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市場泡沫化?經濟學家示警「別輕易做空」 點出這走勢就是破裂信號

2024-08-23 09:20
近年科技股漲勢驚人,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AI帶來了產業革命,因此市場也必然會出現泡沫。(資料照,柯承惠攝)
近年科技股漲勢驚人,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表示,AI帶來了產業革命,因此市場也必然會出現泡沫。(資料照,柯承惠攝)

人工智慧(AI)發展帶動近年科技股漲勢驚人,但也讓不少投資人想起了1995到2001年間,「網際網路泡沫」破裂的股災,憂心AI產業恐重蹈當年覆轍。對此,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在節目《股市錢滾錢》中,教投資人怎麼判斷股市是處於多頭還是空頭,以及在泡沫市場中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出泡沫破裂前的「最後信號」。

吳嘉隆首先直言,「所有泡沫最後都會破掉,無一例外。」他解釋泡沫生成的來源,是政府先推出有利於企業經營的經濟政策,於是企業有錢後便開始投資研發,追求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帶來產業革命,產業革命帶來樂觀情緒,樂觀情緒最後就是資產泡沫。」也就是說,泡沫出現是產業革命必然的現象,以現在來講就是由AI帶來了產業革命。

吳嘉隆指出,泡沫可以分成前期與後期,前期的泡沫會持續成長壯大,他建議投資人可以做多,追逐可能的飆股來獲利;而後期泡沫雖有破掉的風險,但泡沫的特性就是在破裂之前,都會不斷成長,所以他也提醒「不要輕易做空」,因為泡泡會變得多大、在何時破掉都沒有人說得準,投資人很可能會面臨軋空的風險,最好是退場觀望。

吳嘉隆也解釋如何分析現在的股市處於多頭還是空頭架構,他說,典型多頭市場架構的特徵是「緩漲急跌」,漲勢呈現緩步走揚,而當市場遇到恐慌時則會急速下跌,強調「這些恐慌性下跌都是買點」,就像近期的台積電;而空頭架構則相反,為「緩跌急漲」,當平時都走跌,偶而出現大漲的時候要趕緊趁勢出場。

而泡沫要破裂前的最後信號,吳嘉隆表示就是「急漲緊跟著急跌」,因為當泡沫漲到不合理的高度時,會吸引很多人做空,而多頭就趁機發動最後一波攻擊,快速拉高行情後逼空頭回補,「而這波回補就是最後的買盤,之後股價一路自由落體。」 (相關報導: 人物》賴清德真懂他的台南幫?一手調教的林宜瑾忘了「賴醫師」叮嚀的那句話? 更多文章

吳嘉隆總結,他給投資人的建議是,「行情急殺要勇於接盤,勝率很大;而股價急漲時則要出場,做獲利了結。」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為何7-11努力賣霜淇淋,卻超越不了全家?背後2大關鍵策略!創造不可撼動的地位
CP最高的火鍋吃到飽不是千葉、涮乃葉!內行推1間「肉質軟嫩、湯頭不死鹹」:值得一再回訪
天氣預報》颱風珊珊持續增強!雨區擴大「雷雨狂炸整周」,變天時間點曝光
最難吃的便當菜是什麼?竟然不是三色豆!眾人點名這1樣:該從地球上消失
南韓酒店失火釀7死11傷!房客「8樓跳氣墊」仍身亡 樓梯間、走廊找到死者…
賴清德政府上任後首批高階訪團 金融時報披露吳釗燮、林佳龍本周訪美 
新青安會引發房市泡沫?央行罕見出手拆未爆彈!內行曝關鍵因素
「新新併」拚居第4大金控 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兄弟登山已離峰頂更近
新光金董事會討論新新併 吳東進二女兒吳欣儒等3人投反對票
中國不只有「爛尾樓」,現在還有「爛尾娃」!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催生流行新熱詞
不是中山、信義!台北市1區房市交易量暴增119%,最新實價登錄數字曝光
央行祭限貸令處理新青安 蔡正元直言「方向錯了」:苦果3年後就會出現
本周最強內幕》李孟諺小三藏10年,最短命部長被誰盯上?軍方屢傳低級錯誤,顧立雄請檢調大頭目幫抓鬼
交通罰單地址可以更改嗎?公路總局教2招輕鬆換,再也不用擔心被爸媽看到
下任澳門特首是誰?澳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呼聲高
幕後》又是台南幫!賴清德為何執意要「不講獨立」的他接掌海基會董事長?
房市7月仍居高不下 楊金龍親自找34家國銀總經理「喝咖啡」
房市跟天氣一樣超級熱:北台灣新建案市場風向球出現今年第三個黃紅燈
股票投資組合是什麼?該如何資產配置?內行人教1策略曝最佳組合
中國股市2024年下市企業將創歷史新高
國旅雪崩不只是住宿害的!網曝台灣景點1致命痛點:沒必要再回訪
幕後》綠營「喬王」出事了?柯建銘曾赴中投資疑陷金錢爭議 逾10年的糾紛再浮上水面
調查》脆弱的俄軍義務兵會是台灣寫照?國軍走「歐美路子」強化義務役戰力
防曬乳怎麼擦才有效?防曬係數SPF多少才有用?專家破解3大防曬迷思
調查》誰敢動賴清德台南幫?關過李全教、郭信良 大檢察長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中暑症狀有哪些?跟熱衰竭症狀差在哪裡?專家教3步驟解除危機
如何保護膝蓋和關節?醫師教你3分鐘拯救退化性關節炎
鄧小平120週年冥誕:如果鄧小平還是中國領導人,他現在會怎麼做?
美民主黨黨綱納對台6項保證 蔡正元質疑淪廢文:哪項可穩定台海和平?
懶人包》如何快速剝蝦子殼?達人教你2招去殼法,沒有男友也能吃蝦
2024年8月股災會引起經濟危機?專家曝泡沫經濟3大特徵:看到就要小心了
十一長假開放?金門爭取海西4省陸客旅遊 宋濤:不會讓你們空手而歸
如何將外帶湯完美倒出?只要1招不怕手抖灑滿桌
風評:石破茂務實謹慎,打破「台灣有事」內宣魔鏡
癌症該如何預防?名醫曝3種天然食物:持續吃3~6個月就能逆轉
中國電商巨頭Shein將挑戰在英國上市?禮聘歐盟前高官當顧問引發關注
先別管鮑威爾了!引爆8月股災的日本央行總裁將發表談話,市場投資人該緊張嗎?
劉燕婷觀點:遲不報復以色列,伊朗在等什麼?
劉孔伏觀點:港版國安法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談何效力?
黎蝸藤專欄:高虹安「誣告」罪成是天大的冤獄
他們今天就是你的明天?當無人計程車出現中國街頭,數百萬駕駛工作權也無人聞問
徐勉生觀點:民進黨政府挨了越南一巴掌
張凱君觀點:金融機構強化韌性是關鍵
夏珍專欄:凌遲黃珊珊,平不了柯文哲的帳
賴祥蔚觀點:規管網路視聽服務先省思臺灣文化主權受侵吞等三大問題
觀點投書:以《孫子兵法》解析伊朗為何「還不打」?
趙心屏專文:林佳箴─雙眼終將全盲,我只難過了一秒鐘
觀點投書:「接管準備」成焦點?台灣與中共的碰撞
王建煊觀點:蘇老師只要妳快樂,我願足矣
觀點投書:為什麼監所管理員的工作環境比受刑人還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