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能治好憂鬱症、咖啡冷熱會影響第一印象…心理研究透露了人體的2大驚人秘密

2021-01-20 16:45
科學界發現大腦並不是唯一一個決定人類認知的器官,其實身體也參與到了認知活動之中。(圖/photoAC)
科學界發現大腦並不是唯一一個決定人類認知的器官,其實身體也參與到了認知活動之中。(圖/photoAC)

常識告訴我們,人類的推理、學習與思考是獨立於身體的,頭部以下的身體並不會影響我們的推理、學習和思考。或者用一句話概括:認知和身體是分離的。

這種觀點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畢竟處理訊息的任務大都在於大腦而不是身體。

但近年在科學界掀起的一股思潮卻開始質疑這一觀點,並提出了一個新理論:大腦並不是唯一一個決定人類認知的器官,身體也參與到了認知活動之中。例如,有實驗顯示,當你手上拿著重物時,你會覺得眼前的議題特別重要;當你手上捧著一杯熱咖啡時,你會覺得眼前的人特別友善、溫暖。

這一種身體影響認知的現象,就被稱為「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

而這一概念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它很反常識。

當你的身體在左右你的判斷

先看兩個實驗:

實驗人員把參與實驗的大學生分成兩組,第一組大學生被要求捧著重量較輕的剪貼板,第二組大學生則被要求捧著較重的剪貼板,然後主試讓他們在剪貼板上寫下對6個外國貨幣的估值。

另外一個實驗和上面的類似,只是剪貼板的問題不是外國貨幣估值,而是「大學獎學金該分配多少給外國學生」?

結果讓人大吃一驚,相對於較輕的剪貼板,捧著較重的剪貼板的學生平均給出了更高的外幣估值,而且把大學獎學金更多的分配給外國學生。

這實驗暗示著,我們透過接觸物體所感受到的重量,會間接的影響我們對眼前事物重要性的判斷。更有趣的是,在中文裡的「重要」這一詞,巧妙的隱含了重量這一因素在內。

重的,就是重要的,似乎是身體認知事物的方式。

當然,這不是唯一一個證明身體對認知產生了影響的實驗,在泛科學的《先來點熱的,再調情》這篇文章中,也談到了具身認知有關的實驗,以下引用文中的一部分:

一段關係的開始,需要兩個人有某種程度的相互吸引。「吸引」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是否覺得對方友好、善良、大方,以及總體上能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由於人們通常傾向於給自己喜歡的人貼上「溫暖」的標籤,不喜歡的人則是「冰冷」的(外表性感的是「熱辣」的),研究者們想知道,「溫暖」或「冰冷」的生理感覺是否會影響人們對他人的看法。星巴克能幫忙回答這個問題。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被試們分別被要求捧一下熱咖啡(比如拿鐵)或冷咖啡(比如星冰樂),然後對他人的整體印象進行打分。對於同一個人,捧過熱咖啡的被試,比捧冷咖啡的被試更容易將其評價為在人際關係方面比較「溫暖」的。

這一「冷熱」效應也會影響一個人是願意把一件禮品送給朋友還是自己留著。參與研究的被試有時會得到一些小禮品作為他們當「小白鼠」的報酬。在一項研究中,被試的小禮品是一瓶飲料或冰淇淋店的1美元禮券。受試者可以選擇自己保留這些小禮品,或者將其轉贈給朋友。手持暖墊子的受試者,比手持冷墊子的受試者更願意將小禮品轉贈給朋友。

該篇文章還提到了其他有趣的實驗,有興趣的可以查看原文。 (相關報導: 姿勢會透露你的文化和專業背景!研究顯示:身體記憶會讓人不知不覺展現自己的真面目 更多文章

飲料的「妙用」還不止於溫度,連飲料的味道都有可能影響人的判斷,果殼網的文章《嘴裡的怪味,眼裡的壞人》提到了一項實驗,引用文中的一部分:

更多文章
罷捷支持度近3成!蔡英文說話了
52台大黑馬現身?《鏡新聞》聘資深學者任「外部公評人」專攻NCC委員
顧爾德專欄:罷免拉響蔡政府長達7個月的政治警報
重磅專訪3》數位轉型也要照顧「邊緣人」 唐鳳:盼登出時的世界比登入時好
重磅專訪2》數位身分證比不上健保卡?唐鳳曝3招補強讓大家安心
消失近3個多月,馬雲終於出現了!卻是以視訊方式露面致詞
重磅專訪1》天才唐鳳也有跨不過的難關?「不知能否活到明天」的童年全揭露
粉絲生氣了》罷免王浩宇主將,是7年級生唐平榮
副業女王詹子晴,4年內坐擁7家公司!32歲當闆娘氣勢十足,超強創業5心法曝光
台北國際書展又喊停 李永得:同時2萬人在場防疫無法把握
你能想像中國的未來嗎?(下)《外交事務》預測:超級強國將遇到的最大敵人竟是……
明明都戴口罩、穿防護衣,為什麼醫護仍染疫?專家揭驚人真相:待在這地方最危險
川普在任最後一天的特赦大清倉!前白宮軍師巴農獲舊主開恩,其他142人也拿到特赦或減刑
你能想像中國的未來嗎?(上)《外交事務》解析:強國渴望打造的理想世界
最新民調》萊豬、核四公投都可能過關
小北百貨人氣為何慘輸唐吉訶德?他曝台日雜貨店最大差異
老外眼中的台灣人5大惡習!喜歡用「蛤」回答別人、愛幫別人夾菜…外國網紅怒喊:超沒禮貌
離職前問自己一句「為什麼要去那裡?」富士康前副總裁的真心建言,幫你一秒判斷該留還是走
掌握拜登時代的美中台關係
台自費篩檢貴在「比較準」?楊志良酸:那賣去國外搞不好比台積電還賺
罷王之後》大事不妙!鄭文燦、林智堅密會林飛帆
川普與拜登的對中政策比一比:包道格、葛來儀、章家敦、梅惠琳對美中關係的五大預測
拜登時代》拜登登場,他挺台不反中
真實版《天竺鼠車車》!一場有趣的動物實驗發現:老鼠不只會開車,還能通過駕訓班考試!
福島5縣食品開放壓力落在立院?游錫堃:尊重行政部門決定
新冠肺炎》染疫護理師家人、摩斯店員新足跡曝光 詳細名單搶先看
獨家》罷免後的復仇?遭王浩宇控「落井下石」 昔日綠黨同志回應了
不只0050,一月這28檔ETF也除息了!配息率最高6%以上,年終大紅包提早領
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又1例 護理師同住祖母2採確診
呂紹煒專欄:科技戰「附帶損失」─汽車業
觀點投書:美國將被取代?世界變遷的另一個觀點
準國務卿聽證會》「美國對中國強硬是對的」 布林肯:支持對台灣承諾、盼有更多互動
進駐華府維安的國民兵,真有極端分子藏身其中!?美聯社:12名官兵疑涉極右派組織,已被調離首都
學測後天照常舉行 大考中心:3大類考生得在隔離試場應試
台灣沒拿到拜登就職邀請?她列出蔡政府的4大錯:說真的,你意外嗎?
「陳時中不是重點」 柯文哲:不要太多政治干擾,我都支持中央防疫政策
為何老是接到行銷電話?立委揭產險公司「綑綁式同意」放送個資
彈劾審判、政商兩棲、打造川普新媒體?學者熱議卸任後的川普,將面對什麼樣的未來
都 2021 年了!台灣機車購車補助政策要不要改得像樣點!
首購買房眉角多!政府優惠房貸懶人包,掌握簡單幾招第一次買房就上手
美國候任財政部長葉倫:中國是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而且犯下了侵犯人權的惡行
CM34 30機砲車震撼亮相!新車接裝不靠板運 裝甲584旅自己「開回去」
楊志良搭捷運拉下口罩!照片曝光被轟爆 本人出面回應了
最後節氣「大寒」來了!民俗專家傳授6招開運養生法、食補地雷
曾與林智堅意見不合?林佳龍還原台灣燈會停辦折衝關鍵
彩色口罩會致癌?毒物專家解答:別太擔心!這2種情況下才會釋放致癌物
唐吉訶德的前身竟是專賣瑕疵品的小偷市場?揭日本最紅零售店背後不為人知的身世祕密
BBC細數川普執政的對台遺產:拜登將繼承哪些籌碼,又要面對何種挑戰?
院內群聚感染事件爆發8天已有9人確診,病毒傳播力更強了?指揮中心出面解惑
華爾街日報》中國AI將在10年內超越美國?專家:這種說法暴露出對科技缺乏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