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數(DXY)近日跌至近三年低點,創下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年初走勢,截至5月,美元兌一籃子貨幣年內跌幅已達8.4%,顯示其國際地位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專家警告,除了多重經濟壓力,川普政府稅收法案中暗藏的「資產稅」條款,恐將貿易摩擦升級為資本戰爭,進一步動搖美元霸權的根基。
美元多重壓力:IMF前首席經濟學家示警「過度特權」流失
美元的頹勢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壓力累積的結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 Rogoff)日前警告,作為全球最大債務國的美國,其享有的「過度特權」正加速流失。他指出,美元的下跌趨勢在川普任內已顯性化,若美國失去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其經濟將面臨系統性風險。羅格夫更進一步指出,美國若繼續濫用金融霸權,恐重演1970年代「特里芬難題」——即債務規模與金錢信用的惡性循環。
丹斯克銀行(Danske Bank)分析師也表示,除了美債危機,美國政策風險與經濟動能放緩也加劇了市場的擔憂。目前美元走勢已跌破關鍵支撐位,若經濟數據無法改善,歐元兌美元可能持續走強。儘管歐元區經濟表現疲軟且歐洲央行(ECB)今年已兩度降息,歐元兌美元仍逆勢上漲11%,這反常的走勢反映了投資人對美元資產的信任危機。
「資產稅」導火線:貿易戰恐升級為資本戰
《華爾街見聞》報導揭露,這場危機的導火線隱藏在美國眾議院通過的聯邦稅收和支出法案中的第899條款「資產稅」。該條款允許政府對被視為擁有「不公平稅收制度」的國家加徵資本利得稅,這直接威脅到外國投資人持有的數兆美元美國資產。
Saxo Bank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約翰·哈迪(John Hardy)指出,這項條款相當於將貿易戰的武器化,從關稅領域延伸到資本流動領域。他擔憂,若歐洲科技公司持續被徵收數位服務稅,美國可能透過「資本稅」迫使歐洲資本撤離美股,進而引發全球連鎖反應。市場普遍擔憂,此舉可能引發全球資本重新對美元資產進行定價,加速「去美元化」的進程。
華爾街巨頭悲觀預期:美元續貶,歐元、日圓將成大贏家
華爾街主要金融機構也對美元後市抱持悲觀預期。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策略師團隊預期聯準會(FED)將降息175個基點,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今年底將下探4%,明年將出現更大跌幅。預估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將在2026年年中貶至新冠疫情期間水準,未來一年美元指數預估將下跌9%,歐元、日圓和瑞士法郎將是美元走弱的最大贏家。歐元兌美元將從目前的1.13升至明年的1.25,英鎊兌美元可望自1.35升至1.45,美元兌日圓可能從143貶值至130。看空美元的部位尚未達到歷史極端水準,意味著美元還有進一步走貶空間。
歐洲央行(ECB)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5月26日表示,美元約佔全球外匯儲備的58%,創1994年以來最低。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5月30日表示,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若受到侵蝕,40年後若不再是頂尖強國,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將面臨風險。小摩也指出,隨著主權財富基金和儲備經理人重新思考美國公債部位配置,黃金將因此受益。
瑞銀(UBS):4月報告預估,美元匯率到今年底將進一步貶值,歐元兌美元將升值至1.23、美元兌日圓將貶值至130。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策略師4月指出,美元長期走高(higher for longer)的時代已經結束,已具備美元進入主要下跌趨勢的先決條件。預估歐元兌美元將在2029年底前升值至接近1.30的購買力平價,達到2014年以來最高水準。
這場由內外因素交織引發的美元信任危機,正加速全球貨幣格局的重構,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 (相關報導: 美債、美元要崩潰了?全球爆買黃金,為什麼白銀不適合避險?專家曝原因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