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吃魚翅,人類每年捕殺上億條鯊魚!學者警告:傷害海洋生物鏈,觀光業也遭受重創

2018-10-04 08:20

? 人氣

鯊魚是海洋裡的頂級掠食者,卻遭人類大量捕撈,製作魚翅,面臨生態危機。國際學術期刊《海洋政策》揭露,過去60年間全球鯊魚捕撈量增加了1倍多,威脅到近60%的鯊魚品種,更推估每年約有1億隻鯊魚慘死人類之手,若不加以限制或禁止捕撈,鯊魚數量銳減除了會造成海洋生態失衡,還可能重創部份國家的旅遊業,以澳洲為例,若鯊魚滅絕,估計將使該國損失每年約2550萬美元(約新台幣7億7800萬元)的觀光收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菁英階級愛吃魚翅 推動捕鯊產業

魚翅湯常出現在中國菁英階級的宴會和婚禮中,近幾年中國經濟繁榮,使更多精英階級興起,造成魚翅需求量增加、鯊魚大量被殺害,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中國魚翅消費量在1985年至2001年間翻了整整一倍;而香港也大量進口鯊魚鰭,在該地區販賣的鯊魚鰭,有約33%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認定為瀕臨滅絕的鯊魚種類。

今年9月印度共運送8噸、價值超過620萬美元(約新台幣1億8900萬元)的魚翅到中國和香港,估計有1萬5千至1萬6千隻鯊魚因此慘死,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的海洋生物學家米肯(Mark Meekan)表示,鯊魚生長緩慢,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熟,如果不節制地捕撈,牠們將面臨絕種,「鯊魚肉價值往往很低,魚翅湯才是推動這行業蓬勃發展的原因。」

生態意識抬頭 多國限制捕撈鯊魚 

近年來隨著生態意識抬頭,超過20個國家限制或禁止鯊魚鰭,包含美國、中國、台灣等,中國現已禁止利用飛機運送鯊魚鰭、以及在國宴上提供魚翅,野生救援(WildAID)的資料顯示,自2011年以來中國魚翅消費量已減少50%至70%,而2011年到2014年間,魚翅進口量也下降了約81%;台灣農委會漁業署則推動「鯊魚鰭不離身」,防杜「割鰭棄身」及捕撈保育類鯊魚等行為;香港最大的餐飲集團「美心集團」(Maxim's)則宣布,將於2020年1月停止供應魚翅。

儘管各國政府干預鯊魚捕撈,鯊魚的死亡率卻仍高於其增長率,國際學術期刊《海洋政策》(Marine Policy)2013年7月刊登的報告曾揭露,過去60年間全球鯊魚捕撈量增加了1倍多,威脅到近60%的鯊魚品種。2000年約有144萬噸鯊魚鰭遭人類捕撈,2010年則微降至141萬噸,若依鯊魚鰭的捕撈的平均重量來推估,2000年約有1億隻鯊魚遇害,2010年仍有9700萬隻鯊魚因人類捕撈喪命。執行研究的科學家推估,每年恐有6300萬至2.73億隻鯊魚死亡,鯊魚遭殺害的死亡率約達6.4%至7.9%,遠超過62種鯊魚每年平均4.9%的生育率。

然而全球的魚翅市場不只導致鯊魚數量減少,連魟魚也跟著遭殃,非政府組織「MarAlliance」的格拉漢(Rachel Graham)表示,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用漁網捕魚,近四分之一的鯊魚和魟魚面臨絕種威脅,且一些被捕獲的魚並不是目標獵物,而只是被一同撈起的副漁獲物,「如果我們不再使用或限制使用漁網,將可以扭轉(鯊魚和魟魚數量)的下降趨勢。」

鯊魚數量減少將會破壞海洋生態平衡,米肯對此表示:「頂級掠食者(鯊魚)能夠調節食物鏈下游物種的豐富度和行為,如果你把牠去除,就會使其他物種的數量大量增加,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格拉漢則認為:「我們需要活鯊魚和魟魚來保護健康的海岸、海洋、漁業,即使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鯊魚銳減將重創觀光業

除了海洋生態,鯊魚銳減也影響旅遊業,格拉漢指出,2013年有近60萬人以外出尋找、觀賞鯊魚當作一種旅遊方式,其帶來的年收益超過3.14億美元(約新台幣95.9億元),預估未來20年收益將翻倍,不過這是在人們有鯊魚能看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南非的白鯊潛水公司( White Shark Diving Company)創始人沃爾什(Nik Walsh)指出,1991年南非海岸約有1萬到1萬5千隻大白鯊,但現在卻只剩約莫300到600隻,他補充:「從長遠來看,如果沒有鯊魚,旅行社將會倒閉。無論旅程有多好,只要沒有鯊魚出現,你就會得到不好的評價。」

鯊魚觀光是一些國家重要的收入來源,以巴哈馬為例,近20年內的賞鯊潛水,約為該國帶來8億美元(約新台幣247.3億)的收入;而在澳洲,該產業每年約帶來超過2550萬美元(約新台幣7.8億元)收入。對依賴鯊魚觀光收入的國家來說,保護鯊魚是值得採取的行動,沃爾什表示希望在海岸線上建立一個生態友好的屏障,而不是漁網,「我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提高(對鯊魚的)關注,對任何頂級捕食者的永存都至關重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