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3人死刑名單,揭「底層勞工」淪歷史陪葬!揭密白色恐怖判死最多前10軍法官、蔣介石不能說的秘密

2021-02-27 09:40

? 人氣

學者爬梳8407筆打到終審的判決資料發現,遭判死刑的1153筆案件近半數是「底層勞工」、都成了歷史陪葬品,而促轉會日前也公佈判死刑最多的前10名軍法官...(左翻攝自「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簡報,右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學者爬梳8407筆打到終審的判決資料發現,遭判死刑的1153筆案件近半數是「底層勞工」、都成了歷史陪葬品,而促轉會日前也公佈判死刑最多的前10名軍法官...(左翻攝自「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簡報,右取自wikimedia commons)

昔日談起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稍有理解者或許會認為這是迫害本省菁英之悲歌,然而就今(26)日促轉會之「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政治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蘇彥斌爬梳資料庫、對總計13863筆判決中8407筆有終審資料者進行解析,發現其中遭判死刑者的1153筆案件裡高達24%是農林漁牧業與技術工、19%無正式工作或從事粗工,顯然遭判死者近半數係「底層勞工」,這些人都成了歷史陪葬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促轉會日前公佈,資料庫中判死刑最多前10名軍法官依次為殷敬文、彭國壎、范明、周咸慶、王名馴、邢炎初、鄭有齡、甘勵行、陳慶粹、解寄寒等,然而這光是名單不足了解軍法官是在怎樣制度架構下進行審判、判生判死之際面臨怎樣的情境,而綜合各路學者研究成果之發表會,就要揭開數字背後的歷史,與蔣介石不能說的秘密。

13863筆資料勾勒威權統治時期受壓迫圖像 「軍法官」樣貌複雜:有人可以抗命蔣介石數十次,也有人立刻屈從上意改判死

就2020年上路之「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促轉會主委楊翠介紹,其中收藏政治案件裁判人檔案資料蒐證、迄今計有13863人次政治案件受裁判人基礎資料,而促轉會以此展開基礎研究、邀請學者專家共同參與,針對案件受裁判人狀況、審判人參與情況、流程等進行交叉研究,以呈現威權統治時期受裁判人基本樣態與壓迫體制整體圖像。

促轉會副主委葉虹靈則言,資料庫將過去進入門檻較的檔案透過簡潔平易近人介面讓一般使用者可以容易搜到,許多受難者家屬也說是透過資料庫才知道過去家裡長輩碰到什麼事情、進而到檔案管理局去申請看檔案。台灣轉型正義始終要問的題目是:威權時期到底哪些人受害?如何受害?什麼樣的人造成這些結果?透過資料庫大規模統計,包括受難者省籍、性別、年齡、職業,壓迫體制參與者從最高總統、參謀總長、國防部各級到軍法官扮演之角色,可釐清各種問題。

(翻攝自「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簡報)
(翻攝自「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研究成果發表會簡報)

葉虹靈指出,各案件審判流程其實很複雜,有些軍法官可以跟前總統蔣介石「應處死刑可也」的指令來回抵抗數十次、也有人立刻改判屈從上意,很難以一個單純「加害者」標籤去定位每個軍法官,這次研究就是啟動相關討論的開始:「我們透過這段歷史要講的是,人本來就很複雜……對人的多樣性與複雜抱有這樣想像,這是今天與威權統治時期最不一樣的地方。」

蔣介石「覆議」關鍵影響:一樣被控為共匪燒飯蓋草寮 一個判死刑、一個活下來

談起威權統治時期許多非軍人身份的平民亦遭捲入之「軍事審判」為何物,輔仁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林政佑報告,中華民國1930年《陸海空軍事審判法》源於北洋政府時期之《陸軍審判條例》、參考於日本1880年《陸軍治罪法》與《海軍治罪法》,這些法規原先都禁止上訴、旁聽、律師辯護,前大法官李潤沂曾提醒「原有軍審對當事人保障不足」,直到1956年《軍事審判法》出現才有改變,加入《刑事訴訟法》規則。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