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工業區年產值1.1兆的代價─高雄成空氣最糟城市

2017-12-19 06:50

? 人氣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受不了空氣污染,17日台中、高雄兩地民眾走上街頭向政府「要一口好空氣」。尤其高雄,擁有臨海、林園兩大工業區,加起來年產值1.1兆,賺這麼多錢,卻讓高屏人吸這種品質的空氣,而最大污染源就來自國營事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遊行中有民眾高喊:「沒有好空氣,人民會生氣」,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去年高雄空氣品質紅色警戒日數達279天,全國第一。而PM2.5年平均濃度最高的前十大,就有6個在高屏、2個在台南。難怪民眾要怒喊:「不要欺負南部人」。

這些年來,高屏地區幾乎年年有反空污大遊行,參與的人愈來愈多。相較之下,經濟部、環保署的回應卻遠遠不及,難怪17日環保署長李應元、經濟部次長龔明鑫到遊行現場時,跟民眾你來我往,最後不歡而散。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高雄七成固定污染源來自國營事業

高雄市近七成的固定源來自中鋼、台電大林廠、中油大林廠、台船等國營事業,這些國營事業污染量大,繳交的空污費也多。中鋼、興達電廠是空污費繳交大戶的前第三、第四名。前兩大則是台中火力電廠、協和電廠。如果依規定將空污費專款專用於改善當地污染,高雄的空污理論上不應該這麼糟才對。

但事實卻不然,年產值這麼高的臨海、林園工業區,投入污染改善的錢卻相當少,甚至這麼多年來,並沒有為居民做過一本高規格的健康風險評估、以及流行病學調查。林園反工害護家園協會理事蘇義昌說:「林園、小港得肝癌、肺癌的比例是高雄市最高,十大建設到現在這麼多年了都不改善,高雄人不是人嗎?」

經濟部次長龔明鑫說,短期內配合環保署自願性降載,中期則在3、4年內投入500多億改善國營事業防污設備,預估可減少20%~40%的排放。但這些投資並不是都用於改善高雄國營事業的污染設備,很多還是汰舊換新順便再擴廠。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中鋼還在用40年的老舊淬爐,算有誠意改善?

而被民眾點名最多的是位於臨海工業區內的中鋼公司。中鋼現有四座淬爐,其中2座是已經用40多年的濕式淬爐,污染量非常龐大。居民抗議多年連台塑越南鋼廠都用乾式淬爐,中鋼卻還在用污染量大的老設備。

但政府卻允許這樣的事情繼續存在,上周行政院通過的空汙法修正案,還讓含硫分高達85000ppm的石油焦可以繼續使用。

中鋼另一個大污染源是礦砂露天堆置,而且最不可思議的是,為了節省成本,防塵網只做三面,唯獨面對居民的南面沒做。去年11月行政院前院長林全到小港區大林蒲參與遷村座談時,才要求中鋼要把南面防塵網做起來。

依環保署提供的資料,中鋼從2013年到2016年投入污染改善只有38億,2017年也只投入23億。反而是位於台中的中鋼子公司中龍鋼鐵,應台中市長林佳龍要求,編列90億元將室外料堆改成室內。而即使高雄市環保局加嚴中鋼污染排放標準,也要求所有鍋爐都要達到天然氣排放標準,但改善成效都有限。

高雄市環保局說,中鋼公司已同意三個月內提出濕式淬爐改乾式淬爐、戶外堆置場改室內兩項計畫,但時程如何,真的想改還是拖延則有待觀察。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人民為爭一口氣上街,是國家的悲哀

如今人民對空氣品質的要求愈來愈高,但政府還是用敷衍的方式在回應民眾、甚至誤導,例如推說空氣污染多數來自汽機車,或汽機車減量可用於工廠增量、或是用不實的許可量、而不是實質排放量,當做污染減量的基礎。

然而空氣品質已經讓家長非常擔心,位於左營的勝利國小,家長跟學童多人參與遊行,拿著的標語是:「拒絕霾害幼苗,給我室內場館」,他們要求學校要有一個室內運動場所,不要再讓小孩在霾害嚴重時,還要在室外上體育課。

生態學家陳玉峰說:「今天必須為爭一口氣走上街頭,是21世紀台灣最大的悲哀。」

這個悲哀已經轉成怒火,不知道回應民眾的政府,就等著被人民淘汰。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高雄反空汙大遊行。(朱淑娟攝)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