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過去1萬天內累計發生100次規模6以上地震,而昨(11)日晚間7時東部海域再度發生規模6.4地震,台東最大震度達5弱,全台明顯搖晃,對此,地震專家指出,這起地震屬典型隱沒帶型,提醒民眾未來數日內仍可能出現強烈餘震,務必保持警覺,引發社會關注。
東部強震搖全台,專家示警未來百天恐再現規模6地震
昨日晚上7時左右,台灣發生規模6.4地震,12日凌晨又接連出現規模5.0的餘震,幾乎全台都有明顯搖晃,特別是低頻長波造成的晃動時間較長,讓不少民眾驚魂未定。
對此,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此次地震震央位於台東近海,主要是因為菲律賓海板塊持續隱沒至歐亞板塊下方所致,並預估未來3天內仍有可能發生規模5.5以上的餘震。
事實上,台灣過去1萬天內,已累計發生過100次規模6以上地震,平均約每100天就有1次。
前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據此指出,未來1個月內有30%機率再次出現規模6以上地震,若拉長至100天內,機率更高達70%。
這些地區恐成下一波震央熱區
對此,社群「觀氣象看天氣」分析指出,這起地震雖然最大振幅不算劇烈,但因搖晃時間長,加上低頻能量傳遞明顯,與2022年3月發生的規模6.7地震相當類似。
其中,高樓層住戶特別能感受到長時間擺動,顯示此次地震主要透過長波形式傳遞能量,尤其苗栗以南、台中、雲林、嘉義及台東以北地區,因地形放大效應,震度感受格外明顯。
此外,新店、雙和及新竹丘陵等地也觀察到震波擴大現象,能量往西偏西南西方向傳遞,使中南部平地、東部地區成為相對高風險區域。
而這類規模的地震通常會有至少5次以上的有感餘震,但截至今(12)日凌晨12時30分僅發生1次,異常平靜的情況可能代表能量尚未完全釋放,提醒民眾在迎接端午強降雨的同時,也應留意地震可能帶來的雙重衝擊。
美國在台協會高雄分處也提醒,民眾務必備妥避難包,並點出7項避災必備物品,包括重要文件、糧食飲水、藥品、手電筒與行動電源、保暖衣物、個人清潔用品、手機充電器,「平時多做準備,災難來時更安心」。 (相關報導: 7月5日台灣出大事?解密日漫「地震末日」預言 氣象署「精準預測」機制曝光 | 更多文章 )