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傳統舞獅藝術,什麼原因讓它成了全台唯一沒有耳朵的獅頭?

2016-09-21 12:13

? 人氣

過去,清朝對於台灣的管制力量薄弱,各個庒頭或聚落為爭奪地盤,避免其他族群入侵,都會各自號召壯丁成立鄉勇或民防,武裝保護鄉里,同時為避免被視為造反,常常寓武術於地方信仰的酬神獅陣演練中,以掩蔽政府查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政府組織力量逐漸強大後,官府對於糾眾習武難免有所顧慮,因此慢慢轉型為農忙後的敬神表演,獅藝亦在此時漸臻成熟。

大龍峒金獅團無耳金獅 (照片取自大龍峒金獅團首部曲-無耳金獅,並經大龍峒金獅團授權使用)
大龍峒金獅團無耳金獅
(照片取自大龍峒金獅團首部曲-無耳金獅,並經大龍峒金獅團授權使用)

大龍峒金獅團是台北市最資深的獅團,甚至有可能是全台灣最資深且保存獅藝文化最完整的獅團,其團長李世澤曾經相當抗拒家傳基業及傳統信仰,10年前為了舅舅撂下一句「這是阿公及阿爸留下的基業,你未來若有辦法去面對他們,不理也沒關係」,毅然辭去工作,接下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大龍峒金獅團團長工作。

台灣獅陣的起源

李世澤表示,傳統農業社會一定要先吃飽穿暖後,才有餘裕發展其他文化與藝術。自明朝以後,「湖廣熟而天下足」,湖廣地區不但是中國的糧倉,也是許多文化藝術的發源地,像是客家文化以及萃取中國大陸原鄉精華並在台灣自成一格的歌仔戲,獅陣自然也不例外。

台灣獅陣一開始多具有反清復明的使命,獅陣成員早期是鄭克塽的逃兵,據說都是天地會的成員,為避免被查緝,隱姓埋名地藏身在獅陣中工作。

「陣」分為文陣與武陣。就表演的性質而言,文陣偏重於定點的戲曲表演,像是北管;武陣則為武術類的演出,獅陣則為其一。所謂「頭」指的是「角頭」,傳統社區都會有個角頭廟,像是艋舺的龍山寺及大龍峒的保安宮,過去會在街道上掛有紅燈籠,只要紅燈籠設置的地點有多遠,該角頭廟的信仰及祭祀範圍就有多大,也代表角頭的勢力有多大。

李世澤指出,獅陣改成獅團,因為「陣」偏重於團練及民防的功能,「團」則是屬於民俗表演團體性質。舉例來講,獅陣中若大旗搖擺或鼓聲改變時,可能代表著前方敵情的某種訊號,由於早期台灣人不能習武,練習獅陣只是個幌子,最重要的是為了糾眾練武、反清復明。隨著反清復明成為歷史,獅陣也慢慢轉型成為表演團體。

無耳金獅劇照 (照片取自大龍峒金獅團首部曲-無耳金獅,並經大龍峒金獅團授權使用)
無耳金獅劇照
(照片取自大龍峒金獅團首部曲-無耳金獅,並經大龍峒金獅團授權使用)

武術與獅藝之爭

大龍峒金獅團成立年份雖已不可考,若依其「先輩圖」(台語的先人簿,意指有功於社團者均登錄其上)記載,登錄在上面的第一個家族係於光緒2年(西元1876年)記載,再往上溯則有四位只有姓沒有名的人。李世澤解釋,由於他們都是天地會成員,不敢在外留下姓名,怕流傳出去後被誅連九族。若自鄭克塽時期推算,大龍峒金獅團已有超過200年的歷史。

1861年,為了對抗法軍入侵,湖南湘軍協防台灣,抗法戰爭結束後,有些湘軍湘勇留在台灣,並在大龍峒陳維英家族擔任護院工作。這些湖南籍的武術師傅,在偶然的情況下,看到了大龍峒人正在練習以武術為基底的獅陣,一時技癢而下場表演,不僅搏得滿堂彩,也讓金獅團上下大為折服,決意拜湖南師傅為師,學習湖南舞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