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煒專欄:新生兒剩18.1萬的長效影響與慘況

2019-01-16 06:20

? 人氣

去年新生兒只有18萬,少子化對台灣社會與經濟造成的影響會越來越嚴重。(顏麟宇攝)

去年新生兒只有18萬,少子化對台灣社會與經濟造成的影響會越來越嚴重。(顏麟宇攝)

月初內政部公布2018年全台新生兒數:18萬1601人,是近8年最低、或是戰後嬰兒潮以來第2低的紀錄,少子化越演越烈。一般把人口變化、新生兒多寡視為社會現象,但實際上人口數與經濟息息相關、互相牽扯影響,台灣新生兒數量持續低迷的長效影響其實都己出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生兒從每年40萬掉到20萬,人口紅利消失

台灣在戰後嬰兒潮時期(1945-1965年),每年新生兒數量多在40萬以上,嬰兒潮的最後一年也有40.9萬新生兒;1967年後掉到40萬以下,不過1978年之後又回到40萬以上,1983年後再掉到40萬以下且不再回頭、快速下降,3年就跌破35萬,2001年再破30萬關卡,2008年破20萬關卡,此後10年新生兒數都在20萬上下浮沈。

新生兒人數其實與長期經濟表現有密切關係,這就是經濟學上所謂的「人口紅利」;如果新生兒數量多,勞動人口(一般定義指15歲到6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會持續上升;經濟成長率是與前一年相比,即使生產力未提升,只要勞動人口增加,還是會有更多產出,因此伴隨著會有經濟成長的效應。大部份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都曾享受人口紅利;學者研究就認為四小龍創造的經濟奇蹟中,人口紅利扮演重要角色,有3分之1的成長來自人口紅利。

新生兒數減少,代表的是20年後出來工作的人數變少,它對經濟的影響是長期且長效;台灣的新生兒數減少多年後,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2015年,台灣勞動人口達1711萬人的高峰後開始下降,照國發會的推估,2022年台灣人口開始衰退,2027年人口紅利消失。

少子化帶來教育、消費、經濟的全面影響

當然,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經濟也可能影響新生兒數量;1978年左右新生兒數重回40萬以上達5年,可能與經濟起飛期有關;經濟變差時新生兒數會減少,如金融海嘯之後的2010年,新生兒數降到16.6萬歷史低點。

這些現象,對經濟到底有什麼影響?只要回想一下幾十年前,台灣經濟起飛年代就好了─生得多人口增所以消費暢旺、房子一直蓋、學校一直增、各種需求持續上揚,因為整個社會與經濟都處於強勢擴張期,似乎大家都擁有無限機會,經濟成長率掉到6%就是表現很差,政府要道歉─現在經濟成長2趴多政府就可誇口自己好棒棒。

把這個幾十年前的景象,倒過來想,大概就差不多是少子化後台灣未來要面對的景況了。

人口減少房地產難有指望

人口停滯且幾年後就要衰退,代表的是消費人口變少,台灣民間消費再難現過去兩位數成長榮景,能維持現在2-4%成長就算不錯;低迷3年的房地產,業者時常吹噓說馬上要復甦再現榮景,但從人口結構看,不必太相信。現在房市以自住為主,撇開換屋族不談,首購者的年齡以30-40歲為主,現在這個年齡層的新生兒數大概在每年35-40萬左右,但未來很快就要降到20萬左右,等於說長期趨勢是首購族人數一直減少,除非投機炒房再起,否則房地產要再現榮景很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