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經典神作,為何能再戰30年?《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回應的社會脈動

2016-07-13 10:00

? 人氣

即使不太看日本動漫的讀者,大抵也不可能對《新世紀福音戰士》的鼎鼎大名一無所知。日本已把進入零零年代後的日子,劃分命名為「後新世紀福音戰士年代」,由此可見它的當代經典地位早已牢不可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為一齣橫跨十數年的作品,由一九九五年首播的電視版開始,至二○一二年推出劇場新版的第三集《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作品基本上經過多番反覆的自省蛻變,時代意義早已由一般動漫蛻變為具備社會對照意含的全民關注作品。這電影最終在日本得到五十二億的票房佳績,成為年度票房的第四位,在日本人心目中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一代人的社會體悟

回顧整個《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發展史,當中充滿閱讀趣味。整個九十年代,自電視版啟播後,由於作品涉及大量宗教學、心理學乃至機械人自身動畫類型發展的知識庫,於是媒體一直也是循解謎說明角度去「消化」它,簡言之就是停留在協助觀眾看明弄曉故事層次的階段。

然而,踏入零零年代後,《新世紀福音戰士》便步入被看成為社會對應文本加以解讀的年代。

《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的執行製片大月俊倫,先前在《熱風》(二○一二年一二月號)中《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特集的自我回省,頗能說明一代人的反省心態。他在〈我決定重新開始〉指出自己到了五十一歲的年紀,決定在生活上作出徹底的改變。事緣的觸發點是在路上看到愈來愈多的流浪漢在販賣過期雜誌,但他一直不敢上前購買,直至有一次看到年輕女子怡然自若交易,才催化自己去體驗。其後他發現流浪漢均有正式的販賣許可證,而每一本的過期雜誌售價為三百日元,每售一本他們便可得到一百六十日元的酬金。

故事表面上好像與《福音戰士新劇場版:Q》沒有直接關係,卻正好曲折地反映出一代創作人背後的委婉心曲。日本長期富裕的文明代價是出現大規模的社會問題,由援交、霸凌、禁室培育、單身寄生蟲乃至無差別殺人事件等等,可謂無日無之。

作為從經濟高峰年代走過來的一代人,均感受到當前社會乃至私下人生都到了不得不重省及求變的危急關頭。流浪漢希望自食其力,而大家應該伸出援手以互助重建關係,正是社會屏除富裕帶來的孤獨冷漠之出發點。而透過動畫中一次又一次的世界末日描摹(以「第幾次衝擊」作為文本中的世界巨災全人類滅絕的象徵),來為主人翁構思在不同末日困境中的回應及自處方法,正是一代人回應歷史的自我修正心態。

可以說,要了解民情,從流行文本出發,往往更能夠體悟到社會當中的切實氣息。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奇異果文創《殘酷日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