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基金績效輸ETF?專家算給你看:超額報酬的機會就只有5%,不管多會操盤

2022-07-26 12:40

? 人氣

三因子模型能解釋95%的基金績效,超額報酬的空間只有5%。(美聯社)

三因子模型能解釋95%的基金績效,超額報酬的空間只有5%。(美聯社)

源自於喧囂的1960年代的那些早期研究報告,在速度更快的電腦與更完整資料庫的協助下,讓考量風險、以風險為基礎的投資組合分析得以更進一步的發展。學術界在分離新的風險因素方面獲得很大進展,藉由分離出的這些因素加上β值的輔助,將能取得投資組合報酬更完整的說明。幾十年來,兩個可以被量化的顯著風險因子為:公司規模因子與價值因子。此外,動量在近期也獲得了許多關注,雖然因為交易成本的緣故,要即時捕獲動量這個因子還是十分困難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評估主動型經理人的績效

早期的學者努力創造了一個簡單、以風險為基礎的模型,來評估經理人的績效,以便更容易識別他們的技術。這些努力引導出幾個模型,包括: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夏普比率、特雷諾比率以及詹森α指標,它們都成為今日從事分析時的基礎。

這些努力是從哈利.馬可維茲在1950年代,倡導建構投資組合的工作時開始的。他斷言,風險與報酬這兩者,在投資組合決策中是同等重要的。

隨後其他多數研究人員採取的策略,都是根據投資組合的市場風險(稱為β值)進行調整;這種作法可以凸顯所有的超額報酬,並將可能成為經理人技術的指標。市場風險是以希臘字母β表示,而經理人賺取超過市場風險的超額報酬,則以希臘字母α表示。

對所有廣泛、多樣化的投資組合而言,β值是趨動報酬的主導因素。當一個投資組合的β值大於市場β值(被視為1.0)時,隨著時間推移,它的績效應該會勝過股票市場,不過這只是因為投資組合中有較多的市場風險而已。夏普、特雷諾與詹森以風險為基礎的公式,不會因為經理人承擔較多市場風險而戰勝市場時,就因此表揚他們;也不會因為投資組合的風險小於市場風險,就責怪經理人的績效不佳。

諷刺的是,並沒有任何一個模型,可以接續這些研究人員的最初意圖,也就是找到經過證實、風險調整後,可以始終如一、擊敗市場的方法。在調整市場風險之後,學者無法將主動型經理人始終如一的勝出績效分離出來。研究人員所發現的詹森α指標,也並沒有取得比隨機更好的報酬結果。甚至連績效最好的經理人,要說他不只是好運這件事,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兩大常見的風險因子

β模型確實對多樣化投資組合報酬的重要部分做了解釋。然而,資料當中還有很多迴旋的餘地。甚至連威廉.夏普都承認,單獨的單因子模型無法捕捉多樣化投資組合的所有風險。其他常見的風險因素也會同樣產生作用,而這些風險,一樣也應該列入評價模型裡。找出這些其他的共同因素並將其量化,成為1980年代之後學者的主要焦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