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提到非洲總是想到飢荒、乾涸⋯她指出:那可能是文明國家的傲慢

2018-11-12 13:56

? 人氣

是他們真的需要救助,還是人們的自我滿足?(示意圖/網路截圖)

是他們真的需要救助,還是人們的自我滿足?(示意圖/網路截圖)

當我們談及非洲,腦內浮出的印象是什麼?也許是瘦弱、飢餓的非裔兒童、乾涸缺水的大地、急缺資源的貧困人民。又或許是某個名人與一群瘦小的非洲兒童開心咧嘴笑的合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貧窮股份有限公司》為2018勞工影展的放映片,於該紀錄片中,他嘗試去拒絕西方眼光的建構,並尖銳地指出西方「家長式領導(paternalism)」的外援政策,對當地產生的負面影響。首先,我會先談起西方對非洲人民的觀看,以及他們如何去複製刻板印象,並將此概念傳播給下一代。再來,針對「慈善事業」在非洲的深根,又是如何破壞當地經濟發展,形成永不得跳脫貧困的產業。

來自西方的傲慢:《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

《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最先是出自於1984年愛爾蘭歌手Bob Geldof為衣索比亞飢荒的善意募款活動。在歌詞的敘述中,將「文明 / 貧窮」與「西方 / 非洲」作為對比,凸顯了非洲在經濟上的貧困。而西方救援角色的出現,猶如拯救者般為非裔人民遞上寒冬中的溫暖。此後,這一模板不斷被翻模,反覆的重唱。Band Aid分別在1989年、2004年到2014年將該歌曲重新製作,並邀請當時的流行歌手進行演唱,該舉動強化和鞏固了人們對非洲貧困的印象。值得思考的是,從1984年直到2014年,人們對非洲的想像仍停留在最初一開始衣索比亞鬧飢荒時的危機處境。

30年過去了,流行歌手們依舊積極且固執的傳遞著自以為是的愛心,這種手法展露了來自西方的傲慢。他們無視於非洲人民是否接受這種「被救援者」的形象,而是以一種強制的意識型態向大眾傳揚著他們的理念。如此一來,當這些名人們大聲疾呼要去救助這些位處邊緣的非洲人民,貧困者真獲得救贖了嗎?

在2015年TED的演講裡,講者Mia Birdsong在題為〈貧窮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The Story We Tell About Poverty Isn't True)中表示,我們對貧窮的想像很多時候是很錯誤的,可能會認為這些人是好吃懶作的一群、也可能會將他們認定為需要被拯救的對象。(講者並非是全面否定有這樣的狀況發生,而是期盼觀眾能以較開放性的視角去思考問題本身。)但是這些錯誤的想像往往會阻礙對現實狀況的理解,進而阻礙了脫貧的道路。Mia Birdsong也呼籲,當我們要協助貧困者時,應當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事情,而非是一味的將自己的意念加入其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