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之雋:協助壽險業資金去化,政府應推動戰略性產業

2020-11-04 11:33

? 人氣

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指出,壽險業者資金去化問題已經變成迫切危機。(資料照,柯承惠攝)

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指出,壽險業者資金去化問題已經變成迫切危機。(資料照,柯承惠攝)

金融法制暨犯罪防制中心董事長邵之雋3日在他的個人臉書上貼文表示:「我國壽險公司搶標螞蟻金服IPO(首次公開募股),對照馬雲被監管約談,螞蟻IPO被上交所喊停,再對照目前美中台目前的局勢,我只能說:壽險業者資金去化問題已經變成壽險業迫切的危機了,已經到不在乎「飲鴆止渴」的程度了。看起來業者不是不願意「錢留台灣」,而是「無案可投」,所言應該不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管會在做「找業者來問」的虛工?

這個時候金管會在做「找業者來問」的虛工是沒有用的,因為業者不是不想買,是沒有東西買。金管會應該積極地跟院長求援,協調各部會來處理台灣壽險資金氾濫的問題才是正辦。

而我2日提出的政府要規劃兆元級戰略性產業吸納壽險業資金,作為以經濟為主軸的國家安全戰略計畫的重要策略看起來似乎是可行的。

我(邵之雋)今年10月28日出席自由時報主辦的「2020台灣保險論壇」圓桌座談也指出,歷史機遇,往往不在順境,而是在退無可退的逆境中產生的。當事人如果能洞悉局勢,抓住機會,毫無保留的奮力一搏,或能成就一般人難以比肩的偉業。

30年前,李登輝就提出「以經濟為主軸的國家安全戰略計畫」概念。這個概念,跟以色列「經濟是主權力量的延伸,主權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的思維脈絡並無二致。而當時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抑或亞太營運中心都是這個戰略思考的產物。

利率越走越低,窟窿越攤越大

可惜的是,當時大陸剛剛崛起,民間西進掏金遠較留在台灣發展產業戰略地位來得容易。在此脈絡之下,具有前瞻且宏大的戰略計畫終究不得不成為了空中樓閣。

30年後的今天,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全球重新檢討供應鏈佈局,長期深耕大陸的台商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驟變下的佈局。

讓我們跳到另外一個場景:保險業的困境。過去保險業在八零年代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賣出大量的高利保單。在利率走低之後,這些高利保單變成業者虧損的窟窿。業者為了「攤平」這些高利保單,只好賣出更多的保單吸金。沒想到利率越走越低,窟窿越攤越大。導致明明應該是風險偏好最低的保險業,現在變成三十餘兆規模,但成本遠高於市場游資的高風險資金。

推動保險業進入新興產業

是以,在政府公建隨時可拿到更便宜資金情況下,要保險業資金留在台灣唯一的方式就是推動保險業進入新興產業。從太陽能跟離岸風電的經驗來看,保險業投入不脫「觀望↓試點↓學習↓擴大」的「摸著石頭過河」模式,這種方式安全但是耗時,學習成本也很高。

這意味著壽險業投入新興產業,不能放任業者自由摸索的小打小鬧,而是要由政府整體規劃與產業界接軌,找出資本需求龐大,資本規模至少五千億到一兆元的戰略性產業,由政府陪著產業界與壽險業者共同學習,走出新的台積電模式方能解決壽險業資金去化的問題。事實上,當我在產業發展論壇提出這個概念後,獲得滿多正面的回響,甚至希望有人能說服政府促成此事。

這就是所謂的歷史機遇,不論是政府、產業界、壽險業者各自有各自的困境,卻能透過同一個方案解決所有問題。我們應該重拾「以經濟為主軸的國家安全戰略計畫」這個思維,集合眾人之力發展如國防工業、精密IC業等國家戰略型產業,讓台灣在國際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當利之所至,大家眾志成城,拳發一處,這個力量自是沛然莫之能禦。還望大家能看到這莫大機會,創造台灣新的存在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

財經中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