
林建山專欄:咱們又回到了台灣錢淹腳目時刻
美軍神盾艦進入台灣領海?北京智庫稱「哈爾賽號」通過澎湖水道,我國海軍:《環時》又在造假,企圖破壞區域和平
內蒙古罕見萬人示威》「祖國永遠是蒙古!」抵制漢語取代蒙語教學,寄宿學生破門離校
陳破空專文:面對中國與臺灣,美國兩黨方向之異同
你家也有毛小孩嗎?飼主砸錢不手軟,這5大科技產品最受青睞
張讚國觀點:朝野盡是猪腦袋
嚴震生觀點:蔡英文超前部署,讓低階人口有肉吃
葉乃靜觀點:雙語國家,莫忘圖書館的角色
呂紹煒專欄:中國的「內循環」是什麼碗糕?
吃藥千萬別亂配咖啡!藥師警告:十大類藥品碰上咖啡因,恐產生可怕後果
觀點投書:民進黨政府忘了「 瘦肉精如果開放總統就下台」?
太和智庫》後疫情時代國際經濟格局與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觀點投書:蔡政府,您的原則是什麼?
觀點投書:又是恐龍法官,淘汰不適任司法官淪為空談
觀點投書:中共遠海聯合演習何時來臨
觀點投書:典型車禍事故迷思破除
智商越高,成就也越高嗎?心理學家揭開「天才的迷思」《異數》(3)
交通大執法首日逾3000件違規 闖紅燈及紅燈右轉最多
自付差額特材訂極端值惹議 健保署澄清
攤開廢考試院利弊得失 黃榮村提示重點2大重點
中印衝突再起》兩國互指軍隊越界,拉達克邊境爆發對峙
「家族信託」牽動財團避稅尷尬話題 黃天牧:不必然是稅制優惠
獨家》憲兵將官員額大異動 203、204指揮部指揮官上校傳升少將
衛福部施壓部立醫院幫美豬背書?醫福會否認:建議發布新聞,但不強迫
攔捷克參訪團挨批丟臉 陳玉珍酸:宣揚好政策替蔡英文爭光
中國不採量化寬鬆 陳冲:可能想掌貨幣話語權
信託長期淪銀行「下單」附屬部門 黃天牧:研議開放專營信託服務
原油期貨負值交易爆糾紛 金管會開罰12家期貨商
支持美豬牛開放 許勝雄:不面向世界會被排除
警方破門都不敢出聲 員警:高雄少女被美工刀電擊威脅,上警車才痛哭
後疫情時代 中國信託攜手7-ELEVEN搶攻數位客群商機
《盧安達飯店》英雄原型遭以「恐怖主義」罪名逮捕!家屬焦急:他批評政府所以「被失蹤」
手握修憲否決權 江啟臣:國民黨有責任回應社會關注議題
一張床墊1,200萬,進台灣就賣光!台中富人口袋有夠深,吸引國際精品搶在七期開店
清算律師界?湖南6百餘位維權律師因國籍、兼職遭吊銷執照,他痛批中國司法部越權
「過去還未真的過去」:海珊政權「黨國秘密文件」回歸 伊拉克能否喚回恐怖記憶?
放寬美豬換到貿易協定?產業專家3層剖析真相:其實不太容易
強化不對稱作戰!陸軍333旅連奪狙擊賽冠軍,關鍵竟是「上過溝通課」
自住需求強勁!六都交易較去年成長約2成 Q4傳統旺季買氣可期
台海戰爭即將爆發?《經濟學人》說「不」:中國暫不攻台的理由就是川普
聖嚴法師紀錄片特映 聖嚴法師:苦難成了生命的營養
孽子經典重返演員檔期異動 黃采儀擔綱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