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吃粽子容易脹氣?一天能吃幾顆?粽子懶人包一次整理給你

2020-06-23 17:23
27,778人氣
粽子/肉粽其實不那麼好消化,很多人吃完會持續有肚子脹氣、消化不良的症狀,雖然不是大病,但著實不舒服。(圖/pixabay)
粽子/肉粽其實不那麼好消化,很多人吃完會持續有肚子脹氣、消化不良的症狀,雖然不是大病,但著實不舒服。(圖/pixabay)

農曆五月初五慶端午,再過兩天就是 2020 年的端午節連假,大家除了期待放假外,相信很多人也很期待可以吃粽子/ 肉粽吧!

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少不了吃粽子/肉粽,不過往往端午節期間或端午節連假結束後,也常是腸胃科門診掛號的高峰期,原因在於粽子/肉粽其實不那麼好消化,很多人吃完會持續有肚子脹氣、消化不良的症狀,雖然不是大病,但著實不舒服。

今天 Jamie 想跟大家花 3 分鐘分享幾個關於吃粽子/肉粽的健康觀念,讓你開心吃粽子/肉粽同時,也能健康歡慶端午節連假!

一、為什麼吃粽子/肉粽容易脹氣、消化不良?

粽子/肉粽雖然好吃,但不少人吃完粽子/肉粽後卻會脹氣、打嗝,覺得消化不良腸胃很不舒服,主因在於粽子/肉粽的主食材為糯米

因為糯米中大部分都是支鏈澱粉,非一般白米的澱粉結構,而支鏈澱粉結構複雜、分支多,就容易消化不完全。

加上粽子/肉粽又具有『4高1低』的特性,高熱量、高澱粉、高油脂、高鹽、低纖維的關係,因此所需的消化時間會需要比較長,綜合上述,就容易讓腸胃功能不佳、胃食道逆流者,容易產生脹氣、胃痛,甚至噁心想嘔吐的消化不良症狀。

二、哪些人不推薦吃粽子/肉粽

粽子/肉粽除了是糯米不好消化外,因為製作方式,基本上高熱量、高油脂、高膽固醇、高鹽、高糖,所以 Jamie 會建議有下列疾病者要少吃喔!

不推薦吃粽子/肉粽 5 大族群

不推薦吃粽子/肉粽族群 1:胃食道逆流患者不推薦吃粽子/肉粽族群 2:胃潰瘍患者不推薦吃粽子/肉粽族群 3:三高患者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不推薦吃粽子/肉粽族群 4:心血管疾病患者不推薦吃粽子/肉粽族群 5:糖尿病患者

三、營養師推薦 6 招,讓你端午節連假健康吃粽子/肉粽

1. 推薦趁熱吃,會比冷卻後吃好消化

粽子/肉粽的主要食材是糯米,因其支鏈澱粉含量高,加熱後,支鏈澱粉會糊化,有利於被消化酶分解,所以會比冷得吃更容易消化。

加上糯米放冷後,硬度、黏性都會明顯上升,對於咀嚼不好或本來就消化不良者,涼的粽子/肉粽就更不利於消化了。

2. 建議避免搭配冷飲食用,若要配請配熱湯為佳

粽子趁熱吃好消化,口渴時會建議適量搭配熱湯來幫助下嚥。避免搭配冷飲,反而容易讓剛下肚的糯米成團,進而容易造成腸胃不適。

3. 選擇部分糯米以其他五穀雜糧取代的粽子/肉粽

粽子/肉粽不好消化、易脹氣的原因除了高油脂外,另外的主因就是糯米,所以可以選擇現在比較多健康型態的粽子/肉粽款式。

將部分糯米以五穀米、糙米、燕麥、薏仁……等等雜糧穀類取代,或是混入一些例如:南瓜、地瓜、山藥……等等原型食物,透過其高纖維來幫助消化,也富含維生素有助於幫助血糖控制喔。

4. 細嚼慢嚥,一餐以 1 顆為佳淺嚐不過量

糯米的黏性高,相對不容易吞嚥,務必留意要細嚼慢嚥,不但能幫助消化也能產生飽足感。

也避免一餐吃好幾顆,粽子/肉粽屬於正餐非點心,一餐建議吃一顆為佳,也不建議連續三餐都吃,適量淺嘗才能吃得美味還兼顧健康。 (相關報導: 端午必吃》鹼粽加硼砂會危害健康嗎?醫師列出6項不良影響,最嚴重還可能死亡 更多文章

5. 可搭配蔬菜一起食用,餐後搭配富含酵素水果助消化

繼續觀看內容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新新聞》蔡英文總統級競選班底進駐陳其邁團隊
國民黨確定由李眉蓁出征高市長補選 李乾龍:其中間、年輕選民爆發力較高
健保卡對中這3碼,99元暢玩遊樂園!劍湖山推端午限定優惠,你中了幾個?
李婉鈺時隔5年盼重回民進黨 申請書遭加註:多次與黨候選人競爭
能隱形、輪胎中彈繼續跑 超狂Lenco Bearcat G2這點竟不如舊裝甲車?
「平權應完善配套!」葉毓蘭:同婚未準用「姻親」,無法適用《家暴法》
遭林國慶謾罵獲賠120萬 陳明文:全數捐育幼院
鎖定COSTCO會員驚人的消費力 國泰聯手好市多推出三大數位保險
遭大狗攻擊掛彩!名醫籲繫狗鏈立法 「LuLu立委」也贊同:研擬提高罰責
國民黨擬推李眉蓁投入補選 陳其邁:期待君子之爭
MHI Vestas攜手三菱電機與士林電機 共同拓展離岸風電亞太商機
FaceApp爆紅引發隱私疑慮 使用它可能付出什麼代價
立院臨時會將至 民眾黨團:應暫緩監委提名,廢考監2院回歸三權分立
新新聞》抱怨蔡壁如「想要做自己了」,柯P就怕管不住這個「血滴子」
台北電影節公布評審陣容 吳念真、易智言領銜見證新銳影人創作力
重慶遇80年最大洪水!水利專家擔憂三峽大壩潰堤:洪水若一路衝到上海,全都完蛋
疫情創20年新高!再添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他生活周遭竟抓到11隻老鼠
「大巨蛋解約要賠300多億!」柯文哲:現在是善後,怎麼做都不是政績
有錢人,夠了。執著於天天記帳、千萬退休金,只會讓你成為錢的奴隸
道教總會理事長張檉辭世 黨政要員紛致哀
智慧城鄉防疫科技 產官熱烈交流
難民敗壞治安又搶工作,為何要收容?他走入難民營親揭7大真相:原來我們都誤會了
「賣台的是民進黨!」教授駁1971政府保釣不力:謝長廷說謊慣了
飆罵陳明文「臭卒仔、垃圾人」 林國慶判賠120萬
被分手了,該如何挽回他?心理師分析2大分手原因,「這種」不但復合有望、感情甚至會加溫
學生演出「急診室風雲」 新北珍惜急診資源影片勇奪全國第一
高雄出現日本腦炎首例!60歲男遭蚊叮咬後意識混亂,疾管署:這些地方要注意
陳敏華被記大過仍晉升少將 趙少康怒批:拍對了馬屁就可以升官
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 端節推手作防疫香囊、看應景大戲
疫病乃至溫室效應的損失 靠巨災債券買單
新漂族房事壓力太沉重 租屋貸讓過程變簡單
冒名頂替、錄取超低分學生,最後還能順利畢業?他揭中國「一流大學」化腐朽為神奇的秘密
新新聞》北韓挑釁南韓劍指美國,給北京添麻煩
典型悶熱夏天 醫師建議保養這樣做就對了
總是買東西買到想剁手?這五大絕招根治「漏財病」保證把錢留在口袋
老屋免費諮詢!安信建經進駐信義房屋危老重建工作站
起薪同樣22k,為何兩人40年後收入差距高達934萬?理財達人道出關鍵原因
新新聞》金與正開炸後,北韓下一步軍事行動是什麼
陳敏華「私菸案」扛大過仍升少將 吳斯懷質疑:只要關係好,犯錯記過都無所謂
聖母瑪利亞像變成怪異女臉!西班牙17世紀名畫竟找業餘人士修復 古文物專家痛心:必須立法規範
如何擁有人人稱羨的修長美腿?醫生:想瘦小腿試試這方法,1個月就有感!
台灣IPO市場不佳有賴金管會「振興IPO」助攻 香港將迎來中概股回歸
揭仲專欄:中共軍機連續入侵的三個意圖
北市各行政區大樓公寓價差:信義區奪冠、文山區墊底
新新聞》黃健庭欲走還留,重傷國民黨與江啟臣
新新聞》監院風暴內幕:蔡英文第一時間就放棄黃健庭
如果哥哥發生不幸,妹妹能繼承家業嗎?律師神解析揭驚人答案
5G新世代數位轉型勢在必行 AI機器視覺讓工廠變聰明
人大加班趕工!《港版國安法》可能月底完成立法,林鄭月娥力挺到底:這是香港人的共同願望
凍甲又復發?反覆甲溝炎都是歪腳趾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