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  

約 258 項搜尋結果
中市府跨局處啟動排水系統優化工程-文心路4日晚間出現強烈降雨,有積淹水情形,在雨勢停歇後20分鐘內即快速退去。(圖/台中市政府)

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瞬間強降雨 中市府跨局處啟動排水系統優化工程

花蓮縣政府教育處全面強化校園防災應變力,守護全縣師生的生命安全與校園穩定運作。(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從預防到復原!花蓮縣府建構「滴水不漏」校園防災體系,迎戰颱風季

中研院院士李遠哲坦言,因為擔憂地球暖化與人類的未來,他常常感到緊張、難以入眠,這種焦慮「沒有藥可以醫」。(資料照,陳昱凱攝)

全球暖化危機升溫 李遠哲憂心:人類應立即覺醒,否則走入滅亡

CoCo都可推出飆涼活動,限時飲品破盤優惠。(圖/CoCo都可提供)

CoCo都可「飆涼」來襲!限時兩日挑戰夏季高溫,人氣飲品最高下殺45元

官網.jpg

房市暴冷期?2025年進入極端氣候,專家揭撿便宜時機!

彰化縣政府進行各項防災整備。(圖/彰化縣政府)

防汛期嚴陣以待 彰化縣府籲請民眾落實防災整備

花蓮縣長徐榛蔚親自會勘縣道193線復建工程,預計於115年4月底全面完工。(圖/花蓮縣政府提供)

花蓮縣道193線復建工程獲近2億元挹注 打造韌性交通網絡

清水溪六股里河段護岸遭沖毀,水利局今年1月搶修完成。(圖/新北市水利局提供)

山陀兒、康芮颱風重創北海岸 金山清水溪、月眉排水復建工程完工!

防汛期來臨,北市環保局溝渠隊加強人力清疏作業。(圖/臺北市政府環保局提供)

迎戰五月汛期!北市加強清疏防淹水 鎖定工地、餐飲污染源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執行長趙恭岳示警,未來極端暴雨有可能成為新常態。(顏麟宇攝)

不尋常對話》未來恐無冬季、颱風更猛 趙恭岳示警:這時台灣將沒有10度低溫

ICLEI全球執委會14日於韓國高陽市揭幕,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以觀察員身份受邀與會,與出席活動貴賓合影。(圖/新北市環保局提供)

2025 ICLEI全球執委會韓國揭幕 新北副市長劉和然受邀出席談新北韌性經驗,因應極端氣候各項挑戰!

近期南韓發生嚴重的森林大火,火勢延燒面積廣大,造成重大財產損失與居民撤離。(示意圖/翻攝自photo_ac)

觀點投書:南韓大火的警訊–從環境政策看極端氣候下的風險治理

環保局區清潔隊清溝情形。(圖/高市環保局提供)

迎戰極端氣候 環保局確保溝渠排水通暢

好食好事加速器舉辦年度DemoDay10家食農及永續科技新創登台發表(圖片提供:好人好事基金會)

2024好食好事加速器Demo Day:食農新創產業韌性年代,打造全球韌性供應鏈

要達成淨零碳排的全球目標,並同時確保弱勢群體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國際社會需要在氣候行動中不斷推動公平、正義和包容性的政策設計。(美聯社)

黃一展觀點:氣候與人權─淨零碳排路徑對最弱勢群體的影響和機會

西班牙瓦倫西亞發生嚴重洪災,造成超過200人死亡。(美聯社)

西班牙洪災為何死那麼多人?極端氣候釀災,「警報系統延誤12小時」更是關鍵人禍

面對氣候變遷,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右一)說,我們和中國合作的空間跟可能性很多。圖左起為經濟部次長連錦漳、環境部長彭啟明。(羅立邦攝)

「對等尊嚴交流誠意不變」 賴清德:願和中國合作面對氣候變遷

颶風海倫在田納西州造成嚴重災害,跨州聯絡橋樑被損毀,相關政府部門10月4日將場勘查災損。(美聯社)

又有超強颶風襲擊美國!BBC大哉問:今年的熱帶風暴為何特別猛烈

巴西地質局10月4日數據顯示,亞馬遜河左岸最大支流黑河(Rio Negro)在瑪瑙斯地區河段創下122年來最低水位12.66公尺。(美聯社)

亞馬遜流域水位降至歷史新低 逾50萬人生活告急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仍被羈押中,面對炎熱酷暑與看守所環境,65歲的柯文哲受得了嗎?(資料照,顏麟宇攝)

小耳朵》柯文哲扛得住?看守所大熱天沒冷氣還吃火鍋 阿北身體「異於常人」

碳費審議委員會在通盤檢視台灣經濟條件後,推出務實可靠的碳費費率與配套方案,才是國家之幸。(示意圖/高雄市工務局提供)

觀點投書:碳費應該少點口號,多點務實

在極端氣候發生越來越頻繁的狀況下,筆者認為,應建立防災機制減少傷亡,提高民眾防災意識也是防洪重要的一環。(圖/雲林縣政府水利處提供)

朱淑娟專欄:凱米颱風的水患進行式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於臉書分享都市熱島效應治理,並提出觀點與桃園的解決方案。(圖/翻攝自蘇俊賓臉書)

極端氣候壓力下桃園如何「降溫」 蘇俊賓提五大解方

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在臉書上po文指出,氣候變遷對農業造成巨大影響,呼籲加強減碳調適。(資料照,陳昱凱攝)

氣候變遷威脅加劇 江啟臣呼籲全社會加強減碳調適

環境部長彭啟明說,極端天氣已經是台灣的日常,面對氣候變遷,要未雨綢繆,提早部署。(資料照,顏麟宇攝)

「2065年後台灣恐沒冬天!」彭啟明拋應對極端氣候3支箭:現在就要未雨綢繆

歷年生態資源負債比例圖。(圖/地球超載日官網截圖)

明天就是地球超載日!台灣1問題「世界第二嚴重」 生態負債恐迎全球災變

摩洛哥一處海邊。(美聯社)

氣候變遷加聖嬰發威,北非摩洛哥1天熱死21人!

2023年4月24日,巴西原住民在首都巴西利亞參加示威,反對威脅他們傳統生活的法案。(美聯社)

NASA警告:全球氣溫若繼續升高,巴西半世紀內「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極端氣候來得又急又猛,中國大陸洞庭湖潰堤決口,湖南華容縣團洲垸禮淹了一個徹底。(視頻截圖)

公孫策專欄: 節能減碳?來不及啦!

作者提到,在應對氣候變遷上,目前開發的ClimateGPT是一個綜合氣候變遷跨學科研究的特定領域大語言模型,是第一個致力於解決氣候變遷快速影響的開源人工智慧模型集合。(圖/Getty Images/BBC News)

杜宇觀點:AI將成應對氣候變遷的新利器

2024年6月24日。亞特蘭大都會區氣溫飆升,建築工人達倫・特魯 (Daren True) 在喝水。(美聯社)

地球發燒中,今年還會更熱!致命高溫成常態,地球將會熱到不宜人居嗎?

塞內加爾的漁港。(美聯社)

即將沉入海底的「非洲威尼斯」!海平面上升、地層下陷,塞內加爾正與時間賽跑

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2日舉行「AI人工智慧時代如何帶動全球新產業革命」主題演講,演說中不僅提到多家台企,片尾也曝光一段感性影片對台灣「告白」。(記者顏麟宇攝)

黃仁勳演講精華一次看》最新架構「Rubin」傳採用台積電N3製程 點名40多間台企16大學

2024年5月27日,印度一名男子在炎熱夏日試圖噴水降溫。(美聯社)

打開冷水龍頭竟流出熱水!印度熱到爆,德里52.9度打破全國紀錄

議員關心旗津地區積淹水情形,陳其邁說明打造韌性城市因應極端氣候,一方面進行後續改善工程,也模擬不同情境,盼減低災損。(圖/高市府提供)

解決旗津積淹水情形 陳其邁:打造韌性城市因應極端氣候

嘉義縣國本學堂舉辦養殖產業場域交流會,探討氣候變遷下的生產管理策略。(圖/嘉義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國本學堂農業場域交流會 卓越班學長分享文蛤養殖管理心法

根據國科會及國環院今天公布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在極端氣候情境下,未來每年影響台灣的颱風數可能僅1至2個,挾帶風雨卻比現在更強。(資料照,顏麟宇攝)

氣候報告示警極端氣候 未來台灣可能每年僅1至2個颱風 挾帶風雨卻更強

廣東2日發生一家5口溺水、4人死亡慘劇。(圖/翻攝自微博)

一家5口海邊打卡…小兒子突落水!家人見狀急搶救「4人全淹死」只剩他獨活

大里區大峰路草湖公園滯洪池發揮功效。(圖/台中市政府)

兼具滯洪與遊憩效益 中市大里區草湖公園發揮防洪功效

準行政院長卓榮泰19日公布第4波內閣名單,彭啟明(見圖)接任環境部長。(柯承惠攝)

新內閣》碳費、四接「環境部挑戰不小」 彭啟明談淨零:國家生態系需改變

臺東縣政府攜手民間企業簽署「防災合作備忘錄」,守護臺東安全。(圖/臺東縣政府社會處提供)

推動社會防災責任 臺東縣府攜手民間企業簽署「防災合作備忘錄」

市長陳其邁出席「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出席「2024高雄智慧城市展 陳其邁:加速淨零轉型因應極端氣候挑戰

雲林縣政府與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圖/雲林縣政府農業處提供)

建立永續農業環境 雲林縣政府與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

2021年11月19日COP26期間,群眾聚集在英國格拉斯哥氣候大會場外,要求世界領導人正視全球氣候危機,更積極地淘汰化石燃料,達成淨零目標。(圖/ Jeremy Sutton-Hibbert / Greenpeace)

張泉湧觀點:全球沸騰陷危機---多數煤炭大國未承諾淘汰化石燃料

排燈節使印度的空氣品質指標攀升至指數最高的第六級,汙染程度甚至高達全球安全門檻的十倍以上,引發國際媒體關注。(資料照,美聯社)

王遠洋觀點:光明與黑暗—撕除排燈節傳統成為印度缺乏環保意識的污名化標籤

2019年印尼詹比省的天空因大火造成灰暗的橘色。(圖:Muhammad Adimaja Greenpeace)

張泉湧觀點:全球沸騰陷危機---南洋大面積森林被焚毀,碳儲藏流損災難更加嚴峻

高雄市長陳其邁出席「第九屆國際水協會亞太地區會議及展覽」開幕典禮並上台致詞。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國際水協會亞太地區會議登場 陳其邁:分享高雄經驗 迎接極端氣候挑戰

雲林縣政府、雲林科技大學簽署「極端氣候資訊平台」合作協定書(MOU),攜手對抗極端氣候挑戰。(圖/雲林縣政府計畫處提供)

對抗端氣候挑戰 雲林縣府攜手雲林科技大學打造極端氣候資訊平台

聖嬰年的冬天,美國南方氣溫低、降水增加,凍雨、雨夾雪和降雪發生的機率也會上升。(AP)

睽違三年的「聖嬰現象」:2023適逢「聖嬰年」,美國是否又將有暖冬?

隨著風電等綠能占比增加,電網的堅韌性將更為重要。(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灣會發生英國損失數億英鎊大停電?台電三防線防雷擊、卻怕電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