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周觀點:臺灣不必成為美國「十月驚奇」的墊腳石

2020-10-09 07:10

? 人氣

距離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只有三個多星期,左為美國總統川普,右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資料照,美聯社)

距離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只有三個多星期,左為美國總統川普,右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資料照,美聯社)

「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是美國原創的政治名詞,意指在11月初大選之前,共和、民主兩黨往往會拋出一些爆炸性新聞或者製造突發事件來影響選情,從而發揮臨門一腳的作用。美國在台海地區有著重要影響力,倘若打「臺灣牌」對於刺激選情有較大的正面效用,川普政府製造台海「十月驚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國務次卿柯拉克低調訪台之後,這段時間,美國在台海地區的表現相對比較平靜。反倒是川普本人成為了「十月驚奇」的主角。10月1日,川普感染新冠入院治療震驚世界,但僅僅四天之後,他乘坐直升機空降白宮宣佈「健康歸來」的視頻傳遍了社交媒體!緊接著,川普又放了只「黑天鵝」——下令解密「通俄門」檔,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自清」和打擊選民對民主黨的信心,讓選情天平向自己傾斜。

現在距離美國總統選舉投票日只有三個多星期。川普戲劇性「病情」的刺激作用,如同「病情」本身一樣,並非能維護長久。在衝刺階段,以川普敢於險中求利的政治性格,其憑藉執政優勢再次製造「驚奇」應在意料之中,且越接近投票日,這個「驚奇」可能越具爆炸性。

美國總統川普回到白宮後,立刻走上陽台、拿掉口罩,對媒體揮手致意。(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出院回到白宮後,立刻走上陽台、拿掉口罩,對媒體揮手致意。(資料照,美聯社)

以臺灣選舉這些年的經驗來看,臺灣民眾對於選前「驚奇」應有心理準備,「陳水扁兩顆子彈」「高雄走路工」「周子瑜事件」等都是「驚奇」的典型案例。但臺灣的「驚奇」畢竟只是「茶壺裡的風暴」,以影響美國選情的標準而定,川普若打算在台海製造「十月驚奇」,其烈度之大,於臺灣安全而言或將導致一場重大危機。

目前來看,川普刻意製造與台海相關的「十月驚奇」來提振選情的機率並不算大。美國媒體POLITICO和清晨諮詢公司近期進行的一項聯合民調顯示,在經濟、醫保、新冠疫情、國安、稅收、教育、環境、最高法院、移民、外交政策和中國這幾大選舉議題中,「中國議題」在選民心目中的重要性排在最末位。相比而言,經濟、醫保和新冠疫情是最有決定性的大選議題,認為它們「非常重要」的受訪者比例均達到70%以上。與此同時,川普本人在臺灣問題上的態度與極端「反華」鷹派勢力相比,相對更加謹慎。他曾將臺灣比作「簽字筆的筆尖」,而把大陸比作「總統辦公桌」,顯示出對臺灣的輕視;另外前段時間他在回應「協防臺灣」提問時,也只是含糊其辭地表示,「中國知道我會怎麼做」。或許這也可以解釋,美國務卿龐畢歐為何在接受日媒專訪時聲稱,「美國將採取一切行動緩解(台海)區域的緊張情勢」。作為川普當局最激進的反華官員,龐畢歐並沒有在選前借機宣示對台「戰略清晰」,相反,其表態還有些「不希望台海生事「的意味,這顯示川普團隊尚沒有製造台海「十月驚奇」的緊迫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