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防疫專業,不該淪為獨斷獨行

2020-12-28 06:10

? 人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指揮中心提供)

當台灣出現防疫破口,出現本土案例,引發的恐慌可想而知,但是整個事件卻有更多值得大家深思與檢討的地方,畢竟在這麼長的防疫過程,我們學得經驗,卻也出現許多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防疫是長期的工作,難免會有所鬆懈,指揮中心的努力與成績是大家所肯定的,但是這次的本土案例卻顯示出仍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針對境外移入,以及航空機組人員的管理,勢必要更加其,否則類似的案例恐怕無法完全的避免。

其次,對於公布相關的染疫足跡,個人認為應該有一套專業的SOP,畢竟這是首例,如果這次不做好,往後恐怕會有更大的麻煩,尤其當指揮中心在公布與不公布之間的標準似乎無法獲得民眾的認同,那就應該有更周延的思維,徵詢更多專家的意見,否則影響到整個防疫的士氣,甚至引發民眾不必要的恐慌,那就不是我們所樂見。

尤其,我們看到陳時中部長難得動氣,這跟之前的印象是大相逕庭,或許跟這個案例有關聯,但是如果部長開始被貼上獨斷獨行的標籤,只是躲在防疫的大旗下,不願意跟社會有更多的溝通,那對於往後的防疫恐怕也會有所傷害,畢竟在蘇偉碩醫師的個案之後,指揮中心應該更謹言慎行,才能讓社會大眾願意配合政府的施為,共同度過疫情。

台灣防疫做得好,指揮中心功不可沒,民眾的配合是重點,而民眾對於指揮中心的信任更是關鍵,如今,出現本土的首例,其實也不是壞事,因為可以讓我們在稍微鬆懈的時候更繃緊神經,而在疫情還沒有全面擴散時,可以讓指揮中心有因應的空間,畢竟疫情還看不到盡頭,這一個當頭棒喝,對於我們的防疫還是利大於弊的。

我們常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次的案例給我們極大的衝擊,卻也讓我們有更多省思的空間,對民眾是如此,對於指揮中心,何嘗不是如此?

*作者為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博雅課程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