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在小時代裡更應堅守微動力

2014-02-23 07:40

? 人氣

中國暢銷作家郭敬明認為我們所處的「小時代」不會變革但會複製(取自騰訊大家網)

中國暢銷作家郭敬明認為我們所處的「小時代」不會變革但會複製(取自騰訊大家網)

*王朔的不再流行和小時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上個世紀8、90年代中國的文學界有著名的「二王」,除了王朔以外,還有一個人叫做王小波。其實王小波對中國文化界的影響遠遠沒有王朔大,只是王小波英年早逝,早逝的人容易獲得悲劇英雄的意味。其實如果單純從對中國文化、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來講,王朔的影響大大超過王小波。

王朔之所以流行,你要把他放到當時那個背景下來看。當時中國文學首先是以傷痕文學開篇的,在那個年代的中國文學主要是一幫「道德的懺悔者」支撐,這裡面可能最有名的一個人叫做張賢亮。王朔跟這一撥中國作家完全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不是一個道德懺悔者,他是一個道德反諷者,他諷刺一切道德。他通過自嘲或者互嘲的方式來嘲弄那個年代。實際上他顛覆一切神聖的語言和革命的語言。

為什麼當時很多人覺得王朔的作品令他們耳目一新?是因為他們發現王朔把大家的語言和心態表達出來了,大家在王朔的小說當中讀到的是整個時代的空虛和犬儒。

大家讀王朔的時候,更多的是欣賞他的姿態,這種姿態我稱之為「混不吝」,就是不在乎一切神聖的——過去叫做「高大全」,今天講的是「高大上」——就是說這些東西都是扯淡。當時王朔引起很大的追捧,為什麼今天王朔不流行了?看一下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我們這個時代已經不需要出來一個人告訴你說,「神聖是沒有價值的,崇高是已經瓦解了的」。

我們21世紀第一個10年已經悄然過去了,對於時代和歷史的觀察者來講,擺在他們面前有一個很大的任務,或者叫做課題,到底我們應該給這個時代以怎樣的命名?我個人覺得郭敬明的說法最貼切,我們這個時代叫做「小時代」。而且「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就是郭敬明和他的《小時代》」——這是虎嗅網上一篇文章的標題。

*一個不斷外延的商業模式

你可能說不理解《小時代》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麼火,在座有人看過《小時代》的電影嗎?舉手的人很少,說明大家年紀比較大,而且當中男性太多了。可能有人要看《小時代》的話,說不定他已經有一個正在青春期的孩子。

郭敬明說,如果我們現在做電影不能夠抓住這一代年輕觀眾的共同感受,就別來做電影。郭敬明《小時代》的主體觀眾是什麼人呢?是一群20歲上下,愛看《快樂大本營》和《非誠勿擾》,喜歡讀郭敬明的小說,喜歡看楊冪演的電視劇,喜歡用iPhone手機發微博和微信,她們大部分是女孩。這樣的一個現象會導致文化精英主義者的一個強烈反彈,他們說《小時代》這部爛電影到這樣一個程度,為什麼還會受到追捧?我們年輕一代的口味,為什麼會發生這樣一種變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