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貼文動輒百讚,卻還是覺得沒人懂你好孤單?你應該這樣展現自我

2016-06-13 14:56

? 人氣

以前,我根本不在乎臉書或推特,可是現在,我突然之間就忍不住想去察看瀏覽人數。在社交媒體覺得自己特殊很快讓人上癮。我知道自己必須想辦法回到自戀光譜的中央位置,於是花了大半年時間努力。該從哪裡著手呢?我決定,就從努力回答一個難以回答的問題開始:社交媒體的自戀健康嗎?

「唯我」有那麼糟嗎?

我開始搜尋一個答案,不久便發現自己漂浮在一片茫茫矛盾之海裡。一項研究剛宣稱社交媒體會破壞自我重視,另一項研究就說會促使人重視自己。有的研究結論是社交媒體會擴大社交生活,使人比較容易與自己所愛的人交流,但也有的研究宣稱社交媒體使寂寞的人更孤立,或是把使用者變成強烈自戀的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我們有哪些事是可以確定的?

首先,倘若以為所有社交媒體的形式與使用具有相同影響力,這個想法是錯誤的。

不同的平台鼓勵不同的行為。有的平台比較容易專注於露面或名氣,有的鼓勵交談,也有的是以共同興趣為中心,例如你喜歡的音樂(經由Spotify 網站),或是珍貴的照片和文章(經由Pinterest 網站)。我很快就發現,這些共享網站操作方便,同時還提供一個與朋友聯繫的機會。有天我在Spotify上流覽新音樂時,發現螢幕右方出現我一個朋友聽過的曲目。我素來知道這位朋友的品味,所以便開始聽他聽過的歌,而且從第一首歌──一首混合香草藍調與爵士樂的歡快旋律,馬上就迷上了。我朋友當然很開心。於是我們針對此事互通訊息,後來還迅速交換喜愛的曲目。兩人都覺得這是好事一件,因為彼此的品味和友誼受到肯定。

當人展示自己,帶來的是如同上述我與朋友間的共享時刻時,便很難看到這個做法的缺點。可是看到某人的音樂播放列表和在一個以個人資料為主的平台(如臉書或Google+)上互動大不相同。在臉書或Google+ 可以看到朋友全部的生活,橫跨數日甚至數年,然後就你看到的內容留言。這也與推特或Tumblr之類的微博網址大不相同,因為在微博和人交談通常是短時間,一陣一陣的(有時候在微博分享照片和文章好幾個月,卻連一句話都沒有跟追蹤者交談)。

各個社交媒體平台有自己的習慣和規定,看起來截然不同,使用起來的感覺也不一樣。這就是何以不要把它們視為工具,而應把它們想成是國家或文化。問臉書或推特是不是使人自戀或不開心,有如問住在俄羅斯或冰島是不是會讓人寂寞或容易得癌症。這與你待在每一個國家的什麼地方有關,而且顯然與你在那裡時做什麼有關。一旦明白這點,我便很容易理解社交媒體如何以及何以推動大家在自戀光譜往上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