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超市生鮮食品9成有塑膠包裝 綠色和平:台灣並無處理生物可分解塑膠設施

2021-03-03 19:00

? 人氣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表示,經實際調查發現,全台超市及量販店生鮮產品使用塑膠包裝的比率高達9成。(綠色和平提供)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表示,經實際調查發現,全台超市及量販店生鮮產品使用塑膠包裝的比率高達9成。(綠色和平提供)

環保組織綠色和平3日表示,經實際調查發現,全台超市及量販店的生鮮產品,使用塑膠包裝的比率高達9成,比2019年調查還成長了4%。綠色和平並表示,部分業者使用的PLA(生物可分解塑膠)包裝,經實測無法在環境中分解,且台灣目前並無處理PLA的設施,如此將加重回收系統壓力。綠色和平呼籲,業者應積極投資重複使用和直接淘汰包裝的裸買模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綠色和平繼2019年調查全台零售通路塑膠包裝使用情形後,今年1月再度訪查全台零售通路門市,包括大潤發、好市多、全聯、美廉社、家樂福、頂好與愛買等67家門市,發現通路整體塑膠包裝使用比率,由86.4%成長到90.4%,塑膠使用量不減反增,其中美廉社2年都是100%,全聯與頂好的塑膠包裝使用比率也超過9成,增長近7%。

綠色和平評估,塑膠包裝使用比率持續上升,是因為企業沒有從源頭著手減量,反而從末端直接改用生物可分解塑膠作為包裝材質,但台灣目前無法回收也缺乏分解環境,生物可分解塑膠包裝仍被視為一次性塑膠垃圾。而調查中發現,各業者使用生物可分解塑膠包裝使用比率,最高的是家樂福(與頂好數據合併後)的9.1%,其次為美廉社7.8%以及全聯5.1%。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強調,塑膠包裝用量比例增加,證實零售通路沒有實質改善泛濫的塑膠包裝問題,「看似採取減塑措施,實際上是走錯途徑」,使用不可回收的PLA,反而增加更多一次性塑膠垃圾產生,無法達到塑膠減量的目標,同時造成末端處理的負擔。

綠色和平研究指出,生物可分解塑膠被廣泛運用在一次性包裝上,僅2019年一年全球所生產的生物可分解塑膠,有59%被製成塑膠袋、食品袋、食品盒、飲料和化妝品的塑膠包裝。

但綠色和平強調,改用生物可分解塑膠導致的問題並不比傳統塑膠少,生物可分解塑膠為了滿足功能性,在製造過程中還是會添加塑化劑和其它化學物質,對環境與健康都存有風險疑慮,再加上複雜的材質在現階段也無法被回收,亦更有可能讓大眾忽略其對環境的影響而造成更大生態危機。

綠色和平也指出,沒有一種塑膠可以在任意的環境中迅速分解,每一種可分解塑膠產品都有嚴苛的分解要素和條件,實際測試來自零售通路的PLA飲料杯、吸管及托盤等包裝,放入土壤和海水環境中1個月後,這些PLA包裝並無明顯分解,實驗結果顯示在自然環境中分解失敗,落入環境所造成的汙染和一般塑膠無異。

回收基管會執行秘書顏旭明也向綠色和平表示,因為台灣沒有處理PLA設施,而且PLA進到資源回收會降低其它再生塑膠品質,因此只能統一集中,再以焚燒方式處理。張凱婷呼籲零售業者,焚化爐在臺灣各地都引起大量抗議,零售通路如果繼續使PLA,就請自行負責面對反對焚化爐民眾。

喜歡這篇文章嗎?

羅立邦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