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專欄:「民意」翻轉的真相

2018-11-12 07:00

? 人氣

作者指出,大權在握後,若執政者常把政治利益置於民眾整體利益之前,將埋下新一輪「民意翻轉」的引信。(資料照,AP)

作者指出,大權在握後,若執政者常把政治利益置於民眾整體利益之前,將埋下新一輪「民意翻轉」的引信。(資料照,AP)

由於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太令人意外,讓各界不得不重新認識「民意」。但在民主體制成熟的英、美兩國,民意應是強化或調校民主體制的利器,何以淪為政治人物操弄偏見的工具?

近年來不少重大政治事件發展與選舉結果跌破眾人眼鏡,尤以二○一六年英國脫歐、川普(Donald Trump)當選美國總統為最,讓各界不得不重新認識「民意」。對此,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達菲(Bobby Duffy)指出,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凸顯出人們面對重大議題時,易陷入一廂情願與錯誤思考(wishful and wrongful thinking)的情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確實,就英國脫歐來說,當時的辯論多集中在牽涉層面甚廣的歐盟預算負擔與歐盟繁瑣的法規上,使大多數民眾在一知半解下,僅靠英國對歐盟預算付出甚多等各種負面「感覺」去理解脫歐。殊不知英國亦享有歐盟不少補貼,且預算負擔最多的是德國。

這種一廂情願與錯誤思考的議題認知,加以期待個人主觀想法成真的心態,給了脫歐派政治人物簡化與操弄議題的空間。例如指稱進口香蕉外觀尺寸等規範不符自由貿易精神,而將歐盟法規多半是要阻止不公平競爭或過度圖利貿易商的行為略過不表,最終促成了英國脫歐的結果。

再者,回顧川普入主白宮的歷程可知,即使其在競選過程中充滿似是而非的語言,甚或假新聞與資訊,選民支持度卻依舊攀高,顯見忽視真相、不在乎事實,優先以個人情緒與感受做出抉擇的「後真相」(post-truth)文化,已成為最強大的「民意」。像是對許多美國民眾來說,川普主張企業出走中國傷害國內就業機會,乃為「明顯可感的事實」,而利用減稅吸引企業回流與降低民眾負擔等政見,則符合讓利於民的期待,以至於在這些「民之所欲」以外的真相,都顯得無足輕重。而擅長操弄後真相的川普,就這樣進了白宮。

這樣一路推演下來,人們在重大議題上易受制於一廂情願與錯誤思考的習慣,對若干事實視而不見,任憑感覺做決定的行為,似乎是近年民粹主義翻轉政局的原罪。然而,在民主體制成熟的英、美兩國,民意應是強化或調校民主體制的利器,何以淪為政治人物操弄偏見的工具?關鍵就在於民眾對傳統政治人物或既有體制倍感失望下,遂無奈地轉向一廂情願與錯誤思考所形成的後真相文化取暖。英國脫歐、川普勝選與世界各地的川普仿效者,便乘勢而起。

惟大權在握後,若執政者常把政治利益置於民眾整體利益之前,將埋下新一輪「民意翻轉」的引信。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刋《新新聞》1653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