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提防「漫漫長路」的經濟復甦

2020-10-10 07:20

? 人氣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IMF警告提防「漫漫長路」的經濟復甦。(圖/Npr.org)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IMF警告提防「漫漫長路」的經濟復甦。(圖/Npr.org)

日前國際貨幣基金(IMF)指出,雖然全球經濟正從新冠深淵中復蘇,可能需要面對的是「漫長且艱難」的復甦之路。雖然台灣經濟情勢相對算好,但這個警示還是值得留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週二出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一場線上活動時表示,全球經濟的狀況跟6月時相比「沒那麼可怕」,IMF下週將小幅上修其對全球經濟產出的預測,她也說:「我的關鍵信息是:全球經濟正在從這場危機的深淵中復甦」。

相較於過去半年多來,IMF是持續下修經濟預測,這次終於能從下修改為上調,當然算是好消息。只是,情況尚未穩定、復甦不是「理所當然」、更非快速的V型反轉。這就是格奧爾基耶娃的警示:「但這場災難遠未結束。所有國家現在都面臨著漫長的攀行之路,這是一場艱難的攀登,道路漫長、不平坦、不確定,而且容易遭遇挫折。」

這段話在歐美疫情隱然有再起之勢時,顯得特別的真確,各國又因經濟結構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命運。

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傷害,在第2季達成高峰,歐美許多國家衰退幅度在10%左右,如算季增年率(SAAR)更高達20-30%左右;但第3季數字都可望緩和。最讓專家訝異的是:全球貿易恢復的速度優於預期,4月情況慘淡時,專家預測全球貿易會比去年衰退30%,但6月之後其復元能力超乎預期,專家預期全年衰退幅度縮減為10%。

更有趣的是各國經濟與產業結構,在這次的復甦中可謂優劣互見。由於疫情受傷最嚴重的是需要面對面、或是人們會聚集的經濟行為,因此服務業受傷最重、恢復也最慢、最艱難。反而是商品買賣、貿易,受到的影響相對小,只要工廠能正常運作、生產,運輸與進出口機制仍能運作,商品貿易就能快速復元,甚至因封鎖帶來對部份商品的需求增加而受惠。

也因此,外界看到的是以出口商品貿易為主的中國與德國都從中受惠─當然,其前提必須建立在內部疫情緩和受控制上。根據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的數據,9月德國出口預期指數繼8月輕微下跌後再度強勢反彈,從5.5%環比上升至10.4%,創下2018年10月來的最高值。

中國方面,彭博的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同比增長5.6%,達到今年的最高水平出口額在8月份錄得2019年3月以來的最高同比增幅,牛津經濟研究院預測中國今年的出口額將實現同比增長2.7%,而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5%。

台灣同樣也是這種疫情控制住,所以國內生產受到影響不大,同時經濟結構與出口中商品占比高,加上搭上中美科技戰帶來的轉戰、華為等廠商搶貨等便車,出口在短暫衰退後,近3個月都拉出正成長,9月甚至成長近1成,經濟也維持正成長。

不過,歐美的經濟仍疲軟,如果無能儘快有起色,那些先行復甦的國家,終究還是會被拖累;特別是如果在進入秋冬之後,疫情再起、封鎖隔離再又現,全球經濟復甦之路將會更為漫長、艱苦,而台灣這幾個月的「搶貨」出口潮也告一段落,復甦力道將受影響,此時如果要作經濟結構調整,就要特別注意,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