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孤獨實驗》:「我身處人群,卻如此孤獨」

2018-10-04 14:11

? 人氣

編按:科技高度發展,生活越來越便利,人們卻越來越孤獨?孤獨病症就如同「時代的眼淚」,從年輕世代到銀髮族,都深受其困擾,該怎麼讓自己能夠走出去呢?

BBC在2018年情人節啟動了孤獨實驗,來自全球各地的55,000人參與了這項調查,使其成為史上最大的一項針對孤獨的研究。項目發起人克勞蒂亞·哈蒙德(Claudia Hammond)總結調查結果,並與三個人探討了他們的孤獨經歷。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像身處茫茫太空,一種空虛感。無論你有開心的事,還是不開心的事,沒有人可以傾訴。你的生活中少了這些人時,你會覺得舉步維艱。」

33歲的米歇爾·勞埃德(Michelle Lloyd)住在倫敦。她友好、健談,對自己的工作也很滿意。(圖/BBC中文網)
33歲的米歇爾·勞埃德(Michelle Lloyd)住在倫敦。她友好、健談,對自己的工作也很滿意。(圖/BBC中文網)

今年33歲的米歇爾·勞埃德(Michelle Lloyd)住在倫敦。她友好、健談,對自己的工作也很滿意。似乎對旁人來說,這種生活已經無可挑剔,但米歇爾卻感到孤獨。她曾在幾個不同城市生活,朋友遍布英國,周末朋友們都忙著照顧孩子。她在下班後會和同事們一起去喝酒,但她和我說,這正是她失去「深交」的原因。

「我很擅長聊天,和誰聊都可以,但這並不代表我能和他們建立長久的關係,」米歇爾說。 「你就像身處在一個讓人感到膽怯的人群之中,你不想讓其他人了解『真實的你』」。

「我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孤獨感。從十幾歲開始,我就感覺我有些與眾不同,和大多數朋友也不太合群。在過去的五年裏,這種感覺愈演愈烈。」

米歇爾經歷過焦慮和抑鬱,她發現這只會助長她的孤獨感,因為她發現這些負面情緒無處發洩。

「和一些人交往時,人們問我過得如何,我總會說'我很好'。這幾乎就像是一種靈魂出竅,明明昨晚我還在為了睡覺而犯愁,在別人面前時,卻表現得非常積極。或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孤獨,這種感覺從來都沒法與人分享。」

一種常見的刻板印象認為,孤獨的主要對象是年長和單獨生活的人。當然,這並沒有錯。但BBC調查發現,有時年輕人的孤獨感更高,並且幾乎每個國家都呈現出這種結果。

各年齡經常感到孤獨的比例。(圖/BBC中文網)
各年齡經常感到孤獨的比例。(圖/BBC中文網)

該調查在網上進行,雖然這可能導致一些老年人被排除在外,並更多地吸引感到孤獨的人,但年輕人感到孤獨的比率之高卻是不爭的事實,這在此前的其他研究中已有體現:英國國家統計局今年早些時候的 一項書面研究和線上進行的一個較小、但更具代表性的樣本也發現,年輕人擁有更多的孤獨感。

人們很容易認為,現代生活是年輕人孤獨的罪魁禍首,但當我們詢問一些老年人在人生的哪個階段覺得最孤獨時,他們也表示年輕時孤獨感尤甚。

年輕人感到孤獨可能有多種原因。16到24歲通常是人們搬家、構建自己的身份認同,並尋找新朋友的過渡時期。

有時,他們也會感受不到這種孤獨。因為這種經歷是暫時的,甚至是有用的,它幫助我們尋找新朋友或重拾舊的友誼。41%的人們認為,孤獨有時是積極的經歷。

米歇爾一直對展現她的孤獨和心理健康並不排斥,她甚至在博客上發文。並非每個人都是如此。調查顯示,相比老年人,年輕人更願意向別人展現他們的孤獨感,不過依然有很多感到獨孤的年輕人羞於表達。老年人是否也害怕向我們道出內心的想法,還是他們已找到一種應對方式?

BBC孤獨實驗

2018年2月,BBC廣播4台與韋爾科姆收藏館(Wellcome Collection)攜手發起BBC孤獨實驗項目。該在線調查由三位孤獨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創建。

結果在10月1日的《心有所想》(All in the Mind)節目中公布。

但結果表明,孤獨對於所有年齡段都很重要。

當孤獨變成慢性病時,便會對身心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為了了解為何有些人會感到如此孤獨,我們研究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總是或經常感到孤獨的人,往往對他人抱有不信任的態度。

這是一項快速籠統的調查,所以我們無法識別缺乏信任的來源是什麼,但此前的研究證明,如果人們感到長期孤獨,他們會對被拒絶變得更加敏感。你假想一下,當你買東西時,試圖與店家聊天,但他們沒有任何回應,如果你是一個很孤獨的人,你會有一種被拒絶感,並琢磨這是否與自己有關。

米歇爾也認識到了這一點。「你變得非常封閉。你要獨自處理許多事,以至於當人們對你感興趣的時候,你有時反而有防備心。這種孤獨會讓人感到極度虛弱。」

「孤獨」和「獨處」的關係是複雜的。在我們的研究中,有83%的人說他們喜歡一個人生活。三分之一的人則表示,獨處讓他們感到孤獨,在某種程度上,這顯然是他們感到孤獨的根源。

在2010年失去妻子之後,96歲的傑克·金(Jack King)在英格蘭南部海岸的伊斯特本(Eastbourne)獨居。他的窗台上放著一塊網球大小的石頭,這塊石頭曾在他的前額留下一個洞。不過這已是二戰時期的事了,那時他在日本當了三年多的戰俘。

他說,現在的日子過得很漫長,但為了讓自己從孤獨感中走出來,他靠作詩、寫小說、彈琴和畫畫來消磨時光。

傑克很喜歡讓自己忙碌起來。(圖/BBC中文網)
傑克很喜歡讓自己忙碌起來。(圖/BBC中文網)

「我喜歡忙碌的感覺。我很有創造力,這是注定的事,」他說。幾十年前,當他被囚禁時,正是這種創造力讓他得以堅持。他會寫喜劇劇本,並為其他囚犯表演,甚至將米袋做成幕布。

戰後,當他正凖備乘火車離開時,站台上的一位年輕女子突然向他喊道,如果他願意,希望能和他一起去看電影。他本以為這是句玩笑,但當他注意到她那動人的長髮,他們真的開始了交往,並於同年結婚。經過65年幸福的婚姻後,他的妻子患上了中風,並在隨後患上癡呆症等其他疾病後最終去世。這時,他開始感到孤獨。

「孤獨是一種切膚之痛,」他說。

「當你發現房子空空如也,你會奇怪,你會真的不知道該做什麼。我們曾喜歡生活中簡簡單單的事,比如散步。我們還常常去七姐妹崖(Seven Sisters)看雲卷雲舒。我懷念這種親密而濃烈的戰友情。」

傑克在電腦裏找到了一些慰藉。現在他身體虛弱,很難走出家門。他說,電腦幫他打開了另一扇窗。

傑克身體虛弱,很難走出家門。(圖/BBC中文網)
傑克身體虛弱,很難走出家門。(圖/BBC中文網)

當我們對社交媒體的使用情況加以調查時,我們發現,那些感到孤獨的人使用Facebook的方式與眾不同,他們更多地用其娛樂和與人交流。他們的好友中,與現實生活中重疊的朋友很少,很多人只是網友。社交媒體可能會加劇孤獨感,但它也在幫助人們建立聯繫。

米歇爾發現這利弊兼有。「通過社交媒體,人們一直保持著聯繫,這是好事。但當我情緒低落時,在Instagram上看到別人過得很好,你會憤憤不平,『為何我不能擁有那樣的生活?』」

她補充說,「我覺得大家需要記住,人們只會在網上發佈一些光鮮亮麗的內容。」「我覺得我們需要在社交媒體上更加誠實。很多名人現在也試圖展現一些不那麼光鮮的東西,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調查還發現,那些因性取向、殘疾等各種原因在生活中感受到歧視的人,更容易孤獨。

雙目失明的梅根·保羅(Megan Paul)今年26歲。像傑克和米歇爾一樣,她很好交際,也很活潑。她向我們回憶起她在學校的那段孤獨日子,除了因為她的殘疾,更因為別人對她殘疾的反應。

「我上的是一所主流女子中學」,梅根說。「剛開始的幾年中,一切都挺好的。到了青春期,女孩們開始對化妝、雜誌和男孩的長相感興趣——這些都是視覺上的東西。和她們感興趣的地方不同,我喜歡書和動物。我不想討論男生好不好看,所以自然而然的就被隔離開了。」

在課堂上,學生們常常成對學習。當老師問全班同學誰想和梅根一起合作時,全班陷入一陣尷尬的沉默,直到最後老師自己和她搭檔。有時她覺得,是老師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當我需要老師幫助時,我會舉手,但老師通常不理我,或對我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評價。在那個年紀,學生們從成年榜樣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發現老師也不知道如何與我相處,」梅根說。

「我那時感覺很糟,我的心理健康幾乎處於谷底。當時我寧願死也不願意上學。11年級時,他們同意我可以在家學習。我發現這比在學校遭受壓力好得多,這也教會了我很多好的學習技巧。」

梅根發現她身體的缺陷使她在學校受到孤立。(圖/BBC中文網)
梅根發現她身體的缺陷使她在學校受到孤立。(圖/BBC中文網)

現在,梅根正在攻讀一個碩士學位,生活境況也好了很多,但她說,她的眼疾仍是讓她感到孤獨的重要原因。

「作為一位盲人,我們不能用目光或肢體語言交流。比如,一個視力良好的人走進一個房間,他會向和他微笑打招呼的人致意。但我不知道有人在那裏,所以他們會覺得我沒有任何反應。」

「讓人唏噓的是,我很願意和別人聊天,但必須要等待人們來找我。這也確實意味著我的朋友們都十分特別,他們都是那種堅持不懈的人。我很感激我的朋友們,因為我沒有太多的朋友。」

當梅根第一次擁有導盲犬時,她知道有多少人喜歡狗。她想知道這條狗是否能幫助她吸引別人與之交談,但她發現情況並非這樣。

「作一個導盲犬主人,這本身便是一種孤獨。這是一種置身人群中的孤獨,」她說。 「有些人會來撫摸狗,我便想和他們聊聊天,但很多人就走開了。有時我覺得我生活在狗的陰影下,我知道我不可愛,我也不毛茸茸,但我有很多東西願意交流。」

我曾問梅根,她是否嘗試加入幫助減輕孤獨的俱樂部或項目,她說想去,但發現很難融入。

「聚會往往很尷尬,因為人們不知道如何接近我。我最近想和我的狗一起加入一個步行小組,但他們回信說我該找一個慢步走的小組,因為我走得很快。他們應該決定我們一起走多快。所以如果我去一個小組,我只是呆在角落裏,每個人都圍著我轉。不過,我加入的小組越多,情況就好了一些。」

隨著時間推移,梅根發現解決方法是將更多的時間花在手機上。「你在不斷成長時,你會制定相應的策略。如果我感到情緒不好時,現在我會給別人留言。我會告訴他們我很不好,但我只是想主動伸出手,和他們建立聯繫,我可以通過這種感覺來消遣。」

隨著很多年輕人感到孤獨,梅根開始撰寫部落格,文章尤其針對一些在校的殘疾學生提供小竅門,例如如何敞開心扉,主動和別人聊天。

「在學校時我很無聊。很多人在和你擦肩而過時不會打招呼。但實際上,即使有一句『謝謝』或『你好』,都至少是一次互動。我無法主動向人們打招呼,因為我不知道他們在哪裏。所以,這是一種感到被關注的方式。當感到自己對其他人有用時,我會很開心,而不是『這是個奇怪的盲人女孩。』」

梅根的另一個是訣竅是與老師交談,把他們當成普通人,而不僅僅是老師。

「即使是十幾歲的孩子,如果你感到孤獨,你便不會在乎聊天對象是誰。我記得我曾和一個老師聊天,她和我聊到她的貓已經有小貓了。後來我想,這是為數不多的沒有獨處的時光了。」

梅根說,失明使她對他人更加友善。「眼睛沒有問題的人常用外表來判斷一個人,但我不會這樣,因為我看不見。」

除此之外,孤獨或許也是讓人更加友善的原因之一。我們發現,那些說自己時常感到孤獨的人在社會同理心方面得分更高。當別人感到被拒絶或排斥時,他們更善於察覺,這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親身經歷。

但在信任方面,研究結果卻大相徑庭。雖然他們可能更了解其他人的情感痛楚,但一般來說,聲稱自己時常感到孤獨的人對他人的信任程度較低,而焦慮程度較高,這兩種情況都會讓交友變得更加困難。

米歇爾對此表示理解。「有時我覺得人們只是在同情我,想和我在一起。我確實存在信任問題,這可能是焦慮造成的。當你感到孤獨時,你會開始關注內心,並質疑別人的動機。你發現自己會懷疑別人和自己交往,是因為他們想和我在一起,還是因為他們覺得內疚。」

有人認為,孤獨的人們需要學習社交技巧來幫助他們交友,但我們的研究發現,在社交技能上,感到孤獨的人和常人無異。因此,或許他們需要一些策略來幫助減輕與陌生人見面的焦慮。

來自世界各地的孤獨

*來自237個不同國家、島嶼和地區的人們參加了調查
*你所處的文化對孤獨具有影響
*在北歐和美國等重視獨立的文化下成長的人們向我們表示,他們不太會向同事展露他們的孤獨
*在這些文化中,與伴侶的關係在預防孤獨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在南歐、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等國家,大家庭往往受到重視,年長女性感到孤獨的風險較低

傑克和米歇爾都覺得周末最難熬。米歇爾想出去吃早午餐時,只能一個人去。

「你是可以自己幹這些事,但這樣就太無趣了,因為你不能品嚐別人的食物,」她說。「天氣好的時候更糟。你看到其他人坐在外面嬉笑打鬧,玩得很開心,我多麼想加入他們。」

「如果我整天待在家裏,我很可能會發燒。所以我就去牛津街(Oxford Street)逛逛,花一些冤枉錢。這可能不是最健康、實用的對付孤獨的方式,但這是一種能和人相處的方式。可以在人群中放空自己,這很好。」

有什麼可以幫忙對付孤獨呢?我們向人們了解,哪些對抗孤獨的方法在他們看來很有效。第一,將時間花在工作、學習或愛好上,這可以分散你的注意力。其次,是加入社交俱樂部,但這同樣也被很多人視為毫無作用。如果你感到孤獨,那麼加入俱樂部可能會幫到你,但如果你發現很難信任別人,你仍可能會在人群中感到孤獨。

第三,試圖讓自己更加積極。儘管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有一些認知行為策略的確可以幫助人們相信他人。例如,如果有人對你不理不睬,你可能認為是他們不喜歡你,但如果你再問問自己是否有什麼證據,你可能會發現一切只是猜測而已。相反,你可以試著換一種想法——他們只是很忙、很疲勞,或者有其他心事。

接下來的建議便是盡可能多的與人攀談,與朋友和家人聊聊你的感受,並在你遇到的人身上尋找好的一面。

有受訪者表示,其中最沒用的建議是參加約會。米歇爾說,現在她沒有戀愛,確實感到更孤獨了,但她明白,開啟一段新的關係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她說:「人們需要記住,即使在戀愛中,你也可能會感到孤獨。」

傑克和他的妻子在他們喜歡的海邊。(圖/BBC中文網)
傑克和他的妻子在他們喜歡的海邊。(圖/BBC中文網)

傑克仍非常思念他過世的妻子,我問他是否會考慮合租一所房子,這樣他就有了個伴。但他說,他已經習慣了現在的生活方式,並不想搬到公寓樓裏和其他老人住在一起,因為那樣他就沒地方畫畫和寫作了。

因為身體虛弱無法出門,他會給公益機構「銀線」(The Silver Line)打電話,該機構每周日都會給他安排一次免費的語音長聊。他的三個孩子住在兩小時車程以外的地方,他們常打來電話,在工作日還會有人來做兩個小時的鐘點工。他說,這些都對他有所幫助,但和以前的友誼相比仍然不同。

「周末總是讓人沮喪,」傑克說。「時間被拖得很漫長。我沒有朋友,因為他們都過世了。所有我愛的女人也都死了。在這個年紀,幾乎所有人都死了——除了我,我96歲半了還在這兒。」

我問傑克他排解孤獨的辦法是什麼。他說,「做你能做的。如果你還能動,就去參加一個課程,如果不是,就自己做一些有創意的事吧。當你畫簡單的水彩畫時,你會專注得忘記其他的事。」

另一個解決方法是和你遇到的每個人聊天,傑克正是這樣做的。「這是一個很體面的事,」他說。「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對方感興趣的話題,那開始聊天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目前,有多個組織已開展緩解孤獨的項目。但米歇爾暫時還沒有發現她合適參加的。

「如果你33歲了,你會去哪裏交朋友?」她問。「人們說,『養條狗吧。』我也想,可又覺得我現在這樣,對狗是不公平的。也許鍛煉會很好,報一個瑜伽課,或是當志願者,這些會讓人變得強大。」

米歇爾抱著她的狗。(圖/BBC中文網)
米歇爾抱著她的狗。(圖/BBC中文網)

但在寫完關於孤獨的博文後,她發現音樂更適合做她的消遣劑。很多人和她聯繫去看演出,她也在考慮是否可以在倫敦為那些感到孤獨,卻又喜歡音樂的年輕人開辦社交俱樂部。

米歇爾注意到,人們做一些小的善事也會對緩解孤獨有所幫助,她自己也在這個方向上努力。「在上班路上,在地鐵上有人對你微笑會讓你整個一天都與眾不同,當你醒來時會感到整個世界都在你的肩膀上。我去公司的大樓拿咖啡,那裏的女士也很可愛。這是我一天中的第一次對話。」

「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所以要友善一些。做一些小小的善舉。」

原文、圖經授權轉載自BBC中文網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