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范振家 文章列表
#
范振家
約 2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內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詐騙背後的沉默悲劇─誰來填補社會安全網的裂縫?
在衛福部近日公布113年國人十大死因,「自殺」在中斷14年後再度進榜,名列第十。這項統計並非冷冰冰的數字變動,而是社會現象的警訊,甚至可以說,是一面照見社會安全網破洞的鏡子。在這波令人憂心的死亡成因背後,最值得關注的,正是近年層出不窮的詐騙案件。媒體頻繁揭露因投資詐騙導致自殺的慘劇,從台南中年情侶因700萬假投資損失雙雙輕生,到台北市一位婦人與女兒在損失12......
范振家
2025-06-20 05:20
評論
國內
科技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推動數位金融轉型,結果只轉進詐騙集團懷抱?
日前台灣金融界的集體動作,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自然人憑證」的真實定位,這張曾經被政府高舉為數位身分證明書的關鍵技術,今日竟落得被各大銀行齊聲拒絕、視為風險源頭。台灣在數位轉型道路上的標誌性工具,已非昔日神聖不可侵犯的象徵,而更像是一張「詐騙者的通行證」,不再是民眾進入數位社會的鑰匙,而是人頭帳戶生產線的原料之一。這場由詐騙催化、制度失靈加持的荒謬劇,不只讓自然......
范振家
2025-06-11 05:30
評論
國內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執法變犯法?揭開台灣警察強制力的荒謬真相
在任何一個法治社會中,法律不僅是規範人民行為的工具,更是一種社會共識的展現,其與道德、習俗、宗教同為社會規範,最大區別在於—法律具備「國家強制力」作為後盾。然而,這份強制力若無正當程序與社會信任支撐,其實踐便可能從維護秩序的利器,淪為壓迫人民的工具。尤其對於處於執法前線的警察而言,如何在合法授權與社會期待之間找到平衡,始終是難以化解的兩難。新北淡水的案例即是......
范振家
2025-06-05 05:25
評論
國內
觀點投書
政治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打詐的幻覺,詐騙卻無所不在,而我們的防線還停在標語時代—從教室到制度的翻轉
近期只要在搜尋引擎輸入「打詐」兩字,立刻跳出來的是琳瑯滿目的反詐成果展示:例如「打詐臺北隊114年5月份反詐宣導成果」、「某企業與政府簽訂打詐MOU」、「政府推出打詐儀表板」、以及「各項防詐數據一覽表」,看似全國上下正齊心協力打造鐵壁防線。然而在如此密集宣傳、鋪天蓋地的績效報告背後,卻仍屢屢發生令人錯愕的防詐破口。這些看似華麗的成果,究竟遮掩了多少尚未正視的......
范振家
2025-06-02 06:0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財經
觀點投書:美國救美元,虛擬貨幣背後的打詐惡夢?
近日美國政府財政赤字高築、國債飆升至天文數字,川普政府再度展現他們「金融創新」的本事:這次不是QE,不是零利率,而是大力擁抱比特幣與穩定幣。表面上是支持金融科技發展,實則是將虛擬資產納入美元霸權的續命體系。更諷刺的是,美國一手高舉去中心化旗幟,另一手卻在構築一套更加深層的貨幣權力網,堪稱「去中心以保中心」的政治經濟傑作。
范振家
2025-05-24 0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怒路不是病,危險駕駛才奪命—從三峽死亡車禍談台灣駕駛安全制度漏洞
5月19日,新北三峽一場駭人聽聞的交通事故震驚社會——78歲高齡駕駛余文正駕車撞死三人,造成家庭破碎、人命橫飛。然而,事件後續揭露的事實更令人寒心:這名老翁不僅5年前就曾開車衝上人行道撞傷母嬰,事發前一分鐘更已與其他車輛發生碰撞後加速逃逸,全程猶如失控。受害人之一的家屬更指出,他當年也曾是此名駕駛的受害者,駕駛不僅駕駛習慣惡劣,更疑似有精神或衝動控制上的問題。
范振家
2025-05-21 05:4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美國債台高築,關我們什麼事?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估,2025年美國政府需為高達9.2兆美元的國債進行再融資,其中6.5兆美元將於今年6月內到期。這項消息看似遙遠,實則影響深遠。許多台灣民眾可能直覺反應是:「美國欠錢,關我們什麼事?」然而,在全球金融體系高度連動的今天,美國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早已不只是美國內政,它的震動,會實質地波及我們的經濟環境、民生成本乃至國際安全情勢。
范振家
2025-05-14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A1死亡數據」能真實反映交通安全政策盲點嗎?
交通部近日公布2025年1至2月全台交通事故統計,整體A30死亡人數為469人,創下近六年同期新低,尤以行人死亡62人為2008年統計以來最低,顯示政府在交通安全上的各項政策介入已有初步成效。然而,值得關注的是,長期以來在台灣交通事故通報與成效評估中,「A1死亡數據」(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死亡)現階段仍被大量引用與依賴,甚至成為警政交通執法機關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若我們繼續將A1數據作為交通安全治理的核心指標,將無可避免地錯估風險結構、忽略預防本質,甚至誤導施政優先順序。
范振家
2025-05-13 05: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從經濟學人的觀點─台灣真的會變成燃點嗎?
據近期「經濟學人」對世界局勢最新分析,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的戰略對峙正邁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險峻階段,這場對抗不僅限於高關稅與人工智慧的技術競賽,更深層的是一場體制、價值觀與地緣政治的三重交鋒,而台灣,則成了這場新冷戰中最可能引爆的火藥庫。
范振家
2025-05-07 06:1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科技
商業
觀點投書:脫掉黑皮衣換上西裝,黃仁勳想要傳達什麼?
在近日華府科技論壇上,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罕見地收起他那身象徵自由與創新的黑色皮衣,以一襲筆挺西裝登場。這位平時以矽谷搖滾巨星形象自居、科技圈中最不按牌理出牌的大老,竟然在此刻選擇了西裝這種「外交制服」,顯然有備而來,也別有深意。他的穿著,或許比他的談話內容更早一步透露:這場論壇,不只是科技發表會,更是一場策略性政治宣示。
范振家
2025-05-06 06: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川普撤退,北京笑納下一個全球引擎!
據報載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擬簽署並重組國務院的行政命令,核心內容竟是將非洲從美國主要外交區域中一刀切除,原本負責非洲事務的整套外交架構將遭到清除,只留下由白宮國安會主導的一個虛設辦公室。這種「冷處理」不僅是對非洲的外交矮化,更是對美國自身國際地位的戰略自殘。在大陸已經深耕非洲數十年,將昔日西方口中的「黑暗大陸」打造成新興經濟與政治夥伴的此刻,川普卻選擇後退一步,簡直是將整塊未來全球發展最關鍵的戰略高地,親手獻給北京!
范振家
2025-04-28 06: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觀點投書
財經
商業
經濟
觀點投書:從「囚犯困境」看中美關稅大戰 ?
川普近日再度以極具戲劇性的方式震撼全球貿易界。他於4月9日宣布,將全面喊卡既有的全球關稅擴張計畫,卻同時大動作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125%的懲罰性關稅。這項決策看似是針對北京的報復性行為,實則背後藏有更深層的戰略盤算:川普不僅試圖重塑其「美國優先」經濟論述,更意圖徹底顛覆大陸作為「世界工廠」的核心地位,進而瓦解長期以來建構在全球化基礎上的貿易信仰體系。
范振家
2025-04-15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警消組工會比共機繞台還可怕?國安危機的荒謬劇場
在民主法治的台灣,當社會普遍朝向尊重基本人權、強化勞工權益的方向前進時,竟還有人高喊「警消可以組工會,台灣就會陷入動亂」,甚至將這與大陸的「反分裂法」牽強連結,聲稱會成為中共併吞台灣的藉口。此話出自立法院黨團總召,讓人不禁想問:捍衛民主多年、口口聲聲主張進步價值的台灣,何時開始將內部勞權改革視為「國安危機」?莫非連讓出生入死的基層警消有個開口說話、組織工會的權利,也會動搖國本、引來外敵?
范振家
2025-04-01 06:1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一年四十萬買安全?寧要私校捨公立,孩子受教權誰來顧!
當前明星私立中學的入學考試熱潮,再度讓我們教育體制的某種「荒謬日常」再次被凸顯。一場場如大學指考等級的「小六基測」,不僅令家長焦頭爛額,錄取率僅有5%至25%的殘酷現實,更讓人不禁嘆息:這年頭,小學升國中,竟也成為一場精英競賽。諷刺的是,這一切的推力,居然並非來自對學術的渴望,而是對「安全感」的極度匱乏!
范振家
2025-03-28 05:4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杜特蒂的審判與照妖鏡─國際司法的雙標危機
3月下旬,一場原本被預期為「公義審判」的國際法庭,最終卻演變成對西方國際秩序的現場控訴。年屆79歲的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坐著輪椅出庭面對國際刑事法院(ICC)對其「反人類罪」的起訴。未曾料想,當法官剛唸完起訴條文,杜特蒂旋即拋出三顆震撼國際輿論的「數據核彈」——阿富汗戰爭美軍屠殺35萬平民,以色列在加沙炸死5萬名兒童,ICC卻視若無睹。
范振家
2025-03-26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難道只剩重罰才能終結「行人地獄」?
去年全年,台灣因交通事故而喪生的行人高達366人,連交通部長都怒斥「行人走在斑馬線上被撞死撞傷是國恥」,並提議再度修法,加重未禮讓行人的罰則至3.6萬元,甚至吊銷駕照、禁考4至5年。然而,這樣的政策真能遏止交通亂象,還是只是政治作秀的懲罰性手段,既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加深駕駛與行人之間的對立?在這場「亡羊補牢」的修法風潮中,我們更應該細究的是:366名死者,真的是「全數」死於斑馬線上?又或是,我們的交通治理根本流於表面,忽略了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范振家
2025-03-21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詐騙防制
觀點投書:銀行靠AI就能阻詐?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隨著詐騙技術日益翻新,銀行與詐騙集團在智慧科技應用上的競賽,早已超越了傳統監管與話術攻防,演變成一場以人工智慧(AI)和資源為核心的較量。金融機構逐步認識到運用AI預防詐騙的重要性,並藉由成立各類「聯盟機制」,試圖透過跨行合作打擊詐騙行為;然而,在現實運作中,這一策略卻面臨多重挑戰,恐難以構建一個真正完整且高效的防詐網絡。
范振家
2025-03-17 0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科技
觀點投書:善用AI科技防詐─人民才不會BI(悲哀)!
詐騙集團的手法越來越高明,利用社交媒體、即時通訊軟體,甚至偽裝成專業投資平台,讓人誤以為自己正進行合法投資,但實際上這些錢卻進入了詐騙分子的口袋。不少人因為貪圖高報酬,或是誤信網路上鋪天蓋地的廣告,最後血本無歸,甚至背上沉重的債務。這些詐騙行為不僅讓許多家庭陷入經濟困境,也衝擊了整體社會對金融市場的信任。
范振家
2025-03-14 05: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急診室戰場,真的有關說才能順利有病床?
近來流感與諾羅病毒相繼肆虐,全台各大醫院急診部門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病患蜂擁而至、醫護人力嚴重短缺,使得急重症患者無法獲得及時救治,甚至因轉診延誤而失去寶貴生命。政府高舉「健康台灣」旗號,卻對醫療體系長期累積的結構性問題無計可施,僅在輿論壓力下匆忙應對,缺乏實質性改革決心。
范振家
2025-03-01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律師轉成詐團,司法正義掉漆
近期司法界傳出震撼彈,黑幫分子組「假檢警」詐團,成員包括「真律師」,震驚各界。當律師成為詐欺犯罪共犯結構的一部分,參與詐欺犯罪活動,成為詐騙結構中重要元素,這一行為對於整個國家防制詐欺犯罪的努力帶來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直接挑戰了法律制度的核心價值和完整性。
范振家
2025-02-24 05:4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