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多輕症不用怕?最新研究曝「1大後遺症」恐致大腦受損、終身無法工作

2022-04-29 19:08
133,302人氣
Omicron患者初期五大症狀中出現「腦霧」,可能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時的記憶力。(資料照/柯承惠攝)
Omicron患者初期五大症狀中出現「腦霧」,可能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時的記憶力。(資料照/柯承惠攝)

新冠病毒影響全球逾兩年,如今歐美各國仍受Omicron變異株影響,確診人數皆創下高峰,但不少專家認為Omicron變種病毒雖傳染力強,不過症狀卻如流感一般,不會重症化,然而,最新研究卻指出,大約每四個患者就有一人出現「腦霧」(Brain Fog)症狀,嚴重時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專注度、工作能力、記憶力等可怕症狀。

Omicron多輕症不用怕?研究曝「腦霧」恐致終身無法工作

專門追蹤、記錄患者新冠病毒症狀的英國應用程式「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ZOE COVID Symptom Study),整理出Omicron的五大症狀,除了鼻水、頭痛、疲勞、打噴嚏等,與普通感冒(common cold)相似的症狀外,還發現有24%的人出現「腦霧」的症狀。

「腦霧」症狀包括,失憶、思維混亂、注意力無法集中、頭暈和健忘認知問題;這個症狀也不只發生在Omicron上,根據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調查,有81%的新冠肺炎的輕症病患,都在痊癒後出現這個症狀。目前也有許多染疫後康復的民眾表示,腦霧會影響他們的工作表現以及日常生活,擔心這個與失智症相似的後遺症。

不過,日本岐阜大學腦神經內科學的下畑享良教授表示,腦霧原先是出現在康復患者的後遺症,但根據「ZOE」的統計結果顯示,Omicron患者在「急性期(剛罹病的期間)」,就有1/4的人出現腦霧的狀況,長期來看,可能會有更多人深受這個病徵所苦。

目前科學家們無法確定是什麼原因導致腦霧,主流理論認為,人體對抗病毒的免疫系統無法停止反應,或是通向大腦的血管出現發炎現象,導致腦霧出現。而紐約的最新研究指出,腦霧症狀的平均會持續約7個月,甚至更長時間,專家也呼籲民眾別因為Omicron不會造成重症就掉以輕心。

責任編輯/邱劭霽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卓榮泰、羅文嘉強挺仍不敵洪婉蓁 活水系統謝孟宇未搶下中正萬華席次
歐美大部分人口「或曾感染新冠病毒」,歐盟敦促成員國「秋天開學前完成兒童疫苗接種」
單日確診從62萬降為5萬,南韓下週「不再強制戶外戴口罩」
「1台動輒3000且不能網購!」高嘉瑜喊話中央放寬手指血氧機販售
BNT兒童疫苗EUA過關!5到11歲皆可打、接種2劑間隔21天…最快施打時間曝光
無以為繼的人權新聞獎:香港緊急宣布停辦,台灣能接力嗎?
科技股還沒跌完?亞馬遜8年來首次單季虧損,CEO警告今年挑戰仍巨大
拜登提倡的「印太經濟架構」包括台灣嗎?美國務卿布林肯:不會將任何人拒於門外,包括台灣
收購推特後,馬斯克的下一步:買下可口可樂,在裡面加古柯鹼?
西門町即將成為下個東區?他路過驚見「店家倒一大半」,網友揭2大殘酷真相
用命換錢!網友票選10個最危險工作,警察只排第二
華爾街日報》被馬斯克收購之後,推特會受中國影響嗎?
台灣骨灰級網站25年竟沒消失!他點開發現「天天更新」,網友直呼不可思議
強化關鍵戰力!憲兵狙擊手懸吊射擊、反轉槍面射擊「神技」畫面曝光
五一連假天氣出爐!氣象局曝梅雨鋒面報到「雷雨狂炸4天」,全台濕冷到下週
AIOT趨勢大躍進打造智慧停車場 兆竑智聯引領建築的未來式
砍價3600萬!建商蓋好13年沒人住…淪為國宅價:北投神秘客「現金撿走」
沒殺警卻遭判死!台灣最高齡死刑犯「背鍋」悲歌:如果當年沒逃走,他會變怎樣?
醫藥官界聯合首推「三隻小豬棄喘記」攜手導正氣喘用藥錯誤觀念
台灣前友邦索羅門群島政治顧問:總理企圖長期掌權,與中國簽安全協定侵害民主
拚命加班卻得不到賞識?職場老鳥剖析老闆心態:做到這點才叫績效
175億美元外資撤離中國創新高 郭正亮揭關鍵:台灣還沒走完這一波
中南海的水太深?于品海二十大前棄守多維 吳迪之死是最後一根稻草
NFT竟能降房價!台灣首枚建商NFT上線,帶它買房可以折價5萬
港人來台定居好難?政院遲不啟動的撐港代碼「HF177」 知情高層曝實情
幕後》鏡電視再被爆每月付10萬顧問費給前NCC官員 NCC委員提名意外翻船
扭擰大腿、痛毆、不給蓋棉被…遇到恐怖情人該怎麼做?律師詳解家暴定義與處理方式SOP
「美國篩檢、開藥一條龍搞定還免費」 蘇煥智:台灣防疫還停在集權模式
「恐比維持現狀還糟糕」 蘇煥智提5點分析:台鐵公司化方案非常荒唐
為何俄羅斯強力阻止烏克蘭加入北約,卻不在乎它加入歐盟?軍事專家揭背後的戰略考量
職場中誰最容易招小人?命理專家點名4生肖要當心,教你4招讓小人秒退散
風評:中華民國台灣─這個「不正常國家」
徐勉生觀點:馬克宏連任法國總統,恐難有作為
高孔廉觀點:兩岸經貿連結,尋求臺商新定位
劉大年觀點:杜絕洗產地,確保企業權益
詹威克觀點:「與病毒共存」在台灣能做不能說?
汪志雄觀點:君無德,臣無品,士無格,民無智
夏珍專欄:陳明通的教科書不能只有一本「認知作戰」
觀點投書:五一倒數計時, 王國材的超「急」任務正開始
觀點投書:國內確診3+4 入境居檢10+7,道理何在?
邱坤良專欄:疫情擴散下看見唐美雲劇團黑色幽默
觀點投書:共機擾臺的三層意涵
觀點投書:疫情之下,面對全球供應鏈轉型台灣應如何自處?
觀點投書:上海疫情隱瞞涉及的政策弊端和中國高層爭端
那一把篝火,顯示納粹政權即將對知識展開攻擊:《焚書》選摘(1)
新創勞資爭議2》不止Gogoro,「員工認股權」爆亂象,問題該如何解?
新創勞資爭議1》離職後價值上億股票全沒收 多名前員工怒告Gogoro
防疫白花錢?王鴻薇:當初實聯制花3億,改用社交距離APP又要花多少?
基隆防疫新政策!5月3日起國中小實施「融合上課」 自由選擇實體或遠距
上海封城,李立群偷下樓買肉?本尊回嗆網友:謠言止於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