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溫天氣席捲各地,清爽開胃的涼拌菜成為餐桌常客,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食物中毒甚至送命。近來不僅台灣多起食安事件陸續傳出,過去日本、中國亦曾因涼拌小黃瓜釀成大規模感染。專家警告,涼拌菜因為多為生食,加上高溫潮濕氣候,若保存或製作過程疏忽,恐讓細菌有機可乘,對健康造成威脅。
生食風險高 450人因涼拌小黃瓜中毒案例曾上新聞
根據過往食安紀錄,日本靜岡市2014年曾爆發超過450人集體中毒事件,禍首正是生食的小黃瓜,其被驗出含有出血性大腸桿菌。中國則有一名67歲男子,食用隔夜涼拌小黃瓜後,感染嚴重細菌進而引發感染性休克,所幸緊急送醫後成功搶救;另有家庭因吃隔夜涼拌皮蛋全家住院,顯示這類冷食潛藏風險不容忽視。
台灣近期也頻傳案例 從學生食物中毒到傳統小吃全淪陷
台灣近期高溫頻創新高,食物中毒事件接連發生。嘉義中正大學日前有29名學生集體食物中毒;金門某國中也有學生吃完餐盒後出現上吐下瀉症狀;高雄一家經營多年的潤餅老店甚至讓4人吃出腹痛住院,因此專家提醒,夏天要格外注意食物的保存溫度。
專家示警:涼拌菜6大製作重點不可忽略
營養師程涵宇提醒,涼拌菜雖清爽開胃,卻因多數未經高溫烹煮殺菌,一旦保存不當極易滋生微生物。「尤其是市場現做的涼拌菜,更容易受到溫度與環境影響。」她建議,若要自製涼拌菜,應注意以下六點:
1.製作前務必洗淨雙手
2.生食與熟食器具分開使用
3.食材與用具應使用冷開水或逆滲透水清洗
4.涼拌菜宜現做現吃,常溫放置不宜超過兩小時
5.若分量較多,應預先分裝避免重複取用後冷藏
6.儲存時務必控制在適當溫度,降低微生物繁殖風險
「危險溫度帶」成細菌溫床 冰箱非萬能保存倉
程涵宇指出,攝氏7度至60度之間屬於「細菌最易繁殖的危險溫度帶」。食物若長時間停留於此區間,風險大幅提高,即使是熱食,也不應等完全冷卻才冷藏,建議在溫度降至約60度、仍稍感燙手時就放入冰箱。
(相關報導: 最髒蔬果「冠軍是它」!農藥殘留量最高卻一堆人吃,蘋果、馬鈴薯也上榜 | 更多文章 )
此外,她提醒民眾警覺白飯存放時間,「95%的仙人掌桿菌中毒,都是因冷藏白飯保存超過兩天所致」,白飯若無法立即食用,應選擇高溫保溫或冷凍保存,並儘快食用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