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台灣的無悔減碳政策

2022-05-25 05:50

? 人氣

如何在實際上達不到但全球仍瘋狂衝刺的淨零排放的夾縫中求平衡,攸關台灣國運,正考驗台灣政府的智慧與勇氣。(資料照,總統府官網)

如何在實際上達不到但全球仍瘋狂衝刺的淨零排放的夾縫中求平衡,攸關台灣國運,正考驗台灣政府的智慧與勇氣。(資料照,總統府官網)

台灣能源政策目前面臨極為重要的挑戰:在全球減碳壓力下,台灣要如何應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所謂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個國際大騙局。巴黎協定原先的目標是將全球溫昇控制在攝氏2度,依聯合國去年發布的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要達到此一目標,全球碳排應於2075年歸零。在巴黎協定時,全球各國都提出了自主減碳目標。其實即使各國都達到該目標,離2075年淨零排放還差得遠。但依目前評估,全球各國對達到自主減碳的階段性目標都遠遠落後。換句話說,2075年碳排歸零遙不可及。

但為何全球各國竟然以2050年作為浄零排放目標?因為巴黎協定雖以全球溫升2度為目標,但帶了一句話:儘量努力使全球溫升低於1.5度,而若要將全球溫昇控制在1.5度,全球浄零碳排時程就要提前到2050年。2050年離現在還有近30年,全球政客樂得承諾自己不必負責兌現的支票,這也就是為何各國連遠為寛鬆的自主減碳目標都達不到,政客們仍勇於承諾2050年淨零排放的真正原因。

台灣政府不是不知道2050年浄零排放根本達不到,因為經過政府各部會絞盡腦汁,努力了幾個月,在三月底六部會聯合記者會端出來的2030年減碳路徑根本慘不忍睹。各界紛紛指責該路徑根本是虛應故事,完全不可行。

2050年浄零碳排極端困難並不是台灣獨有的難題,全球都一樣。未來十年全球投入巨大資源,撞得頭破血流後,將發現全球碳排仍然增加,就不得不面對現實,放棄此一原本就達不到,自欺欺人的虛幻目標。

既然明知無法達成2050年浄零碳排,就不應將此目標入法,這絕對是搬石頭砸自己腳。蔡政府將明知達不到的目標寫入法律,是極為不負責任的政府。

但台灣面臨的情勢為:雖然世界各國也都知道2050年淨零碳排是個大騙局,但無人願意率先承認,全球就在這種無人願意說真話,無人願意指出「國王沒有穿新衣」的形勢下打迷糊仗,且戰且走。

針對目前的國際壓力台灣要如何應對?比方歐盟要徵收碳關稅,全球許多大企業都要求供應鏈廠商在一定年份達到零碳排,台灣也不能置之不理。

台灣未來十年減碳手段首重「無悔政策」,就是不要盲目推動將對本身造成重大傷害的政策,十年後全球放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時,台灣發現自己白白推動太多極為昂貴,過於激進,造成嚴重自我傷害的政策就太晚了。未來十年台灣要由減碳成本效益角度推動成本較合理,即使十年後全球放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仍然值得推動的政策。

以碳關稅與供應鏈挑戰而言,首要觀察國際間主要競爭對手的國家減碳手段及進度如何,穩紥穩打,不必自亂陣腳,驚慌失措。說不定交関稅比盲目推動昂貴的減碳政策成本低得多。

但以無悔政策而言,最明顯的就是放棄「非核家園」政策。台灣有許多產業最大競爭對手就是韓國,但面對歐洲的碳關稅,韓國廠商就有絕大優勢。今日核電仍占韓國電力近三成,而台灣三年內將成為沒有核電的國家。換句話說,面對歐洲碳關稅,韓國廠商一開始就佔了30%優勢,並且這優勢是台灣永遠趕不上的。蔡政府執政八年,以兩兆元成本設置的風電及光電也不過提供台灣16%電力,但因再生能源不穩定的特性,花再多錢也無法提供台灣30%電力。

不止歐洲碳關稅,以供應鏈而言,南韓也是台灣最大競爭對手,這一方面台灣廠商面臨的壓力更大,因為已經不是可以用錢(如交関稅)可以解決的問題。

如何在實際上達不到但全球仍瘋狂衝刺的淨零排放的夾縫中求平衡,攸關台灣國運,正考驗台灣政府的智慧與勇氣。

*作者為臺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前吉興工程顧問公司董事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