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英文核食改和牛─台日「餐桌外交」大解密

2017-09-22 06:00

? 人氣

未來可能會比照日本強制標明,為真正的「和牛」設計專屬標識。(新新聞資料照)

未來可能會比照日本強制標明,為真正的「和牛」設計專屬標識。(新新聞資料照)

蔡政府今年在對日關係上積極尋求突破,不但對口單位正名告捷,高掛「台灣」,另外創下日方訪台最高層級,刻意營造台日關係邁入歷史新頁的契機,急欲一掃核食輸台受挫的陰霾。近日在核災食品輸台停擺近周年之際,蔡政府180度的大轉變,調整農產品輸台的菜單:台灣人改吃高級和牛,不用再「被迫」吃下核災食品。綜觀一年多來蔡政府的「餐桌外交」,這次有抓準日本官方及台灣人的胃口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和牛價高量少、純然的賣方市場

在日本,牛肉一年總消費需求量約為86萬噸,其中國產和牛只占4成約35萬噸,以北海道、鹿兒島、宮崎縣為主要產地,其餘需求則依靠美國、紐西蘭、澳洲進口補足,其中,又以澳洲牛占3成最多。近10年,世界各國牛肉進口量都大幅成長,總計成長約50%達到近500萬噸以上,但日本牛肉內需市場依賴其他國家輸入的架構並未改變。由於長遠看來,過度依賴外國供給將導致貿易價格處於劣勢,因此日本國內也有聲音指出,應該提高國產牛肉產量。現狀而言,和牛輸出約只占總產量的1%,主要輸出至香港、美國、及新加坡等地。

和牛多年來平均每公斤都維持在近新台幣2千元的高檔(FOB價格),在歐洲市場價格更上看新台幣4千元。和牛量少價高,極具市場競爭力,純種和牛A3-A5為最高等級,混種B4-B5次之,美、澳的進口牛肉在日本只能當老三。而和牛能維持國際聲望並保持價格不墜的祕密,不只是給牛喝啤酒或聽音樂,重點在於牛隻從「搖籃到餐桌」的層層配套及把關,農政單位、畜產工會及業者、消費端的協力及治理奏效。

舉例來說,進口牛肉的關稅收入「專款專用」,用於源頭的價格穩定機制,當市場波動過大,政府立即補助牛隻配種業者的保證價格以及養殖業者的販賣收入,專款還用於研擬肉牛生產及流通相關政策。此外,廣為人知的認證機制則涵蓋牛隻的血統、履歷、等級,和牛的國際化策略交由社團法人「日本畜産物出口促進協議會」專責策畫,無論國內外產銷,組織分工、行銷、各階段的規劃與執行工作極為嚴密,堆疊出世界級的肉品水準。

日本TPP向外擴張壓力下,蔡政府坐享和牛慶功宴

和牛進口既可滿足國內高端市場及民眾嘗鮮的好奇心,價高量少又不致直接衝擊本土平價牛肉,暫時未傳出國內畜牧業者反彈的聲音,看似皆大歡喜,但國人赴日旅遊者眾多,大啖和牛並非新鮮事,加上近年歐美高價位的海鮮、肉品、酒類、罐頭等食材及商品早已搶占國內市場,紛紛設立專賣店或專櫃,「超」高經濟農產品的進口,是否有助於蔡英文總統所宣稱的日台農產品交流則有待觀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