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體育總會前會長呂威震被爆在任期間,涉嫌以派系鬥爭為由,長達9年拒絕讓射擊選手領回自己合法登記的訓練用槍,導致213把槍全數封存在北市田徑場倉庫,連帶使得多名選手無法正常訓練、參賽,不少人因此放棄射擊生涯。
派系鬥爭害苦選手,「借槍上陣」成常態、人才流失難挽回
據了解,這213把遭扣槍枝雖由個人斥資購買,卻須依法登記在法人機構名下,因此全數掛靠於台北市體育總會,部分槍枝持有人身分不凡,包括多位上市櫃公司董事長,以及一位知名女藝人的父親,他甚至曾砸下300萬元打造一把24K黃金手槍,即便財力雄厚,這些人卻仍無法取回愛槍,多年來求助無門。
事實上,射擊本就是資本門檻極高的運動,一把基本手槍價格約為新台幣10萬至20萬元,專業飛靶槍更動輒新台幣50萬元以上,每發子彈價格也介於40至70元不等,儘管門檻不低,射擊這項運動過去10年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多所學校成立射擊隊,射擊成績也納入升學保送項目,吸引不少青年學子投入。
然而器材遭封、無槍可練,讓射擊風氣陷入低潮,射擊協會理事長廖盈熀指出,許多選手只能靠「借槍」參加全中運,甚至因此中斷訓練或被迫轉換跑道,培養一名選手需耗費多年心血與資源,扣槍的做法等同讓整代選手打掉重練。
爭議會長背景曝光,曾被爆挪用獎金、萬年掌權
被點名的呂威震,現年81歲,早年從事房地產致富,身家高達數億元,曾任中華奧會副主席、柔道總會理事長及中央電子董事長等職,但在主政北市體總期間爭議不斷,不僅被議員踢爆透過修章程自封「萬年會長」,還曾被指擬動用全國運動會150萬元獎金,引發輿論撻伐。
不只如此,前射擊協會理事長李新為解決槍枝使用問題,生前曾申請轉移登記至協會,卻遭呂威震以「背信與違反槍砲條例」提告,案件於2018年因李新去世而不起訴,但槍枝問題至今仍卡在法規與組織的灰色地帶,即使當事人提告,也難以主張擁有權,進退兩難。
層層審核防外流,本為安全機制卻成管控漏洞
根據《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及《射擊運動槍枝彈藥管理辦法》,台灣嚴格限制個人持槍,民眾不得單獨擁有槍枝與彈藥,若想參與射擊運動,必須先加入依法立案的射擊團體,並由該團體名義購槍、向當地警察機關申請查驗、取得執照,再由團體統一保管,警局每年也會進行稽查,包含彈藥、彈殼數量皆須逐一比對,制度設計目的即為防止運動槍枝外流成為犯罪工具。
然而,這套本為「層層把關」的安全制度,在缺乏透明監督的體制中,反而成為有心人士操作空間,選手雖然依法購槍、合規繳費,卻因管理權集中在單一法人手中,導致在派系鬥爭下被迫斷槍斷訓,成了最大的犧牲者。
新任體總展開溝通,射擊圈盼塵封武器早日重見天日
如今呂威震已退任,由副議長葉林傳接手體總,協會與體總間的溝通也逐漸出現轉圜,射擊圈期盼這批塵封九年的槍枝能早日解套,讓選手重新握槍上場,不再受困於無解的體制。 (相關報導: 上體育課「遭標槍射穿眼睛」!13歲妹血濺操場 頭部穿孔傷重不治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