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恆
文章
19
追蹤
21
瀏覽數
4,480,706
當我們能夠有限度地使用網路,而不偏廢其他生活任務時,孩子也正在學習如何自我控制,上得去也下得來(示意圖/取自photoAC)

3C育兒圖個方便,真的不行嗎?心理師:家長掌握好這1個關鍵,就不用怕孩子網路成癮

父母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期待,往往會與孩子自身的發展意願相左,因此造成相處摩擦。示意圖。(圖/pakutaso)

我四十歲了,想追夢卻仍受不了爸媽失望眼神…孩子不切實際的夢想,父母該不該放手支持?

親手養大的孩子為何愈來愈不愛回家?其實這與從小到大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圖/pakutaso)

孩子長大了,為什麼都不愛回家?他吐露遊子心聲:這種教養方式,只會讓親子關係愈來愈疏離

當長輩的過度關心幾乎成為「過年新禁忌」,不想惹人嫌的你,團圓飯桌上還有什麼話題可聊呢?(圖/pakutaso)

一直被嫌「過度關心」,長輩吐無奈心聲:感情工作學業都不能問,團圓飯桌只能無話可說

許多人遇到問題時會不斷徵詢他人意見,自己卻無法做出決定(圖/Unsplash)

聽了一堆意見之後,為什麼還是難以做出決定?專家:這樣的人終將「失去自己」

我們常用「沒事,一切都會過去的」安慰朋友,但在心理師看來,講這句話不只沒效,還可能讓人更痛苦(圖/Unsplash)

為什麼不能用「沒事」、「別怕」安慰人?心理師:這五種安慰方式只會讓人更加痛苦

強勢霸道的校園惡霸,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孩子(圖/Unsplash)

「因為我也害怕被排擠」校園惡霸的自白…為了不讓自己受傷,一定要想辦法讓別人變成箭靶

穩定溫和的態度能讓「壞小孩」感受到被理解,進而卸下心防(圖/Unsplash)

頑劣愛挑釁的「壞小孩」怎麼教?心理師:與其怒斥大罵,用這種方式面對孩子效果更好

其實孩子心裡都清楚自己是否犯錯,也清楚大人無法顧全所有人,但往往還是會為了得到一份「認同」拗氣(圖/Unsplash)

「其他人也有錯,為什麼只罵我!」心理師:孩子犯錯卻只跟旁人比爛,其實他真正想要的是…

陳志恆指出,父母有義務教導小孩自在承接各種心理感受,而不是一昧否定負面情緒(圖/Unsplash)

動不動生氣尖叫大哭,壞脾氣小孩該怎麼處理?心理師:其實指責孩子脾氣差正是問題主因

畢業季來臨,你該選擇什麼工作?(圖/Unsplash)

「愛你所擇,擇你所愛」,興趣真能當飯吃?專家分析,生涯規劃該這麼做

不管在什麼形式的人際關係中,多對他人表達些肯定與讚美準是沒錯的。(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為讚美而讚美其實很虛偽!除了「很好啊」,請刻意練習3種不同層次「正向肯定法」

也許你沒有注意到,日常生活中時常使用的說話方式,有時候是破壞關係品質的殺手,特別是在越親近的家人或伴侶之間。(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沒錯,就是你講話方式,讓我們感情不好!開口老說4句話的人是「關係破壞者」啊!

「消極配合」的孩子不會頂撞師長,也不會對師長默不吭聲、毫不理會,他們會說師長想聽的話,然後通常不會照著做。(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師長講什麼,孩子都說「好,我知道」,看來像乖乖配合,背後意圖卻是「拒絕接觸」

當生活中有足夠的「有意義的人際連結」體驗時,將既能與他人深度交流,又能夠享受獨處時光!(示意圖非本人/翻攝自youtube)

人氣王交友廣闊卻仍覺得孤單寂寞?心理師:其實,你需要的是「有意義的人際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