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1923-2020》范雲:藉野百合學運固權也推動民主化

2020-07-31 10:00

? 人氣

當場范雲只好狂抄筆記,試圖在七彎八繞的政治話術中聚焦、複述,待李登輝點頭確認後,遂通過校際投票而散場。野百合學運最後達成四點訴求:解散國民大會、召開國是會議、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與提出政經改革時間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范雲第一次見到李登輝,而國家領導者親自回應社會運動,更是台灣史上第一次。

李登輝和平地完成政治改革的拼圖,國會與總統直選後,人民可以選出台灣人的總統,也可以選出台灣人當總統,在野的民進黨不必取得國會多數也可能取得執政權。

創造本土化與台灣主體思維

范雲指出,李登輝是第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總統,出生在日治時期,見證外來政權進入台灣,歷經二二八事件與白色恐怖,體會到「做為一個台灣人的悲哀」,他的個人生命史就是台灣的近代史。她認為,李登輝創造了本土化的空間與台灣主體性的思維。

1990年發生野百合學運,執政的李登輝以其為助力,進行民主改革。(新新聞資料照)
1990年發生野百合學運,執政的李登輝以其為助力,進行民主改革。(新新聞資料照)

「但別忘了,他一直很肯定蔣經國,蔣經國是威權時期的領導者耶!這代表什麼?」范雲話鋒一轉,提到了她最為念茲在茲的問題。專訪當下,她剛上任立委一個月,辦公桌沒有太多文件,一份是武漢肺炎特別條例與預算,一份就是《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報告。

寧靜革命沒有流的血,化成島嶼深處的瘀青。黑金政治成為地方派系的伏流,蔣氏政權不能公開檢討,金融改革也是千禧年前的未竟之業,公民社會持續為此付出代價。范雲發現:「政治是一個方程式,但無法同時解答每個未知數。」

未正面回應金權政治責任問題

二○一○年野百合學運二十周年時,李登輝與野百合世代齊聚一堂,前者想回顧榮光,後者想檢討功過;前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林繼文談憲政改革,社會所研究員李宗榮與吳介民分別評價金權政治與兩岸關係。只可惜他沒有正面回應,雙方像是各說各話。

「如果我們要讓民主體制更好,就必須解答這個方程式。」前一個世紀未解的習題,范雲深受其害。在金權政治的陰霾下,選票就是鈔票,大黨小黨都沒錢,選議員募到八十、一百萬元還過得去;她在一八年想選台北市長,就拿不出兩百萬元的保證金。

不過五年,台灣經歷了三一八占領國會運動──人數與規模媲美二十五年前的野百合學運,政壇颳起一股新政治的風潮,范雲也帶頭成立了社民黨,並前去拜會九十二歲的李登輝。「當我跟他說社會民主,他就說他也是個左派。」縱使政治風雲變色,兩人最有話聊的總是這些高大上的理論。

野百合之後,范雲(左)曾於2011年3月21日與李登輝(右)對談回憶。(新新聞資料照)
野百合之後,范雲(左)曾於2011年3月21日與李登輝(右)對談回憶。(新新聞資料照)

嚮往社會民主,鼓勵小黨發展

李登輝從總統大位退下後,離開國民黨轉而成為台聯的精神領袖,本土化與社會民主的理念在晚年越來越鮮明,後者卻是一手創立的台聯無法企及。范雲認為,李登輝更嚮往的是社會民主,多是相談甚歡,甚至鼓勵小黨繼續發展。

青春驚艷了時光,從容溫柔了歲月。李登輝年紀大了,聽力不好,每次碰面卻總愛拉著她話當年,談知識、聊願景、分析國際局勢、議論社會民主,講起野百合學運滔滔不絕。在他眼裡,范雲始終是當年那個台大社會學系的學生;縱使她不想回到當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