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同意暫時放寬對美國汽車等產業製造商的稀土出口,《華爾街日報》獨家報導,北京對此特別設下6個月的有效期限。這一舉措不僅為北京在未來貿易緊張升溫時保留談判籌碼,也為美國產業界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將對美國企業申請的稀土出口許可證設置6個月有效期限。這項措施是在倫敦舉行的最新一輪中美貿易談判中達成的暫時性協議之一。雖然這為近來一度緊張的全球供應鏈帶來緩和,但也顯示雙方都保留隨時升高貿易緊張的工具。中國同意恢復發放稀土出口許可證;作為交換,美國談判代表則同意放寬部分對中國的出口限制,包括噴氣發動機及其零組件、乙烷等產品。乙烷是美國石油與天然氣產業的重要副產品,對塑膠製造業至關重要。
協議細節待定 雙方各留後手
知情人士表示,這次協議的框架是為了維持上月在日內瓦達成的臨時協議,目前細節仍在協商中。中國方面強調,需嚴格掌控關鍵礦產,以在未來談判中保有籌碼。據了解,若美中兩國領導人最終批准這項協議,中國將於簽署後一週內開始核准美國企業的稀土出口申請。
稀土一直是中國在與美國貿易談判中的關鍵籌碼。5月中旬,雙方在日內瓦達成貿易休戰協議後,美方曾指責中方拖延發放出口許可證,中國則反控美方破壞協議。這次倫敦談判後,中國預計將針對電動車、風力發電、消費電子及軍事裝備等領域,發放臨時稀土出口許可證。川普在Truth Social平台發文指出,雙方已達成重啟貿易休戰的協議,但仍需他與習近平最終批准。他強調,中國將優先供應所有磁體及所需稀土,但未透露更多細節。
貿易戰升溫又降溫 雙方談判空間有限
最近幾周的美中貿易戰焦點逐漸轉變,從一開始的關稅爭端,轉向對彼此關鍵材料與產品的出口限制。儘管美中同意暫時緩和局勢,但未來是否能達成更廣泛的貿易協議,仍充滿變數。八月前,雙方有機會延長臨時協議期限,或進一步協商更長遠的安排。目前,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總計達55%,而中國則對美國商品徵收約33%的平均關稅。專家指出,雙方採取「先升級、後降溫」的策略,雖短期內有助於供應鏈穩定,但恐損及長期協議的信任基礎。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Google新AI工具重創新聞網站流量!「搜尋引擎」變「答案引擎」,用戶何必再點擊? | 更多文章 )
中國對美國汽車製造商和國防承包商的稀土供應一度幾乎中斷,美國則以出口管制反制,包括禁止噴氣發動機等關鍵產品出口中國。拜登政府過去強調,相關管制僅為國安目的,不列入談判議題;而川普政府則將出口管制作為迫使中國讓步的談判工具。倫敦框架協議雖涉及部分管制措施鬆綁,但高端晶片和AI等戰略領域的技術出口限制,仍未鬆動。知情人士坦言:「那些並不在議程上,但中國勢必會持續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