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色彩、奔放筆觸繪台灣,阿美族畫家英國追夢,心心念念的卻還是最美故鄉…

2017-09-22 11:00

? 人氣

優席夫,《有樹真好》,2012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優席夫,《有樹真好》,2012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大山大海、臨海無際的稻田、笑容燦爛的原住民婦女……這些鮮明活潑的人事物不只是花東特有的風景,也是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Yosifu)的創作題材。從未接受正規藝術教育的他,透過大膽強烈的色彩、自由奔放的筆觸,讓世界看見部落特有的風景、意象與故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被稱為「野生畫家」的優席夫,出生於花蓮玉里,深受部落文化薰陶,擁有豐沛的創作能量。但小時候的他,最初是希望成為一名歌手,只是經歷多次的不如意後,讓他心灰意冷,選擇離開台灣,遠赴英國愛丁堡追夢,而在歐洲藝術環境的衝擊下,他開始以畫筆表達內心情感。

「野生畫家」優席夫。(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野生畫家」優席夫。(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英國的景觀、人文素養與生活環境都讓優席夫萬分著迷,當時又正好遇到全世界最盛大的藝術慶典、吸引約50萬人潮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更加深他想留下來的決心。而為了欣賞各國藝文展演與四處旅行散心,他一邊擔任油漆工,賺取微薄的薪資。

這段看似默默無聞、艱苦的油漆工經歷,卻也奠定他後來繪畫創作的基礎。對優席夫來說,油漆工與畫家的技法其實很類似,都必須使用筆刷與顏料,在空白的牆壁與畫布揮灑色彩。

優席夫《The key》以鑰匙象徵關卡,可以選擇開啟或留下。(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優席夫《The key》以鑰匙象徵關卡,可以選擇開啟或留下。(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我從一個默默無名的油漆工開始,為自己敲出一片天。」優席夫在自傳《漂流木》寫道,如果當初放棄了敲門的勇氣,他不可能成為現在的優席夫,也不可能成為藝術家。機會不會自己送上門來,是自己敲出來的,夢想要有行動力付出,只要付出行動,夢想一定會有達成的一天。

待在愛丁堡一段時間後,優席夫逐漸不再向外眺望,反而將眼光投向自身,正視體內流淌的原住民血統、悠久深厚的部落文化,並重新聆聽內心真實的聲音。他的腦中也開始湧現許多靈感,拾起畫筆,描繪他的鄉愁與成長記憶。

優席夫描繪平原稻穗的作品《豐收-2》。(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優席夫描繪平原稻穗的作品《豐收-2》。(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在優席夫的心中,最美的風景始終是金黃飽滿的稻穗,那片無邊無際的蔚藍海洋,以及族人們真誠質樸的性格、關懷自然與生態平衡的價值觀。從他鮮豔多彩的用色,也不難感受到激昂的生命能量,與隨時就要奔湧而出的純粹靈魂。

優席夫,《啟航》,2014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優席夫,《啟航》,2014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同時,簡單強烈、具有戲劇張力的畫面,也流露優席夫對人性與社會議題的觀察。像《啟航》以抽象的技法與率性自然的筆觸,描繪海洋深邃之美、原住民祖先渡舟的冒險精神,象徵人生需要有勇氣去乘風破浪,尋找自己嚮往的目標前行。

優席夫,《守護》,2015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優席夫,《守護》,2015年。(圖/城市美學新態度提供)

《守護》則表達阿美族的生活與海洋密不可分,無論是音樂舞蹈或祭典儀式都與其息息相關。畫中,一位穿著黃色衣褲的部落青年,蹲在灰色沙岸旁,望向壯闊平靜的湛藍海景,彷彿默默守護著大自然。

優席夫試圖向世人傳達,美麗的花東沿岸,零星散落著純樸的部落,當地居民靠海生活,把海當作家裡的冰箱,想吃什麼就往海裡取,大海無限的供應。而只取所需而不過度濫捕,維護海洋生態的平衡,才能真正守護這片賴以為生的大海。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城市美學新態度(原標題:奔湧而出的純粹色彩 野生畫家優席夫)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