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推動電動機車數量,政策支持最重要

2022-12-19 05:30

? 人氣

電動機車。(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電動機車。(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提供)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在今年3月正式公佈,並設定「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作為其中一項關鍵戰略,蘇貞昌院長曾說:「機車等同是台灣人的雙腳、台灣人的生活。」目前全台灣共有1,400萬輛機車,因此如何從燃油機車轉型到電動機車,是台灣未來政策推動的重要課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國發會提出的策略目標,台灣的電動機車市售比將在2030年達到35%、並在2035年達到70%,最終目標是在2040年達成新售機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但根據目前的市場狀況,2021年因受COVID-19疫情影響,不論燃油或電動機車銷售量均衰退,新售電動機車約9.4萬台,占比僅11.6%,如何在八年內增長300%,是一個從政府、產業到民眾要齊心來完成的任務。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近期執行民調研究,探討政策與消費轉換上的關係,結果發現,對消費者而言,降低購車成本仍是最關鍵的政策手段,也是民眾認為最有效的方式。

政府在推行時,除了專業上的效益考量外,也需要進行社會溝通,而民眾的態度反應就是重要的參考指標,根據民調顯示,有77.6%的民眾同意運具電動化是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重要手段;而進一步調查民眾對於「為了提升運具電動化目標,希望政府可以怎麼做?」的看法,發現有70.8%的民眾認為政府提高汰換及新購電動機車補助、有66.5%的民眾認為增設充換電站會有所幫助。

20210624-淨零賽局專題-工廠排氣。(柯承惠攝)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在今年3月正式公佈。工廠排氣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這個結果顯示,目前政府將運具電動化納入淨零排放的相關規劃,是呼應民眾對相關議題的觀點,長期來說,政策的推行是會讓民眾認同的方向,而在運具電動化的議題內,目前由經濟部、環保署提供的相關補助,也是正確的施政方向,這是值得肯定的。

但解讀其他民調結果,在針對「三年內有計畫購車者」進行詢問時,協會發現會影響其購車考量的事由,以政府補助金額的比例最高,超過半數達到53.6%;而環保署目前則僅針對「汰購」電動機車提供1,000元的憑證獎勵金,但若環保署也能提供新購補助,將有66.7%的民眾會因此提升購車意願。

這顯示,隨著淨零排放的要求與目標的提高,方向正確、腳步加快,則是民眾更加期許的未來作為,在目標上加速前進,在門檻上降低負擔,會是未來更關鍵的「施政牛肉」。就市場整體狀況而言,電動機車的整體佔比不到5%,若政策支持沒有辦法延續、提高助力,那政府要倚靠民眾自主的消費意識提升,達成目標的機會就會降低,長期而言將衝擊產業的信心跟民眾的認同,因此更加積極的政策,才是反映民眾期待的作法。

此外,淨零轉型需要靠全民共同參與,在購車的行為當中,年輕人的角色與特殊的社經環境也需要被關心跟關注,本次調查發現,在各年齡族群使用機車的類型中,18-29歲的群體仍有92.8%目前是騎乘燃油車,但針對此族群若提供新購補助,有78.8%會增加購買電動機車意願,提升購買意願的比例更高於其他年齡層。

20220524-「2022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24日開幕 , 圖為參展的電動機車充電設備。(柯承惠攝)
圖為電動機車充電設備。(資料照,柯承惠攝)

根據協會與利害關係人的訪談,許多青年朋友並沒有舊有機車能夠汰換,作為經濟負擔能力較低的首購族群,沒有機會享受到汰購紅利,即便電動機車產業各大品牌逐步推出平價車款,燃油機車與電動機車的價格已相差不大,但仍有「慣性」需要被克服,是否應該研議更多以「年輕族群」、「首購族」為標的補助措施,讓年輕人不要被排擠在淨零轉型的隊列之外,或許是政府下一步施政的考量點。

綜觀來說,電動機車的發展已是政府「看得見」的政策目標,但根據民調的結果,顯示要讓民眾「跟得上」,仍然需要政策支持作為最大的助力,畢竟相對於管制型措施,民眾更期待政府應該先將施政著眼在降低民眾負擔的紅蘿蔔型政策上,才是有助於社會持續接受新生活方的作為,從民眾的所需下手,政府目標才真正「做得到」。

*作者為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